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而菌菌作為醫生,最關注的自然是——育兒江湖。
在育兒江湖上,要不要給孩子吃鹽,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論的話題。
堅持科學育兒的寶媽說:孩子沒滿1歲不能吃鹽,有危害!
堅持經驗育兒的老人說:不吃鹽?沒力氣!
要是寶媽們再多說一句,立馬會被這樣一句話回懟的啞口無言:
你們小時候就是這麼過來的
現在不也好好的??
說實話,每次聽到這句話,我都十分難受:
孩子是全家的寶貝,如果不吃鹽真的會沒力氣,作為孩子媽,怎會不願意給孩子吃?
為了不讓寶媽們孤軍奮戰,菌菌今天,就再嘮嘮給寶寶吃鹽這件事!
1
不吃鹽沒力氣?
並不!
為什麼老人們覺得不吃鹽沒力氣呢?
這得先看看他們的生活條件:不僅吃不飽、穿不暖,還得勒緊褲腰帶幹活。
大量勞作會出汗,出汗多,隨汗流失的鈉就多。
鈉流失多了,人的血壓、神經傳導等就會受影響,變得沒力氣。
食物都匱乏,更別說吃含鈉豐富的魚、肉了,於是只能往飯菜裡多加些鹽補充。
但現在是什麼生活條件呢?我們愁的不是吃不飽,而是吃太飽。
孩子出汗的機會,恐怕也只有玩遊戲的時候了。
各種富含鈉的食物(尤其是孩子的零食)我們也能分分鐘得到,哪還用得著多吃鹽來補充?
2
多吃鹽的危害
遠比我們想象的多
說完“不吃鹽沒力氣”,咱們再嘮嘮“你不也是這麼過來的,現在不也好好的”。
事實上,看起來好好的,未必是真的好好的。
給寶寶早吃鹽、多吃鹽的危害,可比咱們想象的多多了。
◆ 加重身體負擔
鹽的主要成分有鈉,吃鹽過多,就會攝入過多鈉。
攝入過量鈉,會干擾身體正常運轉,導致心臟負荷增加,血壓上升,甚至增加心血管意外等機率。
◆ 引起鈣流失
不少家長每天都在琢磨怎麼給孩子補鈣,但殊不知,孩子吃鹽過多,卻會引起鈣流失。
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證明:
長期過量攝入鹽分,會破壞骨鈣代謝動態平衡,引起鈣流失,導致缺鈣,發生骨質疏鬆及骨折。
◆ 養成重口味,增加各種疾病風險
寶寶味覺比成人敏感的多,我們嚐起來淡淡的鹹味,寶寶卻像掉進了鹽罐子。
一旦寶寶習慣加鹽的味道,他們就會在重口味的路上一去不返。
而食鹽(鈉)攝入過高,得高血壓、胃癌等風險就會增加。
一個多病的未來在等著寶寶。
3
究竟什麼時候
才能給寶寶吃鹽?
鹽的學名是氯化鈉,我們之所以吃鹽,是因為需要其中的“鈉”。
讓孩子不吃鹽、少吃鹽,不是他們不需要鈉,而是因為絕大多數天然食物也包含鈉。
比如蔬果、穀類、肉類,動物性食物中含量更多。
◆ 1歲前的寶寶來說,不吃鹽
0~6個月的寶寶,鈉適宜攝入量是每日170mg,母乳中的鈉含量已經足夠他的需求。
奶粉餵養的寶寶也不用擔心,配方奶鈉含量要高於母乳。
7~12月的寶寶,鈉適宜攝入量是每日350mg。
1個雞蛋含鈉71mg,100g新鮮瘦豬肉含鈉65mg,100g新鮮海蝦含鈉119mg...
再加上從母乳/配方奶中獲得的鈉,350mg的鈉攝入量,完全用不著鹽來湊熱鬧。
◆ 1歲以後的寶寶可以吃鹽,但要少吃
13~24月齡的寶寶,鹽的推薦攝入量是0~1.5g,2~3歲的寶寶,鹽的推薦攝入量是<2g。
我們要知道,1歲以後的寶寶已經可以嘗試不少家庭食物了,食物中也含有不少鈉。
PS:1歲後的孩子雖可嘗試家庭食物,但仍建議單獨製作,不和大人混餐,且清淡飲食。
所以,我們在給孩子飯菜放鹽之前,還要考慮:孩子今天有沒有吃下“隱形鹽”。
4
這些食物是隱形鹽“重災區”
家長要警惕
◆ 各種調味品
常見的如味精、雞精、醬油等,雖然名字裡不帶鹽,但卻是隱藏的含鈉大戶。
菌菌就拿雞精舉個例子:
(某雞精營養成分表)
5g雞精含鈉1000mg!
加完鹽再加雞精,孩子一天的鈉攝入量,妥妥爆表。
所以,家長們在給孩子製作飯菜時,儘量少用調味品。
如果要使用,則要相應減少食鹽的新增量,或不用再加。
◆ 加工類食品
常見的如火腿、香腸、午餐肉等。
這些食物在加工過程中會加入大量的鹽來防腐,所以含鹽量非常地高。
吃肉,還是新鮮的好,這類加工肉製品,儘量還是少吃或者不吃。
◆ 蜜餞、甜點
看到這一點,相信不少家長會有些震驚:甜點也含“隱形鹽”?
當然含,酸酸甜甜的味道是它們的糖衣炮彈。
最典型的代表:涼果蜜餞、餅乾點心。
不信你來看看這營養成分表:
是不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給孩子吃任何食物之前,都建議寶媽看看營養成分表,商品名稱可能騙你,但營養成分表可不會。
吃鹽多的危害不是立竿見影的,但長遠來看,它給孩子埋下的健康隱患可不小。
所以,為了孩子的健康,少吃點鹽吧!
時代在進步,育兒不應,也不該故步自封。
我們有了條件去科學餵養孩子,為何還要堅持經驗育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