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我是大伊萬 軍武速遞
近日,根據朝中社報道,在朝鮮勞動黨建黨七十六週年紀念日到來之際,朝鮮最高領導人、朝鮮勞動黨總書記金正恩同志率勞動黨高層,參觀了朝鮮人民軍建設成果展,朝鮮人民軍空軍與反航空軍、朝鮮人民軍戰略軍火星炮兵部隊的多型戰略戰術武器在展覽上首次公開亮相。
圖源: 牡丹峰Moranbong
相比沒什麼看頭的、咱們已經談過很多次的新型戰術導彈,相比富有朝鮮特色的、採用了一個獨特的兩級設計的某新型區域防空導彈,相信軍迷們的目光還是集中在了朝鮮此次公開的各型號陸基、潛射彈道導彈上。
從公開的圖片看,此次朝鮮人民軍戰略軍亮相的戰略導彈多達數種,諸如使用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的北極星-1型和北極星-2型彈道導彈,使用液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的火星-12、火星-15以及某款神秘的重型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在9月29日剛剛實施過一次試射、具備高超音速飛行器彈道特徵、高度保密的火星-8號高超音速飛行器也在展示之列。
因此毫無疑問,這大概是朝鮮人民軍戰略軍火星炮兵部隊彈道導彈家族聚集得最齊齊整整的一次。
神秘的“火星-8”號高超音速飛行器
那麼,此次公開展示的朝鮮彈道導彈,其型號特徵、技術水平、戰術效能到底如何呢?我們先簡單談談之前已經談過的幾種潛射、陸射彈道導彈好了。
三型潛射彈道導彈
首先是擺在畫面右側的三型潛射彈道導彈:其中,位於中間的、帶有一個小型頭錐、體量適中的潛射彈道導彈,應當是朝鮮從2014年開始試射的“北極星-1”型潛射彈道導彈。該彈的實戰意義比較有限,技術性能一般,對於朝鮮而言主要是突破了潛射彈道導彈彈體設計、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制造以及關鍵的水下發射技術,為後續型號的開發開闢了道路。
在“北極星-1”左側的彈道導彈,則應當是在今年一月十五日夜間、朝鮮為紀念勞動黨八大而舉行的閱兵式上首次亮相的“北極星-5”型潛射彈道導彈(據稱是這麼個型號)。相比早期的“北極星-1”,“北極星-5”型潛射彈道導彈彈體尺寸更大,設計更為完善,參考“北極星-3”,該彈的射程起碼能達到中程甚至遠端彈道導彈的級別。
除了“北極星-1”和“北極星-5”,位於右側的另一枚較小的彈道導彈讓大伊萬有點看不明白了:一方面,它和另外兩種潛射彈道導彈擺在一起,多少昭示出這也是一種固體燃料彈道導彈,甚至是潛射彈道導彈;另一方面,該型彈道導彈的彈體尺寸實在太小,直徑甚至只有直徑一米多的“北極星-1”的一半多,看起來像是一枚戰術導彈。大伊萬覺得,該彈反而跟咱們配備給“梟龍”戰鬥機、外貿到巴基斯坦的CM-400AKG型空射反艦彈道導彈有點像,難道這是朝鮮新研製的一種配備給戰術飛機的空射反艦彈道導彈?
液體燃料戰略導彈
隨後則是此次展示的“大頭”,幾種液體燃料戰略導彈。從展示的方式看,此次展出的起碼四種液體燃料戰略導彈可以分為“兩組”,一是“洲際組”,二是“中程組”:
“洲際組”
先說“洲際組”,“洲際組”由兩種型號組成,沒有安裝在運輸、起豎、發射一體車上、直接擺在地上展示的是著名的“火星-15”型彈道導彈,該彈應當是人民軍戰略軍在“火星-14”型洲際彈道導彈基礎上進行進一步深度研發的產物。兩型彈道導彈均攻克了大直徑彈體制造、主發動機噴管柔性擺動、彈頭末端再入和高精度末制導技術等,而“火星-15”相比“火星-14”在效能上又有一定的提升,在2017年11月29日的首次試射中達到了4700千米的射高、960千米的地面投影距離,已經完全達到了洲際彈道導彈的標準。
而放在“火星-15”導彈旁邊、安裝在運輸、起豎、發射一體過載車上的,則是去年10月10日夜間,在勞動黨建黨七十五週年大閱兵上首次公開亮相的某型重型陸基洲際彈道導彈。從該彈使用的運載車尺寸來看,它使用了一個特殊的11軸TEL發射車,這意味著其起飛重量可能超過了100噸;而從該彈整流罩頭錐的設計來看,其頭錐四周安裝有多個小型分離或姿控火箭,這意味著它可能使用了PBV甚至MIRV彈頭。不過,由於該型洲際導彈到目前為止沒有進行過試射活動,它的實戰能力還是值得懷疑的。
“中程組”
其次是“中程組”,“中程組”擺在地上的,是著名的、在朝鮮中遠端彈道導彈發展歷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的“火星-12”型彈道導彈,該彈的技術來源來自於研發並不成功的“舞水端里”也就是“火星-10”型彈道導彈。
相比“火星-10”,“火星-12”型先後攻克了燃料箱/氧化劑箱共底、一級發動機遊機擺動控制、高精度慣導與末端制導等技術,是朝鮮人民軍研發成功的第一種具備實戰意義的、具備較高技術水平的中程彈道導彈。該彈在2017年5月的試射中,成功打出了一個高2100千米、彈道終點與發射點地面投影約800千米的高彈道,可以確保投擲重量600千克的情況下達到4000千米左右的射程。
而擺在“火星-12”旁邊的,就是最著名的、堪稱“網紅”的、在上個月底剛剛進行了試射的“火星-8”型高超音速飛行器了。從“火星-8”型的外形來分析,大伊萬認為,咱們基本可以明確兩點:
第一、“火星-8”型與“火星-12”型,的確採用了相同的一級液體火箭發動機、助推段設計,不過考慮到“火星-12”型是當前人民軍戰略軍武器庫中最為成熟、也可能最具備實戰能力的中遠端彈道導彈,人民軍的這一選擇是無可厚非的。而在“火星-12”和“火星-8”助推段相同的情況下,估計“火星-8”號的關機速度與“火星-12”相當,在4500米/秒左右,這一技術資料已經大大超過了中、美、俄三國現役或部分在研的高超音速飛行器助推段的關機速度,將朝鮮人民軍戰略軍高超音速飛行器助推器關機、滑翔體起滑的速度一瞬間提高到20倍音速以上,技術水平絕不容小覷。
第二,“火星-8”型高超音速飛行器,並不如我們之前猜測的那樣,可能使用了一個早期構型的、雙錐體彈頭、帶機動小翼的旋成體高超音速飛行器設計,而是採用了一個極其激進的、外形與DF-17中近程戰術導彈使用的多曲面高升力體設計極其類似的準乘波體彈頭。從公開的滑翔體外形,到滑翔體的氣動控制小翼設計,再到滑翔體與助推段的連線處設計,大伊萬必須得說,“火星-8”型高超音速飛行器,技術水平確實遠遠超出了我們的預料,設計細節與咱們自己的同類裝備簡直是失散多年的兄弟,如果考慮到“火星-8”號關機、起滑速度更高,那麼該彈的技術水平實際上已經超過了我們。
火星-8”比中國先進?
說到這裡,估計不少讀者又有點繃不住了:什麼,“火星-8”號的技術水平居然比我們還高,這是怎麼回事?別急,其實大伊萬覺得,朝鮮的“火星-8”型,其真實的“含金量”是要打一個問號的:
首先,以“火星-8”型的試射記錄來看,該彈在上個月月底的試射據稱在30千米的高度飛行了200千米。從飛行高度來說,在30千米高度的滑翔,美韓聯軍的雷達接觸距離怎麼說也不至於只有200千米,這似乎意味著“火星-8”號在上個月月底的試射並未成功,或者是朝鮮方面有意壓低了“火星-8”號的測試射程。但是,無論如何,這意味著“火星-8”型的試射才剛剛開始,後續可能還要經過多輪試射、尤其是大射程試射和末端制導試射,才能最終證明該彈已經形成了初步作戰能力。
其次,從高超音速飛行器的研發和基礎研究來看,咱們都知道,高超音速飛行器的研發,必然是以風洞群和超算作為技術基礎的。以朝鮮的技術水平來說,目前沒聽說它在國內建設類似於咱們的大型風洞群,比如我們前段時間介紹的中科院力學所牽頭建設的JF-12型高超音速復現風洞,JF-22型超高速激波風洞等。
相比對空氣動力學計算要求相對較低的圓錐體彈道導彈彈頭、雙錐體早期高超音速彈頭等,這些風洞群是一國研發真正的、使用乘波體滑翔器的高超音速飛行器的基礎。同時,風洞群的建設對一國的基礎科研、工程實現、能源供應水平都是很大的考驗,如果朝鮮邁不過去,就算是搞出一個外形有點兒像的高超音速飛行器,那麼也必然是“形似”而“神不似”。
但是,大伊萬還是那句話:對於朝鮮這個體量的國家來說,能搞出潛射彈道導彈,搞出洲際彈道導彈,這已經算是人生開了掛了,現在它又搞出了一個性能差不多、潛力挺大的高超音速飛行器,說句不客氣的,這技術能力已經部分超過了英法兩個五常國家,更是把印度、伊朗、澳大利亞等一票次級強國遠遠甩在了後面。如果後面朝鮮能搞定高比衝、大推力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複合材料纏繞大直徑彈體制造技術,鐳射陀螺甚至參考球平臺慣導技術等,那麼,朝鮮的彈道導彈與高超音速水平,將提高到國際側目的地步。
疑似被曝光的“曹縣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