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和財政部聯合釋出的《2020年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顯示,2020年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投入總量突破2.4萬億元,達到24393.1億元,比上年增加2249.5億元,增長10.2%。
從科研經費上來看,年年增高態勢很讓人欣喜,畢竟科技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深入瞭解後,卻能產生一個疑問,我們與國際上頂尖的半導體晶片廠商的差距並沒有縮小多少,比如在晶片、儲存器、MEMS、FPGA上等等,此外光刻機、光刻膠、EDA軟體、晶片架構上面都與國際頂尖水平差距十年以上。
企業研發經費是怎麼花的
當前商業環境對於企業科研都是持鼓勵態度,並且可以將公司的研發費用一定程度抵減企業所得稅,有相關企業研發經費達到了1300萬,按照最新的政策,可以抵減企業所得稅將近200萬元。
據統計2020年,規模以上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減免稅金額為2421.9億元,比上年增長29.4%。相關調查顯示,企業對該政策認可度高達87.7%,比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
當然,如此多研發稅費的減免,也足以說明企業在研發經費這一塊的投入是巨大的,這其中自然有許多企業是真實的將研發經費實打實的花費在技術研發上,但也有不少的企業並沒有這麼做。
有業內人士透露,相當一部分的高新技術企業基本不做研發,專業或是買來,或是以前的技術,而每年的研發經費主要就是人員工資和辦公經費拼湊出來的。
還有個別民營企業,公司為了做科研專案,只是簡單做了一些報表以及相關材料,並沒有進行太多的實際投入,但也將這些專案納入到了科研經費覆蓋的範疇當中,無形中造成了浪費。
甚至在一些情況下,制定的科研專案指標都是由高效科研機構以及行業內相關企業給出的建議,通常這些專案企業或者機構已經達成了,相當於是先射的箭,再畫的靶。
而想要判別這些專案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行業先進科研專案,又需要專業人士,而大多數專業人士又是由那些企業或者院校機構相關專家所擔任的。所以到了最後,會發現這些科研專案流程完全合規,科研經費一分不少,但是科技水平卻並沒有提高。
當然另一方面,目前所投入的2.4萬億其實還不算太高,根據世界經合組織OECD公佈的資料顯示,2018年全球研發投入總額為20141億美元,其中美國的研發投入總額達5815.53億美元,佔全球研發投入總額的比重為28.9%,美國2018年GDP為20.58萬億美元,研發投資佔GDP的比重為2.83%。
到2020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達到了24426億元,摺合美元大概是3540億美元,研發經費佔我國GDP的比重上升到了2.4%。研發經費還需要進一步提升,雖然總量達到了第二,但從人均上來看,還遠遠落後。
科研經費無法全部用在研發上
當然這裡需要解釋一個誤區,海量的研發經費相當於“砸錢”提升科技樹,都是砸錢了,自然不可能全部用來提升技術水平。就好比撒一把豆子,不可能全部剛好落入特定的幾個洞內。
在一般人的概念中,花了1萬塊錢,就需要獲得1萬塊錢的收益,甚至比1萬塊的收益還要多,這就意味著自己這些錢花的值。
但是這並不是投資的思維,而是一種消費的思維,就好像買東西,花費了多少,就能夠獲得多少價值的產品。
投資思維是投入1萬元,假設其中有20%意外損失,70%被平庸的企業所消耗,純屬於佔著茅坑不拉屎的那種,而剩下的10%剛好用在了正確的方向。
在這10%當中,如果運氣好有幾個好的專案出了成果,那麼已經達到了“砸錢”的目的,繼續往這些專案中砸錢可以獲得豐厚的回報。
許多普通人或許不知道資本是如何投資的,猜想中或許這些投行大佬們會對看中行業裡的企業進行仔細的甄別,然後精準撒錢,最後收穫鉅額的回報。
當然,投行自然會對相關企業進行盡調,但並沒有普通人想象中的那麼明確哪幾個企業就是被看好。不少天使投資人都是會對這個行業大多數透過盡調的企業進行撒錢,哪怕這些企業掛掉了99%,只要還有1%的能夠成功,其回報率也會讓投資者大賺特賺。
為什麼不繼續進行更仔細的甄別,一個是需要花費更多的成本,這可能比投資所花費的錢還要多,另一方面是即便花了大代價做好了調研,但也不能保證這個專案就會100%的成功,畢竟市場上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了。所謂投資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在這種砸錢的模式下,其中有部分渾水摸魚的企業並不奇怪,或者說大半這種專案都不離棄,只要其中能夠發展出真正的好公司,研發經費的目的便已經達到了。
半導體晶片行業同樣如此,尤其是2020年新註冊的半導體企業就超過了2萬家,2.4萬億的研發經費盡管不是每家企業都有,但分配給部分企業以及科研院校機構,平均下來也不會顯得太過誇張。
並且很多縱向課題的使用已經限制的非常嚴格了,必須專款專用,而且是分階段驗收分階段打款,有些課題還是多定點,多家單位PK,大家一起幹,最後統一打分,打分低的直接出局,一分錢沒有,而且評審專家事先不公佈,最後從專家庫裡挑選。從最大程度上,避免研發經費的浪費。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在於,造芯需要技術積累,就好像造房子一樣,能夠多投入加大人手蓋房子,但人手加到一定程度上,繼續投入的收益就不大了。如今中國的晶片,還需要一定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