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安徽財經網
“上面就是了。”為我們領路的村幹部指著一戶在門前懸掛著紅色橫幅的房子說。這裡是六安市金寨縣全軍鄉沙河店村王永文老人的家,他前不久參加了全軍鄉“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頒發儀式並作為黨員代表發言。得知我們想要聽他講講入黨以來的經歷,王永文特地換上了他獲頒紀念章時所穿的衣服,挺直腰桿坐下,這才開始分享起自己的故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王永文生於1942年的冬天。幼年時,和無數百姓一樣,他的家裡窮的揭不開鍋,年僅六歲的姐姐無奈被賣去當童養媳。“1949年建國,1950年我們家就分到了田地,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好了。”正是因為經歷過苦難,又走出了苦難,王永文更深刻地認識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王永文第一次見到共產黨是六七歲,劉鄧大軍從王永文的家門前經過時,“我清晰地記得,我母親挑著水,送給路過的軍隊喝,他們扛著步槍、重機槍從我面前經過,足足有三個多小時。”說到這裡,王永文的眼睛亮了起來。母親對紅軍熱切的態度和紅軍戰士不凡的精神風貌給王永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小學二年級起,他就堅定地將中國共產黨作為自己的信仰。
1962年4月,王永文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八年後的5月12日,他終於如願以償地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只要黨需要我,什麼我都幹”
畢業後,王永文來到金寨縣公路管理站負責交通建設工作,這一干,就是幾十年。當時,為了更好地完成道路修建工作,王永文用腳步丈量了金寨的28個鄉鎮,428個行政村。時至今日,他依然能夠準確地報出各類橋樑的建設標準。1998年退休之後,王永文回到沙河店村,又擔任了八年的村幹部,後來還作為新樓居民組的組長和生產隊長,繼續投身於為人民服務當中去,直到去年,他七十九歲時,才從崗位上退下來。
“他們當時都叫我工程師,因為不管是抗洪搶險,還是做飯算賬,我什麼都幹。城裡建設不講報酬的,我是共產黨員,下暴雨需要抗洪救災的時候我都會衝在第一線。”提到自己的工作經歷,王永文十分自豪。
王永文為我們分享自己工作經歷時,他的愛人拿出來一摞厚厚的獎狀和證書,年份最早的是七十年代末獲得的抗洪搶險先進個人,距今最近的是2019年獲得的“老有所為”榮譽稱號,儘管獲得的年份不盡相同,但都是王永文紮根基層,愛崗敬業的有力證明。
“誰要是說共產黨不好,我要和他拼命”
王永文家的門前,懸掛著“慶祝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的紅色橫幅。一進門,不難發現客廳的牆上還掛著“光榮之家”的牌匾。採訪過程中,老人對國家各個時期的方針政策以及黨的宗旨和原則都瞭然於胸,談吐間總能自然流露出對黨的深厚情感。這種紅色精神的傳承,與王永文的成長環境密不可分,也與他對子女的教育方式緊緊相連。
王永文所在的沙河店村,有著深厚的革命文化底蘊,其中湧現出參加抗美援朝,三大戰役,解放西藏等重要戰爭的英雄前輩若干名。而王永文字身,也時常教育自己的子女要堅持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跟黨走。正因為這樣的教育理念,王永文家中出現了三位退伍軍人,五位黨員。“我跟孩子們講,一定要相信黨的領導,他們長大以後不管是當兵還是工作,都沒有犯過錯,受過處分。”
從抗日戰爭結束,到新中國的成立,改革開放,再到如今的建黨百年,王永文見證了中國飛速發展的過程,也在黨的政策扶持下享受到更好的生活,對於黨的建設,他有很多話想與青年一代分享。“現在很多年輕人都追求進步想要入黨,最關鍵的就是要有信仰,其次就是要好好學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走出屋子時,一陣風吹過,陽臺上懸掛的橫幅正隨風飄揚,在陽光的映照下愈發鮮豔。
2021年,經黨中央批准,中央組織部印發了《“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頒發管理辦法》,要求各級黨組織高度重視,確保每名健在的,截止2021年7月1日黨齡達到50週年,一貫表現良好的黨員在7月1日前獲頒紀念章。他們或許不是前線上奮勇殺敵的軍人,但卻在各行各業中發揮自己的力量,關注著、見證著、參與著國家的建設與發展。他們用時間證明了自己對信仰的忠誠,用行動傳承著先輩們的紅色血脈,用精神鼓舞了年輕一代的國家建設者。國家以這種方式表明,像王永文老人這樣的老黨員從來未被遺忘。
王永文老人只是千千萬萬老黨員中的一個,但這片赤誠之心卻始終如一,值得更多青年人學習與傳承。
文:姜寶涵 徐惟依 任浩源
圖:徐惟依
本文來自【安徽財經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及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