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當今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現實,許多教育行業工作者開始提倡教育創新,培養一批又一批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學生。
但在這過程中,不乏有人忘了教育的初心,是培養出自育自學的創新人才,而不是依附於學校教育的人才。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意識到學習的真正受用人是自己,才能從刻苦勤奮中體會到自我價值感,才能真正培養出適合當代中國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有能力、全面發展的人才。
那麼,在“雙減”政策下,家、校應該如何聯手培養出自育自學的學生呢?
1 把握優點,加以強化
每個學生都有許多的優點與長處,教育的目的就在於把握住這些優點,並加以維持和強化。
我給孩子上第一節課的時候,經常讓他們拿出紙筆,在上面寫下自己的優點和長處。那些學習好、表現好的學生可能很快寫好了,而有些所謂“差生”就苦著臉說:“老師,我沒什麼長處。”
我會告訴他們:“你不想來學校,但還是天天來,意志力多頑強;你成績一般,父母罵、老師挖苦,但還是每天好好坐著聽課,抗挫折能力多強;你就算被老師挖苦了,但見到老師還是說老師好,這多麼寬容……怎麼能說這些不是你的優點呢?”
家長和老師們,不應該時刻警醒孩子的錯誤或短處,長期的說教或討論極易導致孩子產生“自己一無是處”的自卑心態。多多發現孩子的長處,並讓他們從優點中嚐到甜頭,把小細節培養成大習慣,如此一來,才能以腳踏實地的態度去仰望星空。
2 鼓勵,而不是獎勵
“孩子們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 —— 魯道夫·德雷克斯
鼓勵,是一個過程,是給孩子一種知道自己足夠得到愛的訊號。透過鼓勵,你能教會孩子犯錯誤只是學習和成長的機會,而不是應該感到羞恥的事情。受到鼓勵的孩子會自愛並能感到歸屬感。
獎勵與鼓勵是不同的。獎勵行為易於達到,但對於做出了不當行為的孩子,你還會獎勵嗎?實際上,這正是他們最需要鼓勵的時候,不妨試試說“你的確努力了”“我相信你能處理好這件事情”“無論怎樣我都相信你並愛你”。
二者的區別在於,獎勵或讚揚教給孩子的是依賴於他人的外在評判,會促使他們認為自我價值來源於他人的認可,而不是相信自己的內在智慧和自我評價,例如“你得了個A,我要給你一個獎勵”、“我真為你感到驕傲”。
相反,鼓勵則教會孩子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做正確的事的能力。例如鼓勵孩子:“你學習真的很努力,你值得這個A”、“你一定覺得很自豪。”
3 自我決策
決策能力,也就是做決定的能力,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培養中學生的決策能力,避免輕率、優柔寡斷,可以為將來發展奠定基礎。
決策能力的發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家長們要多多給孩子們做決策的機會,將一些事情的決定權交予孩子手中,不要事事都幫孩子抉擇。
但要注意的一點是,當孩子所做的決策有所偏頗時,家長們一定不要說“我早就說過這樣不行”“當初怎麼不聽我的”之類的話,這樣會使得孩子因為害怕出現不好的結果而猶豫不決、甚至不敢做決策。
家長要鼓勵孩子為結果負責,人不可能每個決定都是正確的,你的經驗不足,但把教訓中的經驗總結起來慢慢來,就會變得越來越好。
4 制定學習計劃
隨著升入更高階段的學習,學習內容增多,難度也會加大,這時候的學習往往需要孩子對學習過程制訂學習計劃。例如,預測完成課後作業的時間、制訂考試複習計劃、制訂課前預習計劃等等。
學習計劃是自主學習活動的起始環節,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習的效果。一般來說,學生們首先理清當前的學習任務,辨別輕重緩急程度,然後制訂一份學習計劃,並在執行計劃過程中隨時關注計劃的實施情況,出現不適當的安排應及時調整。在計劃完成之後,可以反思當日的學習活動,對明天的計劃安排進行適當的調整和補救。
您還有哪些看法?歡迎留言給我,我們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