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老兵看《功勳》,一言不發,只是不停地要求我:“聲音再大點,再大點,聽不清啊“
這名老兵是我的父親,1927年生人,祖籍山東濰坊。1940年逃荒到了滿洲安東(今遼寧省丹東),給日本人做工,1945年參加東北自治軍,後來整編為東北民主聯軍三縱,參加過四保臨江、血戰四平、鏖戰錦州配水池、溫家臺白刃戰、遼西會戰、解放瀋陽、解放天津、北京南苑機場閱兵、解放廣州、跨海解放海南島。1950年10月,部隊改稱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四十軍,自丹東跨過鴨綠江夜赴朝鮮戰場,並於當月25日打響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槍,1951年8月負傷回國。
由於老爺子年事已高,我陪著他看了兩集就關閉了電視。
其實我很想問問,當年的40軍在朝鮮打得怎麼樣,是不是像電視裡演的那樣很苦很壯烈;還有是否瞭解李延年所在的47軍的情況。
這次王雷扮演的李延年,稱得上是他近幾年詮釋角色最接地氣、最真實可信、最為成功的一次。之前也看過他演的不少片子,不太吸引我,表演風格較為單一、臉部僵硬、舉止刻板、總有些許木訥的印象。可這次不一樣,從步態、表情、動作以及鏡頭前的主觀排程、細節把控、角色的體驗呈現等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李延年的智慧、堅毅性格、火線思想政治工作的精到之處都演得很到位、很親切、也很感人。就如同還原了抗美援朝時期有血有肉有靈魂的真實的共和國勳章獲得者李延年那最可愛的人的形象。
過了許久,老父親才很有感觸地說起《功勳》。
李延年他們是47軍,原來的東野十縱,錦州戰役的時候擔負過是黑山阻擊戰,打得也很艱苦。只是在遼西會戰的時候,我們三縱和他們十縱照過面,他們那個司令挺厲害,外號叫梁大牙,等到了朝鮮戰場的時候就沒再見過。他們是後來過江的,大概是抗美援朝的第二年春天。我負傷的時候認識不少他們47軍的傷員,都住在四平陸軍醫院。聽說他們下中原的時候去了湖南剿匪,那可是個很苦很苦的活,語言不通,還熱,大林子裡,匪穿的和老百姓一樣,不好分,聽說死了好多戰士,但也有不少教育過來的土匪補充進了咱們的部隊。
朝鮮戰場能活著回來的就不容易。天天是飛機,轟隆隆塔拉拉的在頭上飛,我們那時候只有貓起來不敢露頭,夜裡走。飛機不僅扔炸彈還扔燃燒彈,一炸一片火海,照得夜空鋥明瓦亮,那時候土耳其的飛機最可恨,低空飛過的時候噪音非常刺耳,一聽就是破飛機,有時候都能看到飛行員的臉。唉,我們那時候就是沒有飛機啊,好些人都死在炸彈炮彈下,不然絕對不會守在三八線就不進攻了。
說完這些,我老父親又掐著指頭算起來李延年的歲數。
“他也有90多歲了吧?”
我大聲地答道:“他比你小一歲,94虛歲了”
活著就好,活著就好啊!老人家絮絮叨叨地重複著這句話。
最後,家裡這位老志願軍戰士跟我提了兩個意見,希望我能如實報告給劇組。
一、劇中,李延年所在418團3營7連連長意圖掏槍想槍斃開小差的逃兵小安東,這一點不真實。我父親在40軍的時候就職於118師師部機關民政科,專職逃兵懲戒和地方群眾聯絡的工作。在他從軍的那些年從未聽過一個連級單位或是團營單位能有權槍斃開小差逃兵的事例。基本上都是連級單位實施禁閉,團級單位進行公開批判,政工幹部進行思想教育,大部分逃兵重回部隊,很少再逃,此類現象基本杜絕。只有在跨江之前,部分東北籍戰士發生過此類事件,那也是因為丹東地處東北,許多就近的家屬紛紛跑來部隊探親,一些戰士聽說家裡搞土改分了地,有了收入還能娶媳婦了,就惦記跑回家。可隨著大軍過江之後,這種現象就很少了。何況過江作戰的人員都將個人物品保管在團屬留守處了,不會出現小安東藏著老百姓的衣服準備逃跑的事。如果是在戰場上逃跑,也得看是否攜帶武器,如果是,並進行反抗可以由幹部實行戰場紀律。
二、老志願軍戰士鄭重提出:劇組化妝的人員,不要在我們的幹部戰士臉上塗抹的黑一塊白一塊了,不管是灰土或是油墨。他打了那麼多年的仗,幾乎很少見過如此大範圍的戰鬥部隊不注意個人衛生的情況出現。解放前不說,只說抗美援朝,部隊的裝備中已經有了搪瓷缸、剪掉漢字的毛巾、水壺等單兵配置。只要連隊停下來休整,幹部戰士整理內務衛生是件很重要的管理條例,就算戰場上刺刀見紅也不至於臉上都是炮灰和煙漬,真若那樣,只能證明作戰人員臉部受傷了,因為彈藥的熱點很高,極容易燙傷。老人家對這一點很反感,這也是造成近兩年他不太願意看現代人拍出的戰爭題材的影視劇的原因。
看來,老志願軍戰士把我當成劇組管理人員了,希望傳達兩點意見並見成效。豈不知該劇已經快播完了,我說了又能怎樣?只要劇情大體真實、表導演完成出色,服化道準確細緻,那就不失為一部響噹噹的好劇!值得狂追不捨的正能量大鉅作。
致敬老兵!致敬偉大的最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