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盞大道
——生活中的茶文化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尹航 李婷
梁實秋在《喝茶》一文中說,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茶,有茶的地方,必有茶文化。
國人飲茶,開始於漢,盛行於唐,宋明之際,許多文人把茶帶進書房,茶開始從柴米油鹽走入琴棋書畫。相較於書與畫的流光溢彩,茶文化顯得更加質樸和生動。生活中的茶文化是一種待客的禮儀和一種慢下來的生活方式,有朋自遠方來,圍坐茶桌旁,或話往時,或畫往事,水霧嫋嫋升起時,誰的故事裡,都少不了一杯茶。
茶之禮儀
在第二屆蘭州茶博會雲南普洱茶陳昇號的展位裡,漂亮的雲南姑娘馬夢益為我們展示了茶道的禮儀:溫杯,投茶,待到壺中水燒開後,氤氳水霧中,水落茶香出,分盞待客,一口入喉,陳香醇厚,不用穿越,我們已經彷彿置身於彩雲之南的茶林中。
今年28歲的馬夢益,三年前在家人的推薦下來到西雙版納勐海的陳昇號,成為一位出色的茶藝培訓師。一直被濃濃的茶文化薰陶的她告訴記者,雲南人對普洱茶的喜愛,如同愛這裡總是湛藍的天和綿密爽口的米線一樣樸實,而茶文化中的茶禮儀,也已經深入每一位愛茶人的血液。
在為我們展示茶藝的時候,馬夢益向我們介紹,在她初到陳昇號接受培訓時,老師就告訴她,如果想做一名優秀的茶藝師,不能用香氣太重的香水或化妝品,也不能濃妝豔抹或舉止乖張,因為任何人工的香氣和雕琢都會影響茶香茶品,這也是老師教會馬夢益關於茶禮儀的第一課。
“泡茶前一定要溫杯,也就是用開水燙茶具,這樣既是衛生的需求,也是對客人的尊重;取茶時儘量不要用手直接拿茶葉,因為手上的汗漬和潮氣都會損害茶品,應該用茶匙取茶;而在泡茶的過程中儘量不要說話,賞茶、聞香時,要等移開茶葉後再說話,聞香時要吸氣,挪開茶葉後才能吐氣。”馬夢益如是說,亦如是做。
而在喝茶的過程中,馬夢益告訴我們也有很多禮儀需要注重。比如壺嘴和杯嘴都不能對向客人,這樣有表示請人快速離開的意思,非常不禮貌;在給客人倒茶的時候,需長幼有序,且不宜過滿,七分最佳,所以有“酒滿敬人,茶滿欺人”的俗語;而在主人給客人倒茶的時候,客人不需要每次都說謝謝,只需要用右手中指和食指併攏,曲指叩打桌面,以示感謝,這一動作在茶禮儀中稱之為“叩指行禮”;客人品茶時也要輕拿輕放,要避免把茶盤弄的乒乓亂響;而喝茶也和喝酒不同,不流行“一口悶”,要小口慢飲,但可以發出聲音,讓茶湯與口腔融合更好,聲音也是對茶的一種讚賞。
“茶本時辰草,客為座上賓。茶與禮,自古就不分家。”年輕的馬夢益對茶文化中的茶禮儀有著自己獨到的理解。
沖茶悟道
第二屆蘭州茶博會的主辦商華巨臣公司的企劃負責人羅紅德,是一位資深的愛茶人士,說起茶葉的沖泡技巧,多年飲茶的他悟出,要想泡出一壺好茶,最主要的三大要素是:茶葉、茶具和水的選擇。
該如何挑選喜歡的茶葉口味呢?羅紅德告訴記者,要從香味與韻味兩方面著手,因為茶的萬種風情多半來自茶香。喜歡喝清香的茶友,烏龍茶系與綠茶系都是不錯的選擇;喜歡濃郁的香氣,可試試祁門紅茶和黑茶;想喝韻味,不可錯過鐵觀音茶的觀音韻、武夷巖茶的巖韻。而說到個人的喜好,羅紅德對記者說:“飲茶者,多止於普洱。”意為大多愛茶者在嚐遍眾茶後,常常會止步於普洱,這或許也是羅紅德對普洱茶的一往情深。
羅紅德向我們普及,古代茶器皿很多,陸羽《茶經》裡列舉了煮茶和飲茶的29種器皿。現代人喝茶雖不如古人考究,但對茶具的選擇依然保留鮮明的地方特色。東北、華北一帶,大多數人喜喝花茶,一般常用較大的瓷壺泡茶,然後斟入瓷杯飲用。江南一帶,普遍愛好喝綠茶,多用有蓋瓷壺泡茶。福建、廣東、臺灣以及東南亞一帶,特別喜愛烏龍茶,宜用紫砂器具。四川、安徽和西北地區流行喝蓋碗茶,蓋碗由碗蓋、茶碗和茶托三部分組成,極有地域特色。喝西湖龍井等名綠茶,則應選用無色透明玻璃杯最為理想,既可品其香,又可觀其形。需要注意的是,品飲名綠茶和細嫩綠茶,無論使用何種茶杯,均宜小不宜大,否則,大熱量容易使茶葉快速燙熟損害香氣。
在羅紅德的心目中,水為茶之母,瞭解水質是泡好茶的第一個要件,水質的好壞會直接影響茶湯品質的優劣。古人泡茶,上等山泉水是最好的選擇,但是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仍然是用自來水和礦泉水最常見。
羅紅德建議,如果要用自來水沏茶,最好用無汙染的容器,先貯存一天,待自來水中的氯氣散發後再煮沸沏茶為最佳。同時泡茶水溫的掌握也要因茶而定。
高階綠茶,特別是芽葉細嫩的名綠茶,一般適宜用80℃左右的沸水沖泡,如水溫太高容易破壞茶中維生素C,咖啡鹼容易析出,致使茶湯變黃,滋味較苦。飲泡各種花茶、紅茶、中低檔綠茶,則要用90℃-100℃的沸水沖泡,如水溫低,茶葉中有效成分析出少,茶葉味就很會淡。沖泡烏龍茶、普洱茶和沱茶,因每次用茶量較多而且茶葉粗老,必須用100℃的沸滾開水沖泡,才能激發出最純正的茶香。
“喝茶不是一種盲目的愛好,你若懂茶,茶也自然會懂你”。這是羅紅德多年飲茶泡茶悟出的道理。
茶道養生
在茶博會曲水流觴的現場,一位鶴髮童顏的老者正為眾人講述茶道養生,他提出的“茶酒兩生花”概念,引起了廣大愛茶人士的熱議,課程結束後,我們採訪到了這位被稱為“茶痴”的林治老師。
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世界中醫藥聯合會藥膳食療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先後被聘為浙江大學等六所大學的客座教授、主編了中國高校茶文化教材《中國茶道》等24部茶文化專著……頭頂如此耀眼的光環,林治老師在為我們講述茶道養生時,卻仍然保持著質樸的嚴謹和謙遜。
在茶道養生方面,林治老師最推崇以下幾點。
首先,早茶要喝通透。“什麼叫做喝通喝透?”
林治老師耐心解釋:喝通喝透是有條件的:一要達到一定的量;二要達到一定的溫度;三要喝適合自己喝的茶。喝到微微發汗為最佳狀態。
其次,提倡茶與餐結合。
林治老師生動地為我們描述了以下場景。“就像紅酒配菜餚一樣,我們可以將菜與茶進行穿插搭配,不同菜配不同茶。我個人喜歡在吃海鮮的時候,喝臺灣的高山烏龍、安溪的秋觀音;吃口味重的肉食時,我喜歡搭配大紅袍、肉桂;吃油膩的東西時,那就搭配金花茯磚。中國是飲食大國之一,茶餐結合既有利於健康,又能提升趣味。”
第三則是順時令,適寒暑,巧喝茶。
林治老師告訴我們,同樣是春天飲茶,南方陰雨潮溼,可在茶中加些溫補的東西;而北方乾燥,可以配一些清涼的配料,如菊花、玫瑰,都是非常好的選擇。
夏天雖然很熱,喝熱茶喝冷茶卻各有不同的好處。喝熱茶,可以把體內的毒素都散發出來;而夜色的荷塘邊,年輕人賞荷喝涼茶,也是一種浪漫。
秋天是成熟的季節,也是講究大補的季節,秋天喝茶林治老師建議我們可以用紅棗、桂圓、蓮子等泡茶。
冬天是寒冷的季節,冬天一般吃的都比較葷,這時候我們要多喝一些有助消化的茶,可以加入山楂、桂皮、橘皮等,而冬天賞雪喝茶,也是一件極有情趣的事。
“等有一天,我希望攜茶隱江湖,擇一偏僻小鎮,屋前茶樹,屋後種菜,與一人相守於一間小屋,一盞淡茶,一碗白粥,可不擾世俗。”林治老師心中的地老天荒,大抵應是如此。
相關連結
秋季,怎樣飲茶最養生
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季天氣逐漸轉涼,花木凋落,氣候乾燥,傷風感冒多發。天氣有四時變換,喝茶也應講究因時而異。
那麼,秋季喝什麼茶才能達到最佳的養生效果呢?
1.青茶(烏龍茶)
青茶,亦稱烏龍茶,是介於紅茶(性溫)與綠茶(性涼)之間的半發酵茶。
秋季,喝上一杯不寒不熱、性平和的青茶,既能清除夏天身體內的積熱,又能潤膚、潤喉、恢復津液,讓肌體適應自然條件變化,是秋天的最佳飲品。
青茶最有代表性的便是“鐵觀音”“大紅袍”等。由於是半發酵茶,幾乎不含維他命C,卻富含鐵、鈣等礦物質,含有促進消化酶和分解脂肪的成分,可抑制脂肪的吸收,並使多餘的糖分難於轉化成脂肪。
2.紅茶
秋季,天氣變涼,陽氣減弱,人體的生理功能也會有所減退,這個季節需要補充更多的能量和營養,泡上一壺紅茶,可以暖身還可以養體內的陽氣,而且紅茶富含各種糖和蛋白質,具有生熱和暖腹效果,可以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
3.菊花茶
秋天是菊花收成的季節,菊花富含維生素A,是保護眼睛健康的重要物質,也是中醫治療多種眼疾的良藥。
在秋季喝新鮮的菊花茶,可以滋補肝腎,清肝明目,治療頭痛眼痛眼花等症狀。特別是常使用電腦的辦公族,眼睛容易感覺乾澀,可以多喝些菊花茶。
4.白茶
白茶,不揉不炒,無煙火氣,尤其老白茶,去燥潤肺,又淡雅清新。白茶中含有多種氨基酸,具有清熱、降火、解毒、增強免疫力的功效。
白茶中的茶多酚含量也較高,是天然的抗氧化劑,能夠起到提高免疫力和保護心血管的作用。
同時,白茶中還含有人體所必需的活性酶,能促進脂肪分解代謝,有效的控制胰島素分泌量,分解體內血液中多餘的糖分,促進血糖的平衡。
秋季飲茶禁忌
1.喝茶分人群
茶雖然是天然養生的佳品,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喝茶,特別是容易失眠、脾胃虛弱的人不適合飲茶。
2.忌立馬喝新茶
秋季採摘的新茶不適合馬上衝泡飲用,這是因為茶葉中的多酚類、醇類、醛類等物質還沒有完全被氧化,喝完之後容易引起腸胃不適,甚至腹脹腹痛。
而且新茶,尤其是秋季採摘下來還不足一個月的茶,其中含有大量的芳香物質和咖啡因,容易使人神經興奮、四肢無力、盜汗失眠。
3.忌喝很濃的茶
相比淡茶,濃茶內的茶鹼含量相對較高,會刺激胃壁細胞,導致胃酸過多。長期飲茶過濃,容易分泌過多的胃酸,從而導致胃潰瘍。
4.忌空腹飲茶
秋季喝茶的時間最好放在飯後,因為空腹飲茶,尤其對於不常飲茶的人來說,會抑制胃液分泌,妨礙消化,嚴重的還會引起心悸、頭痛等“茶醉”現象。特別提醒廣大胃病患者,秋季最好少喝綠茶,綠茶葉綠素含量也較多,對腸胃刺激較大。過敏體質喝綠茶很容易引起胃腸道不適反應。(本文編輯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