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代因為《三國演義》的廣泛流傳而成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一個時代,這是個星光璀璨的時代,武將的奮勇廝殺,謀士精彩絕倫的鬥智。不過三國時代也是一個亂世,長達一百多年的戰亂,使得整個國家四分五裂,各方諸侯為了爭奪天下互相廝殺,無數百姓流離失所。
在三國這個精彩很混亂的時代有三位默默無名的廢太子,他們並沒有像曹操諸葛亮那樣縱橫捭闔揮斥方遒,而是在這個混亂的時代默默無聞的度過了自己的一生,儘管他們曾經高居一國太子之位,但是他們並沒有走上距離他們只有一步之遙的皇位,而是最後以一種淒涼的方式離開了這個時代。
第一位廢太子就是劉璿。這個人幾乎沒有多少人知道,他只在《三國演義》中露了一面,只有短短的一句話介紹,完全是個打醬油的角色,但是他的父親和爺爺大名鼎鼎。
劉璿的爺爺就是蜀漢的開國皇帝劉備,父親就是蜀漢的亡國皇帝劉禪。
劉璿並沒有見過爺爺劉備,他完全是一個宮廷中出生的普通皇子,甚至他的出生也是意外。
劉備由於一直忙於創業,東奔西走,因此很晚才有兒子,甚至於他都沒有來得及給兒子娶妻。劉備死的時候劉禪才十七歲,自然還沒有孩子。三年夏四月,先主殂於永安宮。五月,後主襲位於成都,時年十七。
在古代,劉禪這個年紀已經算是大齡青年了,而且又是皇帝自然不能當光棍,因此他一登基諸葛亮等老臣就張羅著給他娶妻,最後選中了劉禪的三叔赫赫有名的張飛的大女兒為皇后。
不過張皇后沒有生下孩子,不知道是不是劉禪不滿意這段包辦婚姻,還是因為從小被三叔嚇怕了,對三叔的女兒害怕,總之他們婚姻過的很平淡。雖然劉禪和張皇后沒有孩子,但是劉禪卻看中了張皇后身邊的侍女,最後竟然在建興二年生下了劉璿。
劉禪雖然“出軌”,但是他身為皇帝畢竟有了兒子也算後即有人了,因此他很看重這個兒子,而劉璿在小的時候也沒有讓劉禪失望,他的爺爺畢竟也算武將出身,因此劉璿最喜歡的就是騎馬射箭,彷彿是一個天生的戰將,並且劉璿為人人次孝順,對這一切劉禪很喜歡,奉親虔恭,夙夜匪解,有古世子之風;接待群僚,舉動出於仁恕。” “璿好騎射,出入無度”。
不過劉禪雖然喜歡這個兒子,但是並沒有立他為太子,因為按照規定嫡子優先,雖然劉璿是長子,但是畢竟是庶出,而張皇后一直沒有生子,因此這個時候如果立劉璿,很有可能引起反對。
張皇后在建興十五年去世,最後還是沒有子女,劉禪很快根據大臣的建議又迎娶了三叔的二女兒為皇后,不過這位張皇后還是沒有子女,於是劉禪最後決定立劉璿為太子。十五年夏六月,皇后張氏薨。 延熙元年春正月,立皇后張氏。大赦,改元。立子璿為太子。
延熙元年正月,十五歲的劉璿被立為太子,冊文“在昔帝王,繼體立嗣,副貳國統,古今常道。今以璿為皇太子,昭顯祖宗之威,命使行丞相事左將軍朗持節授印緩。其勉脩茂質,祗恪道義,諮詢典禮,敬友師傅,斟酌眾善,翼成爾德,可不務脩以自勖哉!”表達了對劉璿的期待。
不過劉璿被立為太子後,他當年的那股武將風範突然就消失了,變成了一個循規蹈矩的太子,或許是他明白了自己的地位,此刻的他唯一的使命就是等待當皇帝,什麼都不能做,因此他骨子裡爺爺的那股不服輸的勁消失了,父親的平庸一下子凸顯出了。劉璿當了二十多年太子,作為僅次於皇帝的皇太子,居然沒有對朝政發出一次建議,沒有匡正父親的過失,他只在自己的宮中得過且過。
當曹魏大軍兵臨城下,他的弟弟劉諶自殺殉國,父親放棄祖父一輩子心血建立的政權投降的時候,他沒有任何反對,而是無聲的贊成。
蜀漢滅亡後,曹魏準備將劉禪還有劉璿一起送到洛陽,但是還沒有前行,就發生了動亂。
蜀漢大將軍姜維詐降,策反鍾會造反,設計殺死鄧艾,但是由此引發了一場內亂,成都大亂,亂兵四處殺人,劉璿作為亡國太子自然沒有人保護,於是死於亂兵之中。鹹熙元年正月,鍾會作亂於成都,璿為亂兵所害。
第二位廢太子就是吳國的廢太子孫(上雨下單),一個很怪的名字。相信這個字很多人都不認識,的確這個字別說現在人不認識,就連當時的人也不認識,因為這個字是他的父親給他造出來,發音為“灣”,意思是如湖水灣澳之灣。為了記敘方便就叫他孫灣。
孫休是吳國第三位皇帝,他的父親就是著名的三國吳國的開國皇帝孫權。孫休是孫權的第六子。
按照以往的繼承慣例,排行第六的孫休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當上皇帝的,確實孫權從一開始就沒有考慮過孫休。孫休兄弟七個人,論受器重,孫休比不過大哥孫登,論受寵愛,孫休比不過二哥孫慮三哥孫和還有四哥孫霸,因此孫休從小就是個小透明皇子,大哥二哥早死,三哥當上了太子,但是隨即四哥開始和三哥爭奪太子之位。或許是從小面對激烈的宮廷鬥爭,孫休對於兩位哥哥的爭奪不敢有過多的參與,因為無論誰贏了都沒有自己的好處,他只能置身事外。而這種置身事外反而幫了他,由於孫權對兒子的爭奪太子之位大怒,直接廢掉了孫和,賜死了孫霸。一時間吳國太子之位空了出來,按理說這個時候太子之位是五哥孫奮的了,但是孫權卻越過了孫奮和孫休,直接立了老七孫亮,對於孫休只給了一個琅琊王的封號,而且這個封號只代表了孫權對北方領土的期望。
孫休無法前往琅琊,只能去附近的虎林居住,此時的孫休已經對建業徹底失望,畢竟父親根本不在乎自己否則怎麼會直接立老七?
不過孫休在虎林也住不安穩,此時孫權已經死去,繼位的孫亮年幼,掌權的諸葛恪對於他們這些宗室很是防備,於是將孫休遷居到了丹陽,後來由於和丹陽的太守不和遷居到了會稽。
沒想到到了會稽居住沒幾年,當上皇帝的弟弟孫亮被權臣孫綝廢掉,孫綝作為遠支宗室自然無法當皇帝,於是迎接孫休為帝,轉瞬之間孫休就成了皇帝,從一個默默無聞的皇帝變成了雄踞一方的帝王。
孫休十分清楚自己當上皇帝靠的是孫綝的幫助,但是他不想當傀儡,可是實在沒有力量反抗,於是只能委曲求全,大力獎賞孫綝,同時冊封自己的侄子也就是孫和的兒子孫皓為烏程侯,並且開始終於自己在會稽就結實的濮陽興和張布,可是他哪裡知道這三個人全都忘恩負義。
孫休這個時候已經有了長子孫灣,但是他並沒有冊封孫灣為太子,因為他這個時候力量不強不能過分刺激孫綝,同時自己的長子太過年幼也實在無法當太子。
經過長期的準備,孫休終於動手了,在永安元年年底臘日祭祀時,孫休終於除掉了孫綝家族,徹底掌握了朝廷大權,成為吳國真正的皇帝。
孫休是孫權的第六子,吳國的第三位皇帝,並且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皇帝,因此他十分希望將來吳國的皇位永遠由自己的後代繼承,因此在永安五年,他終於冊封長子孫灣為太子。
在冊封孫灣時,孫休知道幾乎沒有幾個人認識這位新太子的名字,因此特意下詔解釋了一番兒子的名字讀法和含義,並且表示這個名字是自己特意造出來的,因為這個字不常見,所以百姓就可以不必特意避諱,這樣一來就不會因為有百姓因為避諱這件事受到懲罰了。看來孫休確實是一位好皇帝,挺為老百姓著想的。確實在古代由於避諱的問題導致很多人無辜被害,而孫這個名字根本就沒人認識也就不會有人用這個字從而被懲處了。
“人之有名,以相紀別,長為作字,憚其名耳。禮,名子欲令難犯易避,五十稱伯仲,古或一字。今人競作好名好字,又令相配,所行不副,此瞽字伯明者也,孤嘗哂之。或師友父兄所作,或自己為;師友尚可,父兄猶非,自為最不謙。……此都不與世所用者同,故鈔舊文會合作之。夫書八體損益,因事而生,今造此名字,既不相配,又字但一,庶易棄避,其普告天下,使鹹聞知。”
這個時候孫休才二十多歲,孫灣年齡更小,還是個正在過著快樂童年的孩子。孫休完全有信心將孫灣培養成一個合格的太子,將來繼承皇位。
可惜的是孫休從小身體不好,當上皇帝后國政繁忙十分勞累,而且最讓他擔心的是在永安六年,曹魏派出大軍滅亡了蜀漢。
蜀漢和東吳曹魏三足鼎立,而且東吳和蜀漢是同盟共同對抗曹魏,現在蜀漢滅亡,東吳失去了幫手將來要獨自面對曹魏,可是東吳在國力上根本就不是曹魏的對手,因此亡國之感頓時湧來,孫休每天憂心忡忡,很快就病倒了。
孫休得的是心病,無藥可醫,很快病入膏肓,他自知自己活不了多長了,此時他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兒子,自己要在死前安排好一切讓兒子順利當皇帝,於是他下令趕緊找來自己最信任的好朋友此時已經當上丞相的濮陽興。
當濮陽興趕來的時候,孫休已經無法說話,但是一看到濮陽興,孫休趕緊示意孫灣拜見濮陽興,並且緊緊抓住濮陽興,指著兒子孫灣,所有人都知道孫休這是託孤啊,大家既悲傷有感動,尤其是濮陽興,趕緊表態自己一定會擁立孫灣為皇帝,盡心輔佐孫灣。聽到這裡孫休滿意的閉上眼,飄然而去。
濮陽興在孫休活著時堅決表示擁立孫灣,可是孫休一死他就變卦了。濮陽興本身才能並不高,就是因為當年認識孫休,一心幫助孫休才一步昇天最後當到了丞相。可是他沒有什麼本事當這個丞相很多人都不滿,孫休一死,孫灣太年幼,濮陽興壓不住局面也面臨著失業,並且這個時候蜀漢已經滅亡,東吳國事混亂,幼主臨朝多有不便。因此濮陽興找到張布希望更換一位長君穩定局勢同時保住自己的地位。
就在這個時候孫皓脫穎而出,他是廢太子孫和的兒子,是孫權的孫子,此時年齡完全比還是孩子的孫灣強,能夠穩定局勢,而且孫皓已經是被廢之人,根本無緣皇帝之位,能當皇帝肯定會感謝濮陽興這些人。
主意已定,他們找到了孫休之妻朱皇后要求更換皇帝人選。朱皇后本身就是個沒有主見的人,孫休一死她完全失勢,而且看到濮陽興等大臣已經決定,她無力更改只能同意。於是孫皓被迎立為皇帝。孫灣作為太子,一下子成為了廢太子,錯失皇位。
孫皓繼位後,一度顯示出明君氣度,重用濮陽興等人,善待六叔的妻子兒女,他特意將六叔的幾個兒子包括孫灣都封為王,孫灣被封為豫章王。
不過孫皓不久之後就顯露出了殘暴的本性,他認為這個皇位本來就是自己父親的就是自己的,孫亮孫休都是篡位者,於是大開殺戒,濮陽興等人都被殺死,朱皇后被逼死,孫灣作為前太子也沒有逃過一劫,孫皓完全不念當年孫休幫助他的恩情直接將孫殺了以絕後患。
第三位廢太子就是不知所蹤的東吳亡國太子孫瑾。
孫瑾是三國時代最沒有名氣的太子,因為他完全被他那殘暴的父親的光芒所遮擋。
孫瑾是吳國亡國皇帝的長子,他的爺爺就是東吳第一位廢太子孫和。
孫和是孫權的三子,因為大哥孫登二哥孫慮早亡,故此成為吳國第二位皇太子。不過孫和不幸,他這個太子並不受人們的擁戴。他和姐妹全公主不和,因此被多次被全公主誣告,以至於父親孫權不再喜歡他,而且他的弟弟孫霸意圖奪取太子之位,仗著父親寵愛拉幫結派和他抗衡,因此整個東吳分成了太子一黨,魯王一黨,南魯黨爭暴發。
孫權最後賜死了孫霸,孫和也被廢,最後被封為南陽王,發往長沙居住。
孫和被廢,自然他的子女也受到牽連,首當其衝就是孫皓,自然皇位是沒戲了,只能低調的在長沙生活,更倒黴的事由於隨後掌權的孫峻害怕孫和復起,於是殺了孫和,因此孫和成了孤兒。
好在隨後當上皇帝的孫休可憐三哥的遭遇,於是將幾個侄子封為侯爵,孫皓得以被封為烏程侯,這樣一來生活有了保障。
按照這種劇情發展,孫皓只能以烏程侯的身份在東吳終老一生,皇位將永遠都是孫休後代的,但是孫休的早亡幫助了孫皓。
孫皓當了七年皇帝,三十歲就死了,他的兒子太過年幼,因此丞相濮陽興等人策劃改立新君,於是孫皓成為首選。
孫皓在即位之初頗有明君風範,但是不久之後就成為殘暴之君,大肆屠殺大臣,為人驕奢淫逸。
不過孫皓雖然殘暴但是對兒子很好,尤其是他的長子孫瑾,在寶鼎四年/建衡元年(269年),才二十六歲的孫皓早早地立孫瑾為皇太子,因此這個時候孫瑾應該還是個孩子。
雖然被立為太子,但是因為年幼,孫瑾壓根就沒有什麼作為,只能所謂太子眼睜睜的開著父親最後將東吳僅有的一點國力消耗殆盡。當西晉大軍兵臨城下,只能隨父親出城投降,隨後被送到洛陽。
西晉皇帝司馬炎還算寬宏大量,封孫皓為歸命侯,對於孫瑾這個廢太子也沒有虧待,他被封為中郎,一個六百石俸祿的小官。
從太子一下子變成小官,不知道這個時候已經懂事的孫瑾有沒有失落的感想,不過從這以後他就失去了一切記錄,最後的結局不知道,是一個不知所蹤的廢太子畢竟已經亡國對於一個無所作為的廢太子也沒有什麼可記載的。由於西晉並沒有屠殺敵國宗室的習慣,結合劉禪其他兒子的結局來看,孫瑾如果命短有可能死在中郎任上,這是最好的結局。如果命長極有可能趕上八王之亂和永嘉之亂,最後死於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