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長津湖》正在熱映
影片再現了71年前
那場英雄浴血、激烈而偉大的戰鬥
面對美軍飛機的巡邏轟炸
戰士們第一時間搬運轉移電臺
在偵察機眼皮子底下“裝死”隱蔽
以命搏命,突破封鎖保護電臺
作為“千里眼”“順風耳”
通訊裝置
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如今,硝煙早已過去
那些“最可愛的人”
已至耄耋之年,但仍難忘崢嶸歲月
今天
一起走進抗美援朝通訊老兵的故事
“通訊線就是生命線”
“為了不暴露目標,通訊兵在執行任務時經常在雪地裡爬著走,衣服、褲子、鞋子、襪子直接與身體凍在了一起。”回憶起那段艱苦卓絕的戰爭歲月,通訊老兵祝永文仍然歷歷在目。
祝永文,1928年出生,1949年5月1日在皖南自願入伍,從事宣傳員、報話員等工作。1951年冬,祝永文隨部隊入朝,在朝鮮期間一直負責通訊工作,擔任電臺組長(排級幹部),主要職責是確保指揮部和前沿陣地的通訊通暢,雖然不在戰鬥前線,但時刻肩負著保持戰時指揮通暢的任務,也是敵人重點攻擊的目標。1952年春,彭德懷在志願軍總部的一次會議上指出:“朝鮮打仗,一是打後勤,一是打通訊。”談及此,祝永文說:“通訊線就是生命線,戰友們都牢牢記著這句話。”
2020年,獲得“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獎章時,祝永文書寫“遠望”二字,緬懷志願軍英烈。
1953年6月,祝永文轉到山東青島郵電局工作,1988年1月離休,1999年7月作為離休幹部從山東青島電信局劃分到中國移動山東公司青島分公司。
“堅守陣地,不曾退後一步”
“如果沒有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就沒有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作為一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陳達在說這句話的時候,眼裡總是閃爍著光芒,堅定又自豪。
陳達記得,他經歷過的最激烈的一仗,連續打了數十個晝夜,他和戰友們在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裡浴血殺敵,看著身邊的戰友一個個倒下,他化悲憤為力量,在山頭被敵人炮火炸低兩米的情況下,毅然堅守陣地,不曾後退一步。
1956年,陳達退伍,到廣東東莞郵電局工作,他將不怕犧牲,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帶到通訊事業上,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優良作風。1992年,陳達退休,並於2000年從廣東東莞電信局劃分到中國移動廣東公司東莞分公司。如今已到耄耋之年的陳達,仍然懷著“退休不退熱”的信念在老年生活裡發光發熱。
“我們多發一份情報,後方就少一份危險”
“由於白天會有地毯式轟炸,我們只能夜晚行軍,襲擊來了就得隱蔽。”回憶起入朝作戰的經歷,老兵曾耀宗回憶說,當時已是冬季,天上飄著鵝毛大雪,他和戰友們在夜幕的掩護下,從安東(今丹東)渡過鴨綠江,進入朝鮮。
“通訊線就是安全線、生命線。”曾耀宗說,當時他主要負責監測美軍飛機來襲情況,並用發報機向後方傳送警報。因為人手不夠,他要負責兩個哨崗的情報傳遞,兩個哨崗之間相距20多公里,如果訊號中斷就要去巡線。
“工作條件很簡陋,但是一想到我們多傳送一份情報,後方就少一份危險,多一份安全,就不覺得苦了。”曾耀宗說,他與戰友工作的地方是利用山地斜坡地形,挖出地槽,然後利用樹枝和茅草洞搭建“地洞”,裡面最重要的傢俱就是一塊黑板和一張桌子。“桌子上放著發報機,只要戰友在黑板上寫下哨兵在外面觀測到的敵機來襲情況,我就飛快地發動電報。”曾耀宗說。
曾耀宗在戰鬥中表現積極、勇敢,分別於1952年和1953年各立三等功一次,獲朝鮮民主共和國軍功章兩枚,獲評工作模範一次。曾耀宗的手在戰爭期間受傷,敬軍禮時已不能伸直。1954年8月28日,曾耀宗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6年8月,曾耀宗光榮退伍,到廣西來賓郵電局工作,1987年因病退休,並於1999年從廣西來賓電信局劃分到中國移動廣西公司來賓分公司。
“部隊在哪裡,電話線就要跟到哪裡”
1951年,20歲的陳炳民響應國家號召,主動參軍保家衛國,開始了六年的軍旅生涯,擔任起通訊兵執行任務。期間他奔赴朝鮮三年,在朝鮮開展通訊方面的恢復生產建設。他說:“通訊兵負責部隊聯絡,有土路兵、騎兵、電話兵。部隊到哪裡,電話線要跟到哪裡,要冒著生命危險搶修電話線,要來回跑走傳送命令、行軍時間等,全都靠腦子記,實在不行就寫手上,碰到敵人就擦掉。”
陳炳民充分發揚了人民戰士敢於吃苦、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憑著過硬的軍事技術出色完成了作為電話兵的各項戰鬥任務。
1957年,陳炳民退伍,到福建莆田郵電局擔任話務員,堅守初心專注於通訊工作,直至1981年退休,並於1999年從福建莆田電信劃分到中國移動福建公司莆田分公司。
從戰場上英勇無畏的“通訊兵”,到和平年代兢兢業業的“通訊人”,通訊老兵們始終堅守著紅色通訊的初心使命,踐行著移動人的責任擔當。向他們致敬!
賡續紅色通訊精神,吾輩當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