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涼意遲遲不來,殘餘的暑氣使得9月的上海,依然悶熱難當。10日,因是週末,細雨中車輛行駛緩慢,我看到每一個擎著手機等待檢票員查驗行程碼的樂迷,都汗津津的。
行程碼、電子票、健康碼,過了三關後我走進上海音樂廳,一打量已經就座的觀眾,心頭頓覺一涼——由爸爸媽媽帶著來感受古典音樂之美的小朋友,幾乎佔了三分之一。可當晚的曲目是帕格尼尼的《24首隨想曲》,孩子們能安安靜靜地聽完嗎?
就像這場音樂會唯一的演奏員、小提琴家寧峰在演出結束後所表述的那樣,帕格尼尼的《24首隨想曲》是古典音樂史上排列在第二位的小提琴文獻,因此,自覺漸入佳境的樂迷都會適時地讓自己學著聽懂這首作品。我先後買過三種版本的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分別由海菲茲、阿爾卡多和帕爾曼灌錄。無論是嚴謹的海菲茲版本、渾厚的阿爾卡多版本,還是炫技的帕爾曼版本,每一次準備聆聽帕格尼尼的《24首隨想曲》前,我都必須掃除一切雜念,因為,這不是一首容易進入的作品,義大利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帕格尼尼,幾乎將所有的小提琴演奏技巧都處心積慮地密佈在了演奏時長約89分鐘的作品裡。
《24首隨想曲》問世後,與帕格尼尼同時代的小提琴演奏家們發現,那是一首不容易上手的作品,然而,作曲家自己站在舞臺上演奏時卻能遊刃有餘,且常常有超越作品技巧要求的發揮,漸漸地,帕格尼尼有了一個別稱,魔鬼。
其實,帕格尼尼只是一個港口裝卸工和海運記賬員的兒子。因為喜歡音樂,老帕格尼尼在帕格尼尼降臨人世的那一天起,就立志要把他培養成音樂家。帕格尼尼5歲時,老帕格尼尼教兒子演奏曼陀林,見孺子可教,兩年後又改教他小提琴。當帕格尼尼駕馭小提琴的能力超出了老帕格尼尼的水平後,父親開始一個層級一個層級地替兒子尋找水平越來越高的老師,到帕格尼尼12歲首次登臺公開演出時,他的演奏技巧已經技驚四座,老師們認為,這樣一個小提琴演奏奇才,應該學習作曲,而帕格尼尼也能從善如流,從小作品開始嘗試為小提琴創作作品,到1805年他23歲那年,完成併成功演奏了至今都被看作是考驗小提琴演奏家演奏水平的《24首隨想曲》。
“疑是銀河落九天”,翻閱親耳聆聽過帕格尼尼自己演奏《24首隨想曲》的樂評家記錄的聽後感,我覺得可用李白的詩來一語概之。那麼,帕格尼尼演奏的《24首隨想曲》何以能給當時的樂評人以天上人間的感覺?因為,帕格尼尼在演奏《24首隨想曲》時大膽採用了多種新演奏法,比如擴大了小提琴的音區、廣泛運用伸指奏法、從吉他演奏法那裡移植來了左手撥絃,以及人工泛音、拋弓、多樣化的雙音及和絃,等等,從而加強了小提琴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豐富了這一弦樂之王的色彩。
然而,寓意越豐富的語言對讀者來說就越難以一目瞭然,不需要翻譯的音樂雖然破除了語言的障礙,因其自成格局的體系,非專心致志地瞭解和理解,我們就很難入其堂奧。古典音樂中的“輕騎兵”如圓舞曲尚且如此,遑論難度已達頂級的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了。何以讓座中的小朋友安坐近90分鐘聽完這首作品?只有拜託當晚出場的唯一一名藝術家、小提琴演奏家寧峰了。
一身黑衣黑褲的寧峰站在了上海音樂廳樸素的舞臺中央,他比年初在上海交響樂團演奏全套貝多芬小提琴奏鳴曲的時候,瘦了一些——是呀,當器樂演奏家決定以一己之力完成一場時長近90分鐘的音樂會時,他知道除了要擁有無可挑剔的演奏技巧和對作品的把控能力外,充沛的體力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演奏家們通常會特別重視鍛鍊體魄。饒是這樣,完成了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中的前12首、音樂會的上半場結束時,寧峰已累得直喘粗氣。也是因為他在用盡全力吸引音樂廳裡的每一個觀眾?但好的現場需要我們與臺上的音樂家良性互動,像我這樣聽過多遍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唱片的樂迷,在聽第1首《E大調第一隨想曲》和第2首《b小調第二隨想曲》時總覺得遊離在外,直到寧峰拉響了《e小調第三隨想曲》。那還是因為寧峰使出了渾身解數引領我們快速地進入了帕格尼尼的世界,這位第51屆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第一名獲得者,演奏起帕格尼尼的作品來實在太有心得,特別是音樂會進入到《a小調第五隨想曲》和《g小調第六隨想曲“神秘”》,寧峰用一把小提琴將帕格尼尼的作品畫成了一幅水光瀲灩的山水,且玄妙處處。
等待下半場的間隙,我已經忘了自己正與一群小朋友一起欣賞寧峰演繹的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所以,整個下半場始終鴉雀無聲的現場效果在我看來太正常了,因為,從第13首以後的《24首隨想曲》,我覺得旋律感要比前12首強了許多,特別是《a小調第二十四隨想曲》,因為拉赫瑪尼諾夫等音樂家的改編而最為樂迷熟悉的旋律,由寧峰遵循帕格尼尼的本意在小提琴上一個變奏緊接一個變奏地演繹給我們,聽得我們大感過癮。琴聲剛剛消散在上海音樂廳裡,掌聲就“炸”響在我耳畔。這雷鳴般的掌聲,與整個演出過程中的靜謐無聲互為映襯,我想,這是我近年來在上海音樂廳裡遇到的最好的現場。
加演曲目、巴赫的《C大調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第三樂章廣板也已經畫上了句號,樂迷們還不肯就此罷休,我聽到幾個稚嫩的聲音聯合起來呼喊《大魔王》。哦,那些從始至終安靜地聽完了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的孩子們,希望音樂會結束得刺激一點,他們想聽一聽能讓寧峰盡情揮灑演奏技巧的恩斯特改編的舒伯特《魔王》。而寧峰,真的再度加演,加演的就是這首《魔王》,這讓呼喚《大魔王》的小朋友激動得無以名狀。離場時與一個個孩子擦肩而過,我看到他們一個個臉漲得通紅,我聽到他們要麼向父母要求來聽下一場音樂會、要麼跟小夥伴議論著還在耳畔迴旋的《大魔王》——孩子對美的感悟能力遠遠超出了成人的想象。
來源:中國婦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