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國內形勢發生巨大變化,隨著東歐國家劇變和蘇聯解體,兩極格局終結,世界格局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日益明顯。受國際形勢風雲急劇變幻的影響,國內的改革開放也在社會上引起一些疑慮,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面臨巨大的困難和壓力。在黨和國家歷史發展的緊要關頭,88歲高齡的鄧小平於1992年1 月 18 日至 2 月 21 日,先後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視察,一路走、一路講,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談話,掃除了國內對改革開放的種種疑慮,為中國改革開放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那麼,鄧小平南方談話關注了哪些問題,其主要精神又是什麼呢?
在視察途中,鄧小平就堅持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正確處理計劃與市場的關係,以及如何加快改革開放步伐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發表了重要談話。鄧小平強調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他指出:“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只有堅持這條路線,人民才會相信你,擁護你”。他強調,在改革的過程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革命是解放生產力,改革既能解放生產力也能發展生產力。
1992年1月18日鄧小平到達武昌
鄧小平闡明瞭社會主義的本質,提出了判斷各方面工作得失的“三個有利於”標準。他指出:“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要敢於試驗。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針對一些對改革開放的責難,鄧小平指出,右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左”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我們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他強調要總結經驗,不對的要趕快改,對的就堅持,出現新問題要抓緊解決。
鄧小平精闢地闡述了計劃和市場的關係問題。他說:“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這一科學論斷,打破了長期以來人們在計劃與市場問題上的思想束縛,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
1992 年1月19日,鄧小平視察深圳,在皇崗口岸深情眺望香港
抓住時機,加快發展,是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強調的重大問題之一。他指出:“周邊一些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比我們快,如果我們不發展或發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較就有問題了。”“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的相比較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鑑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一切反映現代社會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和管理方法。”“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要注意經濟穩定、協調地發展,但穩定和協調也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發展才是硬道理。”
在談話中,鄧小平還闡述了其他一些具有戰略指導意義的重要思想。比如,“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改革開放,一手抓打擊各種犯罪活動。這兩隻手要硬。”“正確的政治路線要靠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國家能不能長治久安,從一定意義上說,關鍵在人。”
1992年2月7日,鄧小平考察上海楊浦大橋工地時聽取指揮部彙報
儘管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出現低潮,鄧小平卻對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充滿信心。他指出:“我堅信,世界上贊成馬克思主義的人會多起來的,因為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經歷一個長過程發展後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是社會歷史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對於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出現的嚴重挫折,他指出,社會主義好像被削弱了,但如果能從中吸收教訓,得到寶貴的經驗,將會促進社會主義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他強調,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還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階段,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決不能掉以輕心,我們要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上繼續前進。
“東方風來滿眼春”。鄧小平南方談話闡發的一系列全新的思想,猶如一股強勁的東風,驅散了人們思想上的迷霧。它是對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基本理論和實踐經驗的深刻總結,科學回答了長期困擾和束縛人們思想的許多重大認識問題,是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進到新階段的又一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宣言書。鄧小平南方談話不僅對即將召開的黨的十四大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而且對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編輯:李沛儒
主管|國防大學政治工作部主辦|國防大學政治工作部宣傳處
值班編輯:李沛儒
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