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業求援,引發廣泛關注。表面看是汛情、疫情疊加的影響,但背後則是,它深度介入河南省各個城市建設投資,為億萬河南人打造“美好生活”,在省市政策紅利常態化眷顧下,經濟、社會和道德責任都很沉重,頂著“深愛著中原這片大地‘河南王’”這頂帽子,承擔很多不屬於它的責任和義務。
01 .
求救語嚇人,“重大風險和危機”與“請求幫扶救援”。真的到了這個地步?懇請儘快償還地方政府“多年來由於各種原因拖欠建業的各類款項”逾50億元。這是建業向河南省政府提出的幾點請求的“第一點”,也是最重要一點。2020年建業地產淨利潤,也才21億元。
1994-2012年,建業足球、建業教育、建業商業、建業酒店、建業綠色基地等等,板塊相繼完善,已形成了地產、物業、築友、農業等不同的十三大業務板塊。戰略上,這是競爭新藍海,但全產業鏈和大服務體系搭建的越完善,事實上是責任鏈條的延長和責任邊界的泛化。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對房地產依賴加深,事實層面的“大而不倒”,以至於每一次自上而下的樓市調控決策,地方執行層面都會有意削減和消解,因為越到底層,調控的動力越弱。國家決意要揮別舊模式,就必須要收縮地產,這是2016年以來的事情。但在這個過程中,收縮與“三穩”的戰略,在地方理解和落實層面造成了妥協,給市場傳達了難以收縮的殘酷現實。
於是,開發商的銷售規模越來越大,像建業這樣的內地省域開發商,也能做到“千億房企”。但是,2020年以後,收縮的決心無比大,高層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在金融層面建立樓市長效機制,即對銀行、購房者、開發商建立融資定向約束。針對性和效果是史無前例的。
02 .
重要的是,這種融資約束,並不是週期性的資金流入限制,熬過去了就勝利了,而是房地產徹底的“去金融化”。當然,這種約束會動態適調和微調,但不會像過去那樣“冬去春來”,盛宴一次又一次,徜徉其中,樂此不疲。對過去用槓桿衝上來的千億房企,是史無前例的衝擊。
一大批龍頭房企陷入困境,大家也都看到了。就像融創孫宏斌所說的,“除了我們,都有可能暴雷”。所以,即便是一省的地產老大,“三道紅線”中兩個指標是健康的,也是難以承受之重。
地方政府多年來由於各種原因拖欠建業的各類款項逾 50 億元,相當於建業2年多的淨利潤,可見嵌入之深。背後有河南省棚改、新型城鎮化、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過程中的深度參與,既成就了企業彎道超車,也讓企業從一家單純的開發商,逐漸演化為區域開發的運營商。對企業而言,轉型貌似是成功的,但多數民生工程事實上靠地產買單,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從資料看,今年的樓市還在高位執行,大家還比較滋潤,百強房企銷售業績還能保持20%以上的增速。但過去幾年高舉高打,“上規模、衝千億”,以及在區域開發上的深度介入,與公共設施開發的深度捆綁,光鮮的業績背後,就是槓桿同比跟上。而且,這種模式已經預留了未來還要繼續加槓桿、繼續上規模的政策預期。一旦槓桿暫停了,窘境就會全面暴露。
對於河南這樣的內陸人口大省來說,過去20年,棚改、返鄉置業、新型城鎮化、“大鄭州”都市圈建設、鄭汴一體化等等,一個接續一個的規劃紅利,催生了樓市一波又一波的熱潮。但是,全省沒有人口淨流入的情況下,能買房的滿打滿算,也就是這麼多淳樸的河南老鄉。
再好的宴席也有散的時候,當棚改迅速降溫,當大鄭州的二手房都開始要大面積降價時,樓市的動力突然間就使不上勁了。本地開發商受到的衝擊無比巨大,一場大雨、一場疫情,將問題全面暴露。
03 .
樓市“去槓桿”的長效機制,在宏觀層面,就是壓降資金流入地產的規模和比例。9 月 7 日,銀保監會發言人給出一組資料:截至7月末,房地產融資呈現“五個持續下降”,這和6月份的表述是一致的。可見,流入中小微的資金要增加,流入地產的要減少,這是必達的目標。
在微觀層面,定向爆破、各個擊破:落實到開發商,就是“三道紅線”;落實到銀行,就是貸款集中度;落實到信託和理財,就是涉房規模“只增不減”;落實到購房者,就是全口徑的槓桿限制。這意味著,過去那種偷樑換柱、移花接木的融資術,很費勁了,或者乾脆搞不下去了。
問題是,這個時候不管哪個城市,住房價格和成交量,都到了歷史最高位。就像不斷加大承載負荷的機組齒輪,每一次加碼,都必須要用更強的馬達、更高伏的電壓,才能讓其運轉起來一樣。對樓市來說,如果沒有更強的槓桿驅動,超高位的“量和價”根本難以支撐對方,迴圈不起來。
當前,除了用“價格倒掛”這樣的“電擊療法”刺激需求,整個樓市的交易節奏全面放緩。這在二手房市場表現的最明顯。易居研究院監測資料顯示,7月13個重點城市二手住宅成交量約為6.0萬套,環比大跌17.9%,同比暴跌約36.6%,年初累計成交量同比增速為7.6%。
熱點城市二手房交易量普遍暴跌40%左右,掛牌量又回到歷史最高位了。嚴打學位房炒作,祭出參考價(控制槓桿率),二手房利率上浮、“停貸潮”到處上演。一攬子調控舉措,既抓住了學位房這個二手房漲價預期的牛鼻子,又控住了槓桿。二手房市場從最堅挺處撕開一道口子,掛牌價正在高位回落。毫無疑問,這是對前幾年槓桿推動下的泡沫化的一次清算。
04 .
目前,就全國範圍來看,存量房產正在變成一個低效率的、流動效率正在降低的平庸資產。我們手上的房子,“有價無市”的局面正在到來,沒有在槓桿上再次妥協,可能要半年到一年以上才能賣得掉。
如果要儘快交易掉,只有兩種方式:一是“割肉”,即大幅度降價;二是給中介平臺更大的促成交易的撮合佣金。即便如此,有很多房子還是不得不被迫持有在手上。
一般來說,我們都是在樓市高溫行情時期,更願意入場購房。那個時候,交易情緒高漲,也容易加槓桿,房子是高流動性的資產,交易頻率很高。當前,房價還在超高位,而支撐交易情緒和交易實現的槓桿,突然開始撤了,交易情緒迅速走低,房子的流動屬性迅速走低。
於是,行情好時積累下來的溢價,開始一點一滴損耗掉,表現在交易週期拉長、交易意願降低、交易成本增加(比如交易佣金)。即便價格並沒有降低,考慮到按揭成本、交易成本、機會成本,房產再上市的收益,可能索然無味了。恍然大悟想去交易,發現找不到交易對手。
很多人說,樓市持續下滑,各方都受不了啊!確實受不了,現在槓桿收緊了,就已經有點血雨腥風的感覺了。對樓市的調控,與處理平臺壟斷、資本無序和娛樂圈“飯圈”一樣,就是要革除這樣一種扭曲:即以廣大蒼生承擔鉅額成本,以滿足少數人享受資本盛宴上紙醉金迷的生活。
也就是說,要解決人和資本的矛盾,解決貧富差距、發展不平衡的差距。該說的都說了,如果資本還是那麼逐利,還想躺著賺錢,徜徉資本紅利,不顧一切湧向房地產,都是自己選擇的結果,大家都是經濟主體,各負各的責任。列祖列宗面前,千秋史筆在後,那個份上就怪不了誰了。
商品房市場還會歷史最高位上徘徊,這是轉型的需要,但房價漲幅會得到比較嚴格的控制,交易的成本會變得越來越高,投資收益其實是不划算的。這時候,如果你還忘不掉躺著賺錢的感覺,擺脫不掉紙醉金迷的生活,這時候就是你咎由自取了,給轉型做分母貢獻吧!
包括你在內,絕大多數人逐漸地認識到,房地產是低效資產了。但想把過去存量的房產賣掉,轉移到高效的資產,發現賣不掉。這時候,房地產才成為真正的“凍產”了。對個人來講,這是巨大的損失,但對於共同富裕、內迴圈,你是做了貢獻的。時代的一粒塵埃,落在個人的頭上就是一座大山。
特別宣告:本文為署名文章,版權歸“李宇嘉觀樓局”所有,如需轉發請在文章首部註明“ 本文作者: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 李宇嘉博士”,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