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人之所以會有犯錯,那是因為自己的內心沒有正確的主宰,就像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需要的究竟是什麼,他們所追求的不過是世俗或者意識告訴他們需要去追求的東西。
當他向一個方向去努力的時候,並不一定是真正自己需要這個狀態,而是屈服於世俗所做出的選擇;當他為了一件事情去糾葛和痛苦的時候,不是這個事情本身讓他痛苦,而是他的思想中存在的負擔而讓他痛苦。
所以有一句話叫:眾生都是顛倒夢想的,如果沒有顛倒夢想,就不叫眾生了。
當一個人在錯誤心態的主導下,去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時,其實結局無論成敗,他的行為本身就已經存在問題。
所以在生活中很多人無論成敗好壞,每天充斥在內心中的都是痛苦、煩惱、糾葛。
而且換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人生的得失僅僅是人生際遇的一種呈現,無論你此時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在多因素下共同組合而形成的局面,而多數人在謀劃或者是身處在這些客觀因素之中時,也並沒有一個高於世俗的內心,也只是活在自己慾望和念想中而已,所以無論得失和成敗,都僅僅是世俗層面的呈現,而不是真正內心清靜之後的結果。
如果一個人只懂得用世俗的方式去生活,那麼怎麼可能會在這種生活中感受到高於世俗的心安呢,在這樣的狀態下,人只能獲得透過物質給予的短暫愉悅,而不能獲得內心永久的心安和平靜。
如果給人生的痛苦找到一個“兇手”,那麼這個“兇手”就是自己顛倒夢想的心態,而這樣的心態塑造的只是錯誤的結果,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內在沒有正確的根本。
莊子之中有一句話說:以富為是者,不能讓祿;以顯為是者,不能讓名;親權者,不能與人柄。操之則慄,舍之則悲,而一無所鑑,以窺其所不休者,是天之戮民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認為福祿是好事的人,不會把利祿讓給別人;把追求顯赫看作正確的人,不會把名聲讓給別人;迷戀權勢的人,不會把權利讓給別人。忘了利祿、名聲權勢,便唯恐喪失而整日戰慄不安,而放棄上述東西又會悲苦不堪,而且心中卻無一點明察,眼睛只盯住自己所無休止追逐的東西,這樣的人只能算是受到上天懲罰的罪人。
在生活中,大多數人忙忙碌碌所追求的不過是名譽、利益,也就是所說的利祿、名聲、權勢這三樣東西,有的在追逐的過程中喪失人生底線,有的得到這些東西之後又唯恐喪失,而整日活得戰戰兢兢。
這些事物本來只是生活的工具,但是很多人卻將它變成了生活的主宰,一個工具的作用是供自己使用,而“主宰”所形成的影響,是一個人將自己執著於其中,懼怕得失出現變化,而過度執著的同時便產生了痛苦,有的甚至因為過度執著而失去性命者比比皆是。
這就是被情慾意識佔據內心之後,導致一個人看不清自己真正要去走的方向,所以最後也只會用錯誤的方式去生活。
二、
人生所有的喜怒悲歡,都是在這顛倒夢想之中存在的自娛自樂,因為你所執著的想要的東西,並不會給到你需要的人生狀態,真正需要的人生是要從自己的所知所想,走到人生中的“根”上,這個“根”就是自己的心。
而這就是能夠擺脫人生情慾意識侷限的道理,能夠實現自己意識之中存在的問題,通達明心見性的狀態,不為情慾遮蔽,不被意識牽引,便是世間智人。
比如在《道德經》之中有一句話叫做: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厚藏必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名譽和身體哪個更值得珍惜?身體和財物哪個更重要?得到名利和喪失生命哪一個更有害?過分珍惜必定會造成大量的耗費,豐厚的貨藏必定會造成慘重的損失。所以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恥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有危害,因此能長久生存。
在這一篇章之中,老子向我們闡述的觀點就是:人應該懂得知足,尊重和珍惜自己生命之中能夠自然獲取的東西,而不是被自己的情慾意識指引,無休止地去追求本不屬於自己的生活。
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以他們的心智和德行能夠駕馭的財富名利是微乎其微的,但是他們所要追求的卻是永無止境的,人生的問題就是在得到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之後才出現的,所以知足,是人生最緊要明白的一個道理。
這番智慧其實講述的就是我們今天所說,能夠在人生根源上,也就是自己“心”上去用功夫,找到自己應該停留的地方在哪裡,這樣才能給自己一個好的生活,而不是在錯誤的指引下追求一個錯誤的結果。
同樣在奔逐和前行,一個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的人,和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卻總在企圖得到什麼的人,完全是兩種不同的人生。
作者|國學書舍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