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原創,用不一樣的視角解讀經典!《帛書老子校注》《道德經》第三十、三十一章
【原文】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強於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居,荊棘生之。善者果而已,毋以取強焉。果而毋驕,果而毋矜,果而毋伐,果而毋得已居,是謂果而不強。物壯而老,是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裕者弗居。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勿美也,若美之,是樂殺人也。夫樂殺人,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是以吉事上左,喪事上右。是以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居之也。殺人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註釋】
“其事好還”:蘇轍:聖人用兵出於不得已,非不得已而欲以強勝天下,雖或能勝,其禍必還報之。楚靈、齊湣、秦始皇、漢孝武,或以殺其身,或以禍其子孫,人之所毒,鬼之所疾,未有得免者也。
“果而已”:謂用兵者,為禁暴濟亂,功成而已,不逞強於天下也。
“兵者”:弓矢戟劍之屬。
【見解】
這兩章意義相近,故放在一起,帛書老子也本無分章節。
中華民族從與野獸鬥爭開始,就注重保衛家園;如堯舜之聖亦用兵以衛國。《論語·顏淵》:“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孔子也將有足夠保家衛國的武備作為立國原則,並強調 “子曰: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論語·子路》)但有“道”之君對戰爭都持慎重的態度,如《孫子兵法·始計篇》:“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我們熱愛和平,但不懼怕戰爭,如西漢名將陳湯給漢元帝上書所言:“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所以有了新中國建立後積極的國防防禦國策。
我們熱愛和平,發展經濟,把人民福祉放在第一位,國人得以安居樂業;國際地位提升,也使海外華人華僑得以挺起腰桿做人。可惜我們還有臺灣沒有迴歸,祖國統一成為國人的願望;前幾天在外面跟朋友小聚的時候,鄰桌大概十來個人喝到高興了,談起這一問題,慷慨激昂,有說進攻策略的,有分析國際形勢的,最後異口同聲談捐錢捐物;剛開始我也饒有興趣的聽著,慢慢的讓我陷入沉思;我們現在怎麼了?也許和平的時間久了,我們這一代少有人真正見過戰爭的殘酷;“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這是唐朝詩人曹松在安史之亂後,路過江漢地區,看到原本繁榮的江漢平原變成“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荒野,有感而發。然而我們卻在談笑中輕言戰爭,捐錢捐物慷慨大方;唯獨閉口不提自己參戰或者送自己的孩子參戰;我想大家內心是清楚戰爭的殘酷的,戰爭是會死人的。但有多少人真正想過,死的這些人有誰不是父母十月懷胎、辛辛苦苦養大的,他們的死亡正是一個個家庭的慘劇,父母失去孩子、也有孩子失去父母;想到這些你內心什麼感受?有人會說痛心,但沒有切身體會的又怎麼能真正體會得到呢?所以,認為只要自己和自己的孩子不去,捐錢捐物沒問題,裸捐都行。這也正是我們內心看待生命的不平等的體現。
我們再來看看對我們影響至深的新冠,截止今天的統計資料:感染2.39億、死亡487.8萬;像愛爾蘭、紐西蘭、阿曼、中非共和國等國的人囗也就480萬左右,少於480萬人口的國家大概還有十多個。什麼意思呢?也就是新冠相當於這其中一個國家的人口直接消失了。我們也許認為反正絕大部分是外國人,無所謂。那此發達國家的政要們呢,成天把人權掛在嘴上,並把人權當成對其它國家指手畫腳的工具;然而人權的基礎是什麼?生存的權利。昨天還看到說德國人冰箱裡面會放一種魚藥,殺魚之前餵食了魚不會感到痛苦;國人中也不乏動物保護人士,每年玉林狗肉節都會上演那麼幾齣攔截運狗車輛的事;細細對比一下,你沒覺得特別諷刺?我們愛護動物的時候忘了人也是動物、大談人權的時候忘了人應該活著。我們潛意識裡也許生命就沒平等過。
我們再看看《莊子·讓王》:“韓、魏相與爭侵地,子華子見昭僖侯。昭僖侯有憂色。子華子曰:今使天下有書銘於君之前。書之曰:左手攫之則右手廢,右手攫之則左手廢。然而攫之者必有天下,君能攫之乎?昭僖侯曰:寡人不攫也。子華子曰:甚善。自是觀之,兩臂重於天下也。身也重於兩臂。韓之輕於天下亦遠矣。今之所爭者輕於韓又遠,君固愁傷生以憂戚不得也。僖侯曰:善哉!教寡人者眾矣,未償得聞此言也。子華子可謂知輕知重矣。”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把自己的生命看得無比重要,這也是理所當然,但當我們在高呼敬畏生命、珍重生命的同時可否把至少所有人的生命看成平等的呢?
你相信因果迴圈嗎?歷史上有名的諸葛亮火燒藤甲軍,兀突骨並三萬藤甲兵盡燒死於盤蛇谷,以至於烏戈國男丁盡喪,而遭滅種;諸葛亮見到谷內慘狀後沉默不語,感覺有違天道、罪孽深重,垂淚嘆曰“吾雖有功於社稷,必損壽矣!”同時漢初三傑之一陳平認為自己使用陰謀太多會殃及子孫,《史記》雲:“我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廢,亦已矣,終不能復起,以吾多陰禍也。”(未及查證)
我不是佛教徒,也無從知曉人是否真有輪迴,但人總需要有所畏懼的,正如《論語·季氏》:“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所言。
人生的意義,在於敬畏生命、尊重生命;這不僅僅是一種信仰,更是一種人生態度。古語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我們在珍惜自己生命的同時,也要真正的至少把所有人的生命平等對待,同樣珍惜別人生命;其次我們可以敬畏所有的生命體。
人生在世,切勿恃強凌弱,戕害生命;更要少用些陰謀害人,為自己、為子孫積點“陰德“。“其事好還”(借用老子的用語習慣吧)“人信之,吾也當信之;人之所畏也,吾也當敬畏之。”
一個敬畏生命的人,也才值得我們尊敬!
(歡迎發表你的觀點,如果贊同我的說法,歡迎關注、點贊、轉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