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記者走訪調查中,被普遍詬病的絕不止增項一種。整裝套餐不是整體負責,免費設計不是真的免費,定製傢俱都是過時款式,家裝報價裡藏著的貓膩令業主處處受限。作為消費投訴重災區的家裝市場亟待規範。
“預算說變就變,這個不包含,那個要另算,人生走過最長的路就是裝修公司的套路。”住進新家的那一刻,彭先生告訴自己,將來再裝修房屋,一定不用所謂的整裝套餐。
“意外”一個又一個
75000元套餐打個孔還得另算錢
彭先生半年前決定和東易日盛旗下品牌速美超級家簽訂裝修合約時,最打動他的就是整裝兩個字,聽上去就像是由裝修公司一站式服務,業主要做的就是定好標準,然後坐等收房。然而,想象有多美好,現實就有多殘忍。
彭先生向記者展示了簽約報價單,999元/平方米的整裝套餐,按建築面積計算,刷牆、鋪地磚、安裝插座、衛浴馬桶等都包含在內。此外還有5000元的遠端運輸費、約12500元的管理費,以及為升級幾扇門和增加櫥櫃所額外支付的個性選項約6900元。
“整裝套餐都有對應的專案和材料,我覺得門的樣式不好看,工作人員就說可以升級,但得加錢。”彭先生當時覺得,硬裝和廚衛軟裝都確定了,個性選項也增加了,後續就都可以交給工長了。誰知,一個又一個的“意外”接踵而來。
工長先是提出裝修中涉及到鏟牆皮、重新掛網,是套餐外的單獨專案,需要支付費用;接著又說防水得增加高度,是餐外的單獨專案,需支付費用;再過幾天,臥室的過門石和窗戶的包埡口也稱是套餐外的單獨專案;還有暖氣的改裝、窗戶的移位、牆上的石膏線……甚至連在牆上打個孔,都屬於套餐外的單獨專案,一個孔要付60元。前前後後,為工長口中的單獨專案,彭先生又支付了16500元。
“那時我才知道,雖然叫做整裝,但有些東西裝修公司是不管的。你不付錢可以,那事情就做一部分剩一部分,這樣就逼著你必須做。”彭先生說,事後他重新研究了一遍合同,才發現工藝說明中有註明如牆頂刷漆不包含原牆頂基層剷除、牆平找平、圓柱抹灰等費用。這是彭先生頭一次裝修,懂得不多,只瞭解施工的大致專案,很難從合約中發現哪些沒有包含在套餐之內,很多細節裝修公司在簽約時又都不講,普通業主很容易就入坑了,“說白了就是懂行的欺負不懂行的。”
“免費”是個幌兒
不交定金設計圖得付14000元
彭先生遇到的是整裝方案不是整體負責,業主老陳遇到的卻是免費設計不是真的免費。
在選定裝修公司前,老陳轉了不少家居賣場。諮詢時,每家裝修公司都說免費上門量房、定製化設計,不滿意可以不下定金。貨比三家後,他挑了一家品牌公司,並且特地選擇了一位評級最高的金牌設計師。量房的時候,設計師的確很積極誠懇,沒用兩天,就給老陳發來了包括效果圖和平面圖在內的4張設計圖紙。但他開啟一看,卻覺得很普通,“感覺就是照搬了已有的設計,和我在網上看到的那些設計圖差不多,一點兒體現不出量身定製的效果。”
對裝修有點兒想法的老陳,委婉地向設計師表達了自己的想法,說再考慮考慮。結果,對方當場就翻了臉,嚷嚷著房屋也量了、設計圖紙也畫出來了,老陳如果不和公司簽約,就得支付他14000元的設計費。
“我說當初諮詢時說的是免費設計,您猜他怎麼說?他說簽約了、付了錢,設計圖才是免費的,敢情‘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所謂免費設計就是個幌子。”無奈之下,老陳不得不和這家裝修公司簽訂了合同。後來他才知道,一套家裝設計圖紙至少要包括原始房型勘察圖、改建設計平面圖等多張圖紙,壓根不是幾張效果圖就能解決的。
簽約後,用老陳的話說,他就從甲方變成了乙方,設計師一會兒說房子太老,施工難度太大,人工費得增加,一會兒說水電改造管線要加長,在合同價格之外加出好幾萬元,“一步一個坑,每個坑都得用錢才能填平。”
品牌背後水分大
定製傢俱都是過時款式
“全屋定製傢俱家電”“一線品牌供您選擇”“千款建材抄底起購”……逛過家居賣場的人想必對這樣的話術不會陌生。許多時候,消費者願意選擇相對較貴的套餐,就是因為被告知其中囊括了一線建材和品牌傢俱家電。但採訪中,多位業主也提到了品牌背後的水分。
“雖然提供的瓷磚品牌中有馬可波羅,但那磚的樣式實在是太陳舊、太過時了。”業主薛先生說,裝修公司給出的瓷磚型號是早已被市場淘汰的老款,去家居賣場的品牌門店找都找不到。裝修公司告知他,可以不用套餐內的瓷磚,自己掏錢去門店買新款,但已經支付的裝修款一分不退。
彭先生999元/平方米的套餐中,更是連馬可波羅瓷磚都沒有,而是L&D瓷磚。“套餐裡基本沒有頂級品牌。”彭先生說,每一個產品通常都只有3個可選項,列出品牌名和產品型號,其中很難看見他認識的大牌子,有的甚至聽都沒聽過,比如壹佰分地板、華迪音箱、卡蒂獅石英石等。
看不上可選項怎麼辦?裝修公司也會提供稍好的品牌,但需要業主加錢。比如,彭先生為廚房挑選的老闆牌灶具和老闆牌油煙機,就分別補了升級差價650元和591元。“原本是為方便消費者的套餐,最後又成了讓人多花錢的套路。”彭先生感慨。
“同一個品牌的同一款產品,你進三家門店就能得到三種價格。”業主賈女士也說,自己前陣子剛看了一款瓷磚,三家門店的報價88元/平方米、95元/平方米和168元/平方米,“每家都說自己是特價。”
業內人士透露,有的裝修公司透過承諾使用一些一線品牌的建材來吸引消費者,自稱能拿到低價產品,但實際上提供的是“特供”產品,不進入零售通道。
記者觀察
家裝“重災區”亟待規範
家裝行業規模近年快速擴張。然而,行業規模擴張了,行業標準與管理能力卻沒能及時跟上,房屋裝修不省心被消費者普遍詬病。中消協2021年上半年受理的商品類投訴中,裝修建材就處於“重災區”。消費者投訴的房屋裝修主要問題有:裝修公司低價簽單,後期增項增費;部分裝修公司的施工隊為簽單後臨時拼湊,裝修質量良莠不齊;裝修公司不按合同約定履約,延誤工期;建材質量難保證,裝修材料以次充好,甚至使用假冒產品;售後服務難履約,出現質量問題保修難,裝修公司和施工隊相互推諉扯皮現象多;精裝房裝修質量差,隱蔽工程常出問題。
艾瑞諮詢也在一份報告中提出,包含測量、設計、報價、選材、施工、驗收等多個環節的家裝行業,存在價格不透明、工期不確定、交付品質參差不齊三大痛點,造成使用者體驗較差。這其中,價格不透明是指施工中主輔材價格和施工費用不透明,且大部分用材需要使用者自己去商議價格,支出不可控。
業內人士分析,家裝行業暴露的種種價格貓膩與市場亂象,歸根結底在於買賣雙方市場資訊的不透明。房屋裝飾裝修是低頻消費,而且專業性強,消費者對此類行業瞭解較少,相對處於資訊弱勢。而從規範層面,雖然目前相關標準眾多,但由於監管缺位,常常淪為一紙空文。為更好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建議推廣裝修施工合同示範文字,並加大違規懲處力度。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樊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