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瞭解一家上市公司,必須要熟悉公司所處的行業環境。為幫助投資者掌握不同行業的財務分析基本技巧,提升投資決策能力,深交所投教中心聯合畢馬威、海通證券、長江證券、興業證券,共同推出“財務視角看行業”系列投教文章。本篇是第十一篇,為您介紹電子行業發展現狀及特點,一起來看看。
電子行業通常被劃分為TMT(Technology,Media,Telecom)行業類別,代表著資訊科技發展方向,同時也肩負著製造重任,擁有著科技和製造雙重屬性。因此,結合行業發展特點及相關財務指標,從投資角度分析電子行業,對於把握行業發展動態、提升投資決策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一、電子行業發展現狀
(一)電子行業規模龐大,產業鏈長
電子行業的產業鏈較長,可大致分為上游(晶片設計)、中游(零部件製造)、下游(封測、模組、組裝等電子製造)三大環節。從子板塊來看,可以將電子行業劃分為半導體、被動器件、PCB、面板、LED、消費電子、安防等七大板塊,其中半導體和消費電子是電子行業的核心板塊。
電子行業規模龐大,據WSTS統計資料,2020年上游半導體環節全球銷售額已突破4404億美元,增速達6.81%;其中,中國境內銷售額達1515億美元,佔比超過全球的三分之一。
(二)我國主要參與電子製造環節,產業發展空間大
我國電子行業發展較晚,順應全球分工化浪潮,目前主要參與電子製造環節。2000年後,我國大量資本與勞動力湧入電子行業,在規模效應與成本優勢的共同作用下,我國逐步攻克面板、PCB、LED等技術門檻相對較低且產品規格較為單一的領域。此外,我國電子行業的成長又與智慧手機發展同步,透過模組、零元件等環節向上突破,逐漸成為智慧手機產業鏈的中堅力量。
當前,晶片、材料、裝置等電子核心領域的把控者依然是歐美日韓等地企業,國內企業參與度較低,這與產業技術壁壘、行業生態以及外界扶持力度等均有關係。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產品生產國、出口國和消費國,我國電子行業在全球的產業地位與競爭力並不能與之匹配,產業發展仍需發力。
二、行業盈利模式與特徵
(一)行業盈利模式
電子行業的主要盈利模式來自於賺取上下游之間銷貨的差價。一般來說,越偏上游且技術壁壘較高的晶片設計環節毛利率往往較高,核心零部件、材料與裝置同樣屬於高附加值環節,而電子製造處於微笑曲線的尾端——毛利率較低且需要大額投入以滿足大規模生產。近年來,國內電子製造企業開始走平臺化發展之路,透過提供一體化的製造解決方案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二)行業科技與製造的雙重屬性
要理解電子行業的“製造”屬性,首先需要了解“需求波動”與“成本控制”兩方面對行業的影響。電子製造環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從人力方面來看,以消費電子製造為例,全球玻璃蓋板龍頭每年需招募7萬名以上生產員工;從物力方面來看,以投資面板廠為例,一條120千片月產能的10.5代高世代線約需投資金額400億。鉅額的固定資產與人工成本背後鑄就了“中國製造”,但也暗含隱憂,比如需求低迷期固定資產折舊壓力大、技術更迭下投入無空窗期、人口紅利逐漸減少、低壁壘環節易惡性競爭等等。因此,提升成本管理能力、具有前瞻視野、實施“精益”製造,比如改進生產流程、加速週轉率、提高員工素質等是電子製造企業的必修課。
電子行業的“科技”屬性一般與研發實力掛鉤。歐美日韓等企業之所以能佔據優勢,歸根結底是其擁有技術的護城河。從研發投入看,海外科技公司普遍對研發的重視程度極高,如2020年英特爾研發支出佔營業收入的17%,德州儀器為11%。專利方面更是有森嚴的專利保護體系,如美國的337調查、高通的高額版稅等。中國電子企業如果想要打破過去的增長模式,需更多關注核心技術研發能力、智慧財產權的取得與保護等,實現產業鏈上游的突破。
總的來看,電子行業的科技端以創新促進成長,是盈利增長的驅動核心;製造端以產能擴張、份額獲取、經營管理和生產工藝改進等實現降本提盈,是盈利狀況最佳化的關鍵,也是科技創新的重要根基。在5G時代下,隨著AI、物聯網、汽車電子、智慧穿戴等蓬勃發展,電子行業也或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本篇由長江證券研究所莫文宇供稿)
(免責宣告:本文僅為投資者教育之目的而釋出,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深圳證券交易所力求本文所涉資訊準確可靠,但並不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和及時性做出任何保證,對因使用本文引發的損失不承擔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