前言
在我國古代出現了很多名動一時的大商人,有春秋時期的大商人陶朱公,他放著大將軍的位子不做而去做商人。
還有戰國時期的呂不韋,他由商人而坐上了秦國的丞相,可是自此,商人的地位至此也慢慢地降低了。
漢朝甚至有規定商人不得穿絲綢的衣服,不能坐車,鞋子也不穿兩個一樣的,要展現他們重農抑商的政策。
所以在古代的封建社會做商人是很不容易的,做一個大商人更是難上加難。
晚清時期的胡雪巖,大家應該聽說過他的名字,他自小貧窮卻做到了“紅頂商人”的地位,之後又一夜之間打回原形。
他活躍於晚清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他也是一個風雲人物,經歷了商海浮沉,他為什麼要這樣告誡他的子孫呢?
胡雪巖少年出去闖蕩生意場
胡雪巖原籍本是安徽人,他家境貧寒,後來父親去世,家裡面就更是貧困,這對年幼的胡雪巖來說是一個天塌了一般的震動。
本來就窮的家徒四壁的家中,失去了頂樑柱,就更加艱難,胡雪巖為了生存,也是為了對金錢的渴望,他在十三歲的時候就出去闖蕩世界了。
但是,他只是一個小孩子,也沒有什麼人脈,在剛剛出去的時候,他像一個無頭蒼蠅一樣不知道做什麼好,也不知道怎麼做。
經過多方的觀察,胡雪巖認準了錢莊生意可以滿足自己的要求。錢莊就相當於現在的銀行,主要靠放貸來收取利息,怎麼樣才能做錢莊生意呢?
他採取的第一步就是去錢莊裡做學徒,瞭解錢莊的經營手段。
為了能學到東西,胡雪巖不計較微不足道的小事,他什麼都願意去做,別人嫌髒的活,他去做;別人嫌學不到什麼真本事的活,他也去做,而且都是認認真真地去做。
錢莊的老闆把他的所作所為看在眼裡,所以對他很是滿意,就讓他正式成為了他的錢莊的夥計,胡雪巖在默默地幫工中漸漸地學會了錢莊地經營管理,但是當時也是需要論資排輩地,胡雪巖作為了一個小夥計總是得不到重用,他開始等待著另一個機會。
後來,胡雪巖遇到了錢莊的於掌櫃,於掌櫃很是欣賞他的辦事能力,也願意將開錢莊的經驗全都傾囊而授,而且於掌櫃沒有兒子,在他臨終的時候,他把錢莊的生意全部給胡雪巖繼承了。
胡雪巖在生意場上達到了人生巔峰
然後,胡雪巖遇到了引導他走上官場之路的王有齡。胡雪巖認識王有齡的時候,王有齡正在為“候補浙江鹽大使”煩惱,他想成為正式的浙江鹽大使。
胡雪巖在瞭解了他的意思之後,就學習了呂不韋奇貨可居的典故,竟然私自挪走了錢莊500兩銀票。
王有齡感謝胡雪巖的幫助,為了報答他,胡雪巖有什麼生意上難以解決的事情,王有齡都會提供幫助,甚至於朝廷的買賣也都交給胡雪巖去做。
於是,胡雪巖又轉而做起了軍隊的生意,胡雪巖這個時候的財富據說相當於浙江一半的財政收入了,可以說是富可敵國了。
後來,在一次戰役中,王有齡守城不力,只好自殺謝罪。胡雪巖這一下子沒有了官場中人的庇護,可是就在這個時候閩浙總督左宗棠很是賞識他,左宗棠是幫助他走上人生巔峰的人。
左宗棠改革,胡雪巖從旁協助;左宗棠收復新疆,胡雪巖幫助籌措軍費。他為清廷立下了汗馬功勞,也因此被封了三品官,戴紅頂官帽,紅頂商人胡雪巖就來源於此。
胡雪巖落得個破產的下場
後來胡雪巖開辦的蠶絲廠遇到了重大的挫折。外國的生絲都是用機器加工,所以說成本比較低,快要把胡雪巖的蠶絲廠給頂垮了。
於是胡雪巖想收購國內的生絲來抵抗外國的侵略,但是沒有想到中法戰爭爆發,導致胡雪巖的想法打了水漂,便打算把收購的生絲便宜賣了。
更沒有想到有叛徒將這件事洩露了出去,人們知道胡雪巖沒錢了,生怕自己存在他錢莊裡的錢兌換不到,便紛紛跑來兌換,這一下子胡雪巖徹底被對手給搞垮了。
眼見得胡雪巖破產,清廷更是落井下石,不僅不幫他度過難關,還對他進行了革職,摘去了他紅頂商人的頂戴。
結語
胡雪巖最後落得個臨終前,告誡子孫:勿近白虎!在我本來的想法中以為“白虎“是指的災禍,因為“白虎”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是一顆兇星。
其實,他的意思是白銀猛於白虎,胡雪巖一生都在跟銀子打交道,因銀子而輝煌,也因銀子而落魄。他是不想自己的子孫再重蹈自己的覆轍。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胡雪巖的臨終告誡,不僅是在告誡了他的子孫,也告誡了我們這些後來人,我們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切不可被金錢迷花了眼睛,令自己迷失了方向。
參考文獻:《清史》《胡雪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