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楊清清 東莞報道
10月12日,在由東莞市人民政府、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指導,21世紀經濟報道和東莞市工業和資訊化局聯合主辦的2021中國智造業年會暨半導體產業峰會上,21世紀經濟報道數字經濟課題組出品的《2021年大國創新百強指數報告》正式釋出。
作為21世紀經濟報道年度系列策劃“通往偉大之路:大國創新100強”的收官之作,《2021年大國創新百強指數報告》從已上市帶科技創新屬性的公司,及未上市但經過“大國創新100強”欄目深度訪談的共計751家公司中,經過規模指標篩選入圍,形成近200個企業在內的入圍名單。此後圍繞企業創新能力、創新成效、創新生態、創新責任等角度出發,經過多項指標嚴格測算,得出創新能力排名前100名的企業。
經過2021大國創新百強指數綜合分析,聯想集團在創新領域的表現頗具特色。由於創新成效、責任創新等領域的得分均在前列,聯想集團總得分衝至第九位。排名前十的企業分別是:華為集團、阿里巴巴、騰訊控股、中興通訊、京東、中國移動、百度、京東方、聯想集團和小米集團。
此外,在2021年大國創新百強指數基礎上,21世紀經濟報道數字經濟課題組亦針對科技製造業,單獨編制了《2021硬核科技細分指數》。在2021硬核科技細分指數中,聯想集團得分遙遙領先位列第三,緊隨華為、京東方之後。
專注有效創新
綜合創新能力、創新成效、創新生態和責任創新各方面因素,經過2021大國創新百強指數綜合分析,排名前十的企業分別是:華為集團、阿里巴巴、騰訊控股、中興通訊、京東、中國移動、百度、京東方、聯想集團和小米集團。
而在以科技製造企業為物件,包括研發能力、專利儲備、責任能力、硬核能力等角度編制的2021硬核科技指數中,聯想集團位居第三位,緊隨華為、京東方之後。位居二三的京東方和聯想集團,得分幾乎不相上下。
企業的創新能力包括營收、研發費用、研發增長、研發費用投入強度、研發技術人員數及佔比等指標。其中,營收是企業進行可持續性研發投入的基礎,而研發費用及人員的投入,則是企業是否重視創新的最直接表現。
作為企業研發等各項投入的基礎,營收能力為企業提升創新能力提供了條件。從2020年營收來看,聯想集團2020/21財年全年營收達到4116億元,在2021大國創新百強企業中排名第7位,在科技製造企業中更是位列第3位。
在此基礎上,聯想持續進行研發投入,同年研發費用達到120.38億元,位居科技製造企業中的第6位。需要注意的是,在前兩個財年,聯想研發費用投入分別為102.03億元和115.17億元,均超過百億元。
儘管從研發投入強度而言,聯想研發費用佔比並沒有達到前列,進而拖累其在2021大國創新百強指數“創新能力”二級指標中的排名。不過,聯想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創新成效。
2021大國創新百強指數中的“創新成效”二級指標包括專利數及人效等多個指標。對於企業的研發投入而言,直接的產出無疑是專利情況。需要注意的是,企業的專利情況包括專利申請總量、有效專利數及最具含金量的授權發明專利數。創新成效最重要的指標考慮維度,正是從這些指標出發。
從創新成效的得分結果來看,聯想集團位居第8位。而在科技製造企業中,聯想在專利申請總量、累計有效專利量、累計授權發明專利量等指標中的得分分別位居第7、第6和第4,由此也體現出聯想集團長期積累的專利能力。
事實上,多年的研發積累,讓聯想集團擁有了強大的技術儲備,並掌握了多項與主營業務相關的核心技術。截至2021年3月31日,聯想集團共擁有21658件已授權專利。此外,聯想集團在全球設有17個研發基地,擁有10216名研發人員,研發人員佔公司員工總數的19.48%。
構建有責任的創新
需要注意的是,聯想不僅持續投入創新,與其他同類企業相比,聯想還尤其注重有責任的創新。
報告指數,對於企業創新而言,時刻保持對ESG的關注同樣重要。所謂ESG,代表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聚焦傳統評價體系沒有關注到的隱形指標,是當下全球投資者衡量上市企業發展可持續性與社會責任感的重要參考標準。從自然資源稀缺到不斷變化的公司治理標準,從全球供應鏈管理到不斷髮展的監管格局,ESG因素都會影響投資者投資組合的長期風險和回報狀況。
在本次大國創新指數覆蓋的企業中,有不少企業仍在ESG報告上有所欠缺,也尚未納入機構的評價體系中,這是當前國內創新企業的普遍短板。
然而,以具體的ESG評級/評分來看,聯想集團表現亮眼。2020年底,聯想集團MSCI明晟ESG評級升至AA級,這也是全球同行業企業中的最高等級。今年9月,聯想集團釋出第二份ESG報告,在今年的報告中,聯想首次將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上升至集團關鍵績效指標考核(KPIs)的高度。
報告承諾,到2025/26財年,聯想全球運營活動90%的電力將來自可再生能源;全球供應鏈將減少100萬噸溫室氣體排放;與此同時,聯想將透過提高產品能效、更大範圍內使用可持續材料來減少自身對環境的影響。
在這個過程中也充斥著創新的巧思。例如,聯想透過智慧迴圈設計、使用和回收促進迴圈經濟的發展,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報告顯示,聯想自2008年以來,透過可降解竹及甘蔗纖維包裝等技術創新,減少包裝材料用量3,240噸。僅在2020/21財年,包裝物料消耗量就減少140噸。
聯想還不斷擴大使用CL PCR(閉環再生塑膠)的產品範圍,由上一個財年的66款產品增加至103款。此外,聯想致力於推進綠色技術創新,如透過新型低溫錫膏工藝減少電子元件組裝過程中35%的能耗和碳減排,截至2021年3月,已減少二氧化碳7500公噸,相當於37平方公里森林一年可吸收的溫室氣體量。
研發投入計劃三年內翻番
作為改革開放以來典型的中國製造企業之一,聯想一路走來,擁有自己的成長與創新之路。而在當下的“十四五”開局之年,創新不僅是聯想、更是整個中國製造產業乃至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大基石。
而這一切,得益於聯想持續的投入。事實上,除了已經取得的創新成果之外,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今年還進一步表示,聯想將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計劃在未來三年裡內將研發投入翻番。
需要注意的是,聯想的關注點不僅在於研發費用絕對值的提升,更在於如何進行有效創新、打造有效創新的應用模式。在“通往偉大之路:大國創新100強”的深度訪談中,楊元慶介紹稱,聯想集團在組織架構方面已構建起了由業務集團內部研發部門、聯想研究院與聯想創投(LCIG)組成的三級研發體系,分別致力於短期、中長期及遠期的技術研究。
具體的創新方面,則落歸到“新IT”。在人工智慧和雲計算、大資料成為行業潮流的背景下,智慧化轉型逐漸成為各行業突破發展瓶頸的必經之路。但行業智慧化變革不僅需要資訊科技,更是需要包括物聯網裝置、基礎設施和智慧應用在內的全套解決方案,以及包含顧問、建設和實施、運維在內的全方位服務。
目前,聯想集團依託由智慧物聯網(Smart IT)、智慧基礎架構(Smart Infrastructure)、行業智慧(Smart Verticals)為支柱搭建的3S戰略框架以及以“端-邊-雲-網-智”為技術架構的新IT,致力於提供賦能各行各業實現智慧化變革所需要的技術、服務與解決方案。
以自身智慧化轉型經驗和先進技術為基礎,聯想集團已經在汽車、3C、能源等多個行業為上百家企業客戶提供了“新IT”智慧化解決方案。
“新IT”落地到工廠時,是透過在生產車間部署5G專網和豐富的邊緣裝置,利用攝像頭進行質量檢測,對智慧機床等終端所提供的資料進行分析並實現預測性維護,基於客戶訂單、部件供應和產品計劃等相關資料進行需求預測和智慧排產等。
目前,透過這些新IT的應用,聯想工廠已經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楊元慶稱,從製造水平和能力上,要憑藉“研發-生產-供應-銷售-服務”全價值鏈的數字化、智慧化轉型升級,從低成本為優勢的中低端製造,轉變為“高質量”的中高階製造。
“過去這幾年,我所在的聯想一直在進行這樣的轉型。”楊元慶介紹道,透過在生產車間部署5G專網和豐富的邊緣裝置,利用攝像頭進行質量檢測,對智慧機床等終端所提供的資料進行分析並實現預測性維護,基於客戶訂單、部件供應和產品計劃等相關資料進行需求預測和智慧排產等,如今的聯想工廠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