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局面徹底變了(歡迎關注槓桿遊戲)
撰文|杆姐&編輯|雯雯
最近房地產行業有幾件事:
第一,我們看到北京學區房遭大殺價:有頂級學區一套房叫價866萬,最終680萬成交!從偏熱中剎車,北京樓市“初秋微涼”。
第二,“三價就低”之後的上海:一手房“擠牙膏式”網籤,二手房“斷崖式”成交。
第三,深圳新房還是漲了,但二手房連降4個月。
第四,二手房參考價釋出15天,廣州樓市溫度驟降。
第五,9月15日我國統計局釋出的資料顯示,8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量價降幅,擴大至兩位數。8月單月商品房銷售額同比下降18.7%,8月單月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5.5%,銷售均價由 2020年8月的10448元/平米下降至10057元/平米。
第六,近期一些城市開始了第二輪集中拍地,部分地塊報名不足取消拍賣、流拍、底價、低溢價、國企平臺公司為主民企較少……局面徹底變了。
很多人擔心,這下地方賣地的收入不夠,怎麼辦?暫時壓下去之後,過兩年會不會又來一輪瘋狂的行情……槓桿地產認為,房地產適度涼一點,只要不是大起大落,地方收入也不會差到那裡去,結果實際更加利國利民。
1、房地產繼續瘋狂百害而無一利
前2個月,我朋友槓桿遊戲寫另一個好文《乾地產、懟培訓、促生育、反網際網路帝國、改醫療!中國在下一盤史詩級的大棋》(7月26日)。
經過幾年的摸索和最近幾個月,特別人口普查公報出來後的高壓,一套價格管理和供應保障的閉環,已經形成。
這引發了很多討論,但無論如何,站在一個國家前途角度去思考,我國房地產揹負的責任太大了。
第一,房價較高,很多年輕人壓力太大,做韭菜太累了;
第二,各種壓力,包括房價壓力下,結婚更晚、生育更晚、生育意願更低;
圖表來源|中泰證券(特此感謝)
第三,房價一直漲,對世道人心的損害極大,人心浮躁,很多人已經“神經病”,但細想,其選擇又是那麼的理性,群體的理性最終是社會的瘋狂、洪水的滔天;
第四,金融風險累積,一個東西不出事時大家都高興,真要出事,你想下房地產佔用了多少金融資源,多少房企、行業、個人要破產……這兩年多家百強房企都倒下,或者接近掛,泡沫越吹越大,如果不管理,硬著陸時重傷;
圖表來源|上海證券(特此感謝)
第五,社會分配嚴重失衡,窮人更窮,富人更富,敢於加槓桿此前的邏輯就是改變人生;
第六,地方也越陷越深,債務要平衡,基建要繼續搞,花錢的地方太多,稅收太漫長了,還是炒地皮實在,最後又是金融和治理風險;
第七,誰都離不開房地產,就業需要、經濟也需要,地方要錢,財稅制度如此,上頭也明白,賣地財政和土地金融,撬動了很多事情,實現了很多目標,“功績”其實也很大。
問題只在於遊戲不能長此以往,否則槓桿地產簡單舉例的上面6點,將越來越嚴重,直到洪水滔天。
特別是這次人口普查資料出來,包括上半年的生育情況,大家各種途徑有所耳聞了,上頭這次下了大決心。
但是,房地產的泡沫也不是用來戳破的,槓桿地產總說,很多事情都是時間換空間。要一下子破了,後果又很嚴重,短期內無法承受。
所以說得特別清楚“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在沒有外部不利於因素的影響下,無論調控政策、涉房信貸、土地供應,還是貨幣政策都是獨立可控的。
這樣也是最好的結果。
2、時間換空間的前提是,逐步控制節奏
這幾年調控下來,除了少數城市,總體節奏是控制住了的,其實不算差。但有些城市槓桿地產也不點名,大家都懂。
每個地方,有些人自己的想法,想要多弄點錢,想要提升資產吸引力,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確實破壞了大局。
2021年之後,各種小九九徹底被教育。
甚至到了近期第二輪集中拍地,部分地塊報名不足、民營房企到了缺錢和擔心不敢買的地步。
這其實也要出問題,供應了土地卻成交不夠,土地定價總體還是不便宜,那麼過幾個月、一年半載,住宅供應又會區域性不足?
到時候矛盾又會出來?
此前槓桿地產寫過一個文章,《人口普查後,這些超級城市必須直面一個殘酷真相》(5月27日)。
人口普查後我們發現:人口增量大市,土地供應更加嚴重不足。2020年,我按照當時的資料,做個一個專題寫作,叫“大城市的供地秘密”。透過這個資料研究,我發現多數較大的城市,近年的供地是偏緊的。
也有個別例外。
注意,當時分析,還是基於每年的抽樣人口資料做的研判。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後,主要城市的人口較2019年的抽樣,多數都有大幅度提高。
比如深圳,按照抽樣資料,2019年常住人口只有1343.88萬人,而人口普查17560061人。也就是說,多出400來萬人。
廣州多出300來萬人,成都多出400來萬人……
如果按照普查後更加接近準確的人口數量,土地供應需求就更加現得捉襟見肘。
比如最極端的深圳,過去10年,普查結果顯示人口增量(超700萬)最高的城市。同時也是較大城市中,市域面積最小的。《深圳市2021年度建設用地供應計劃》披露,2021年計劃供應宅地363.3公頃。
具體來說,其中商品住房用地149.3公頃(新供應58.3公頃,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備供應91公頃),公共住房用地214公頃(新供應74公頃,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備供應19公頃,舊住宅區改造供應81公頃,其他渠道供應40公頃)。
單列租賃住房用地計劃,計劃供應租賃住房用地37公頃。
300多公頃是什麼概念?就是300多萬平米,就算2-3之間的容積率,也就是蓋700-1000萬平米的住宅。
折算下來,撐死10萬套房子左右。
過去10年多出700多萬人,平均一年70萬人增量;普查比2019年的抽樣實際多出400來萬人。
就算一個房子住3個人,要體面居住,一年需要新增20多萬套的供應,且每年必須如此。
今天我就不挨個舉資料,詳細可以點上文連結。
在中央要求下,較大城市2021年供地總體增加,且保障房要增長。但是我們看到的,流拍和終止交易出現,所以最終各大城市供應也不會多到完全失衡的地步。
加上大城市人多、需求還是比較大,大家還有很多政策舉措可以出,大城市房價、地價不會慘到哪兒的。
一句話,國內樓市的健康可控。
但如果這個時候,外部影響較大,就會打亂節奏。比如說美國人要縮表、加息就屬於這一類。
第一,全球資金會看好美元資產,導致資本回籠美國,那麼如2016前後那樣的海外資產配置傾向就容易出現,當然現在人民幣跨境管制更嚴了。
第二,接著資金就容易看空樓市,和目前嚴厲地產政策組合作用下,房價可能在一些城市出現下跌的情況。
這樣的話,就打破了現在的節奏,導致我國經濟、就業、地方債務和發展都出現壓力。
當然,如果經濟明顯下挫,到時其實可以期待的恰恰又是房地產——容易回到以前的路徑上去,這恰恰是最壞的事情。
回憶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那一輪,或者回憶更近的2016年,股災後資金無所適從,財閥都在想人民幣跨境套利的事,白領都開始熱衷起海外資產配置……
最後我們咋整的?打擊財閥人民幣跨境套利,同時放水,逆美國貨幣週期,所謂以我為主!水來了,人民幣信心自然就有了,房價漲起來,朋友們都跑來“炒”。
如果再這樣搞一輪,受苦的還是韭菜,金融和各種風險會進一步累積,世道人心肯定更加糟糕、生育情況自然更不樂觀。
所以,美聯儲至少近期繼續不整事,讓我們贏得了樓市穩步去槓桿的時間。
圖表來源|東吳證券(特此感謝)
要說清楚,美國人不是做慈善為我們想,他也是根據自己經濟復甦和就業指標綜合做出的決定。
如上圖,美國失業率回到歷史低點,還需要時間。
過去幾個月,我們未雨綢繆,所做的一切,未來或許都會證明,對於樓市拆彈、穩定經濟、騰出未來的貨幣空間,大概都是有價值的。
就目前進度來說,節奏控制得不錯。
3、房地產涼一點,利國利民
第一,槓桿地產上文寫了,這有利於維護世道人心,讓人心態迴歸正常。
第二,地方的賣地收入是可控的,低價也是可控的,房價不說大跌就大跌,都是有辦法,地方不會到沒飯吃的地步。
第三,稅制改革也在提速,房地產稅早晚會出。
第四,資金是逐利,地產的暴利預期沒有了,錢才更願意去做實業,安心做點事,對就業、稅收、科技進步、製造業、國家前途都是有利的。
這部分槓桿地產詳細說幾句。上海證券胡月曉分析師此前做的一個研報,《珍惜資產配置調整視窗期》,研報中甚至預測,如果樓市泡沫破裂了,咋整?
破裂這個話嚇人,其實該研報談如何界定樓市泡沫破裂呢?其標準認為是:
樓市泡沫破裂可界定為房價下跌超過13%、並延續1年以上。
這個跌幅其實不大,部分地方二手房已經如此,有啥嚴重後果嗎?沒有。
研報認為,樓市泡沫破裂,大機率下的中等假設,房價持續5年下跌、累計達30%後,樓市走勢或將企跌走穩。
通貨膨脹受樓市泡沫破裂的衝擊有限,不會通縮;經濟增長大機率更穩健;資本市場或現蹺蹺板效應的繁榮;風險個案或群現,但不會發展為系統性風險;財政收支壓力加
大,改革呈現推進良機。
總的來說,研報認為後果不是太擔心,可接受,是好事。
圖表來源|上海證券(特此感謝)
研報認為,樓市泡沫雖然增加了金融風險,但其對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最大傷害,還在於損害了全社會的實業投資氛圍。
高房價不僅提高全社會的商務成本,樓市泡沫還是資金空轉和金融行業高利潤的基礎,濃烈的投機氣味,極大不利企業家精神的培育和發展。
甚至認為,樓市泡沫破裂之時,將是中國經濟走出2014年至今的“底部徘徊”階段之期。
圖表來源|上海證券(特此感謝)
資本市場或現蹺蹺板效應的繁榮。
反正一句話,樓市軟著陸,槓桿地產認為,不是太可怕,反倒利國利民、利好經濟社會。
版權及免責宣告:本文系槓桿遊戲(頭條號簽約作者)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槓桿遊戲任何文章之觀點,皆為學習交流探討用,非投資建議。使用者據此進行的一切投資,請自負責任。文章如有疏漏、錯誤歡迎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