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只生了我的身,黨的光輝照我心。”
這是著名紅色歌曲《唱支山歌給黨聽》中,發自肺腑的一句歌詞。在歌曲中,作者深情講述了共產黨解救了飽受舊社會壓迫的人民的故事,抒發了對共產黨強烈的熱愛與擁護之情。
毛主席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人之首,可謂是功勳卓著:是他帶領著第一代中國共產黨人,建立了團結民主文明的新中國,給了四萬萬人民新的希望,帶領著中華民族走上覆興之路。
因此,人們擁護毛主席,即使是在毛主席去世之後,也有無數人在心裡懷念他。有一名演員,因為與毛澤東太像,被葉劍英欽點出演“毛主席”,李訥見他後也忍不住痛哭。
他,就是古月。
中華大地巨星隕落
1976年9月9日,一代偉人毛主席終於結束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訊息一出,全國人民為之震驚,彷彿那一天的天空,都變得黯淡無光。
許多人回憶說,當村口、工廠、街道等處的廣播裡傳來這個噩耗,正在耕種的農民放下鋤頭,坐在田埂上痛哭;在機器旁的工人停下了手中的活計,淚水湧出了雙眼;街頭的行人停住了腳步,默默飲泣。
舉國誌哀,全國人民用自己的方式,悼念著親愛的主席。
為了讓毛主席的光輝事蹟得以傳揚,也為了給眾人一個慰藉,黨中央出品了許多以“毛主席”為主要人物的影視作品。人民群眾普遍反映:看著熒幕上的主席,就彷彿主席還在身邊,可以讓人感到安心。
這時候由誰來出演毛主席,就成了另一個難題。黨中央高度重視這個角色的選角,不惜舉全國之力進行“海選”,致力於選拔出與毛主席最為惟妙惟肖的特型演員。
一時間,一張張來自全國各地的演員扮演毛主席的彩色照片,被放在了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的辦公桌上。年事已高的葉主席,拿著放大鏡顫顫巍巍地一個個仔細檢視,卻遲遲難以作出決定。
忽然,他的眼睛一亮,指著一張不起眼的彩照興奮地站起身,坐到了身邊的沙發上。他趕緊招呼秘書耿飈:“來,來,耿飈同志,你坐這裡,給我介紹一下這個人的來歷。”
萬里挑一的“主席”
耿飈見葉主席如此興奮,知道是他找到了合適的人選,便也好奇地坐進來,仔細審視著面前的演員照片。
只見照片上的演員,梳著高高的大背頭,方額頭國字臉,雙目炯炯有神,連眉毛、眼角、鼻子周圍和嘴唇邊的紋路,都酷似毛主席。除了沒有毛主席標誌性的那顆下巴上的痦子,幾乎有八九成相似。
望著這位難得一見的特型演員,葉主席的淚水慢慢地溢位了眼眶,他回憶起過去和毛主席相處、並肩作戰的點點滴滴,情感不受遏制地洶湧而出。一旁的耿飈,也是百感交集。
很快,這位演員的個人資料就呈現在了葉主席的眼前。他名叫胡詩學,1937年出生於湖北武漢,今年正好40歲。這令葉主席又驚又喜,遂下令,立即召古月前來北京。
從此,古月就開始了他扮演“毛主席”的生涯。
漫長的“主席”生涯
既然要飾演毛主席,古月就必須儘快地進入角色。為了忠實地在熒屏上還原毛主席的真實形象和英雄事蹟,從未接觸過表演的古月著實下了好大的工夫。
他刻苦攻讀全套的《毛澤東語錄》、《毛澤東全集》,從中感受和領悟毛主席的高瞻遠矚和縝密思想,理解毛主席為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民族復興鞠躬盡瘁的情懷,陶冶毛主席革命家的壯志豪情。
他向戲劇學院裡專職教學表演的老教授請教,如何將人物演得神形兼備,又如何融入劇中的情景。後者得知他要出演毛主席,盡心盡力地指導他,他也勤學苦練、一絲不苟。
為了增加自己對“毛主席”這個人物形象的體會,他還常常進出中南海,與毛主席當年十分親近的老部下、老同志們相處,聽他們講述毛主席當年的點點滴滴,告訴了他毛主席生活中一些小細節。
這些“沉浸式”的功課,無疑使得古月扮演的“毛主席”變得越發有血有肉,真實感人,有著舞臺特效、燈光等外在因素無法表現出來的特殊魅力。
1981年,古月參演的第一部電影《西安事變》上映。這是古月表演生涯中的處女作,他在其中飾演西安事變時期的毛主席,鏡頭前的他從容不迫,渾身上下散發著領袖和革命家的風采。
電影一經上映便大獲成功,人們因為“毛主席”的“重現”而歡欣鼓舞,也為古月爭得了全國上下的一致稱讚。
而毛主席的女兒李訥無意中在劇組見到古月扮演的毛主席時,由於古月的演繹過於逼真,勾起了她對父親的懷念之情,不禁痛哭失聲。
不久後,古月又在電影《四渡赤水》中繼續飾演毛主席,此後他一口氣接拍了幾乎所有表現毛主席生平的電影和電視劇,這些影視作品以各種角度全方位地展現了毛主席波瀾壯闊的一生。
與如今的流量明星動輒“耍大牌”、“蹭流量”不同,古月在生活中十分低調,幾乎從不引起人們的注意,全副身心都用在揣摩角色和提高自己的個人修養上。
在工作中,他也十分敬業,一直工作到2005年,人生的最後一刻。那一年,已經68歲、疾病纏身的古月,最後一次在電影《風起雲湧》中飾演風燭殘年的毛主席。
劇中他衰弱的樣子那麼逼真,以至於觀眾都忽略了他真實的痛苦。
拍完這部電影不久後,古月就因心肌梗塞搶救無效去世,去世前還在參加廣西桂林市臨桂縣的一場活動,真正做到了“將生命獻給舞臺”。
如今,當我們重溫古月拍攝的一部部紅色電影時,都會被他惟妙惟肖的表演所打動。這背後是一位表演藝術家的辛勞、專注與情感,是他對毛主席和中國共產黨革命事業由衷的崇敬。
而這,也是廣大中華兒女,愛黨愛國的一顆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