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在美國的人均碳排放量上,已經是中國居民的11倍。作為經濟落後的國家,印度的碳排放量,與美國相比又差了一個數量級。
在人均排放量不對等的情況之下,美國在全球氣候變暖減碳協議(巴黎氣候協議)中,能得到很多東西,比如擁有相對多的減碳量,實際上是相對較少的減碳量。
現在我們做一個形象的比喻,美國人均GDP高達6萬億美元,而印度只有2000美元,不到3000美元。現在美國提出各國都每年每人捐出1萬美元給非洲,用於發展教育和減少貧困,提供高速網際網路服務,增加人均英特爾和高通晶片數量。
表面上看,美國為非洲人募捐,這是一個非常道義的事情,實際上卻對印度不公平。印度一共人均才2000多億美元,如果捐1萬美元,還欠了非洲8000美元。如果印度只捐2000美元,那麼,這個國家的普通人吃什麼呢?用什麼錢用於發展?
在全球氣候變暖減碳協議中,美國的排放量高,減量高,即便少了50%,依然是不對等的。美國利用遏制全球氣候變暖的“名義”,不是在為人類造福,而是在制止發展中國家排放碳,謀求經濟發展的權利。
美國在減少全球氣候的問題上,儘管自身也降低了碳排放量,但是整體上的人均佔比依然很大,這為其享受發達國家的經濟福利,減少印度一樣的國家的競爭力發展提供了溫床。畢竟,一個國家沒有了碳排放,意味著獲取電力增長的路被堵住,除非有新技術革命,否則很難顛覆美國經濟在全球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