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個帖子:
人到中年你生活的怎麼樣?
有個回答說到人的心坎裡:
人到中年,老人孩子既是軟肋也是鎧甲,夫妻同心協力,互相支援和體諒才能把小日子過好。
為什麼說男人到中年,越活越膽小?
上有老,下有小,一份吃飯的工作不敢隨意動,四十歲的年齡,任憑老闆劈頭蓋臉愣卻不敢吭聲,既沒有90後的骨氣,更沒有00後的豪爽。
那強忍的委屈是滿滿的責任和擔當。
曾看過一個影片,一位父親做著幾份苦力活,卻依然西裝筆挺地送孩子去上學。
然而,和孩子分開,他轉身的那一刻,卻全部交給了生計,他馬不停蹄地奔路,用來節省時間去打幾份工。但是,當勞碌了一天,他再次面對孩子時,卻早已擦乾臉上的疲憊和身上的汗水,迎接孩子的永遠是微笑。
劉媛媛在《精準努力》中有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如果一個人不知道自己腳下的路通向何方,更不懂得正確的走路姿勢,那他的每一步都是難的,每一次堅持都是痛的。但如果你知道自己在哪裡,要走向哪兒,怎麼走,就根本不會在意自己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
人到中年,不怕苦,不怕累,怕的是情感沒寄託,工作沒方向,生活沒希望!
一、情感寄託是中年人最柔軟的盔甲
電影《全民目擊》裡,由孫紅雷飾演的父親,即將與某女星成婚,不料女星卻被女兒誤殺。孫紅雷作為當地名噪一時的富豪,擁有萬貫家產,卻在追捕他十多年的警官眼裡是個十惡不赦的大惡人。
然而,警方萬萬沒有想到,一位父親竟然為了女兒,自己設局,讓全民以為是自己殺害了女星,替女兒頂罪。
在愛的世界裡,情感是連線家庭成員最溫柔的紐帶,它無所謂對與錯,哪怕鋃鐺入獄,名譽盡毀也在所不惜。
在電影的盡頭,追捕富豪十多年的警察卻滿含淚水不願相信真相,而一向高傲的富豪卻苦苦哀求警察放過他的女兒。
達芬奇曾說:父愛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在父親眼中,女兒是他唯一的親人,是心靈的寄託,更是支撐他活下去的希望。
二、工作成就是中年人生存的保障。
影片《當幸福來敲門》裡有一個情節讓人發醒。
機械推銷員克里斯·加德納在經濟大蕭條的背景下,把生活經營得一塌糊塗,他每天奔波於醫院與診所,卻掙不到錢。而妻子琳達因無法忍受困苦的生活選擇了離開,留下5歲的兒子和加德納生活在出租屋裡。
生活的苦難遠超於你的想象,琳達走後,加德納因交不起房租而被房東趕出出租屋,無處可去時,他們躲在地鐵的衛生間裡過夜,幸運時排長隊到教堂裡求個床位。
因為窮,加德納被妻子拋棄,支撐他活下去的是5歲的孩子。一箇中年男人每天早上送兒子上學,再去工作,晚上接孩子回家打發兩個人的肚皮,生活異常艱辛。
即便如此,加德納仍沒有放棄生活的希望,影片裡,他曾對兒說:
如果你有理想的話,就努力去實現,僅此而已。
加德納永不放棄的努力為自己爭取了一份證券經紀人的工作,而這份工作的前6個月裡沒有收入,還有被淘汰的可能,他卻毅然選擇了堅持。
這部取材於真實事件的影片,最終成為一名金融投資家。
劉媛媛在《精準努力》曾說過一句話:
你擁有的那些,正在毀掉你。
加德納如果做著業務員的工作能保持生活溫飽,也許他並不會破釜沉舟應聘6個月沒有收的股票經紀人的工作。
正是因為生活沒有了退路,才讓他獲得了新生,過程雖苦,結果卻盡如人意。
你還記得格力電器的董明珠嗎?
她出生在一個普通人家,結婚後相夫教子,過著平淡的生活。
但人生總有錯不及防的不幸降臨,在兒子兩歲時,她失去了丈夫,而董明珠的工作只是在一個研究所的行政人員,收入微薄。為了生計,她選擇南下,掙錢養家,過著與兒子分離的生活。
魯豫在採訪董明珠時問到:“如果可以回到過去,你最想返回哪個時刻?”
董明珠意味深長地說:“我想回到兒子5歲之前,守在兒子身邊的時候。”
工作狂固然是職場的寵兒,但不是所有的工作狂都是天生的。華麗光環之下,籠罩的是中年人不可褪去的歲月滄桑。
為了一份工作,有人選擇與妻兒老小異地分離;
為了生計,太多的中年人迫於無奈,但我們依然選擇努力和堅持。
三、中年人是歲月的寵兒,不畏將來,砥礪前行
人到中年,上有老要養,下有小要育。
我們害怕生活裡太多猝不及防的不幸,害怕人生無常的災難和生死離別。
害怕無望的等待和看不到希望的奔跑,更害怕面對困頓,沒有選擇的餘地。
20多歲的時候,年輕氣盛,以為世界是自己的,不光要在外面混得好,還要努力成才,改造全家。
談戀愛的時候,告訴自己,要找個會寵自己的老公。結果,戀愛時不是男友絆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反而是自己心甘情願地為他準備三餐,陷入愛情的火坑。
曾經幻想著有個噓寒問暖的婆婆,有個孩子婆婆能為你解脫雙手,解你後顧之憂。結果,婆婆除了能幫你接送孩子,再無其他能幫的地方。
都市青年男女,養房又養娃,日子苦哈哈,既當房奴又做保姆,可這話沒說多久,自己也鬼使神差成了房奴加保姆。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娃娃來了一個又一個,還要贈送一個“失業”的大冒險。
生活的苦難有時候就像命中註定的一樣,你越怕什麼,它越來什麼!
張小嫻曾說:
我們害怕歲月,卻不知道活著是多麼的可喜。我們認為生存已經沒意思,許多人卻正在生死之間掙扎。什麼時候,我們才肯為自己擁有的一切滿懷感激?
與其擔驚受怕的生活,倒不如與生活和解,與自己和解。
用知識把自己豐富起來,即便人到中年,也無所謂“害怕”,就像劉媛媛在《精準努力》一書寫到:“我不想死於一事無成”,人生敢想,才能有所成就。也正是因為作者有一個夢想,才讓原來不出眾的自己成為萬眾矚目的一顆金星。
她把本書分為目標篇、策略篇、執行篇、心態篇、社交篇、學習篇,有點有面,既提出了問題,也給出瞭解決方案。更重要的是,作者並沒有優於常人的家庭,也沒有特別優秀背景,更沒有出眾的外貌,像許多普通大眾一樣,只因有一個大膽的夢想,才成就了現在的自己。
誠如網上看到一句話: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但每個人,都可以努力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相信自己,你能作繭自縛,就能破繭成蝶。”
如果人到中年,你還怕,《精準努力》不容錯過!
我是@書海有約,多平臺自媒體書評人,終身閱讀愛好者,關注我持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