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宦官專權,幾乎貫穿了唐朝的中晚期。以平定安史之亂為分水嶺,平定安史之亂以後,唐朝的政局中宦官就佔據重要位置,他們為了利益可以弒殺舊君主,但是又必須屈服於新皇權,這就是唐代的宦官政治。
明確被廢殺的有:唐憲宗,唐敬宗,這兩位是被宦官謀殺的。明確被擁立的有:文、武、宣、懿、僖,這五位。(起唐憲宗,止唐僖宗,唐昭宗不算。)
唐朝的宦官看似控制了朝政,但是他們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他們由於生理缺陷不能夠繁衍子孫,這導致他們無法謀朝篡位,只能緊緊依附於李唐皇室,維護唐朝皇室的地位。而宦官的廢立君主,從本質上講只是為了獲取更大的政治利益,貪圖擁立君主的功勞。宦官即使有仇士良氣焰囂張的大宦官,到武宗朝也被迫退休,死後還削官爵籍沒其家。當他退休時,曾向其他宦官傳授經驗說:
“天子不可令閒暇,暇必觀書,見儒臣,……莫若殖財貨,盛鷹馬,日以球獵聲色蠱其心,極侈靡,使悅不知息,則少斥經術,暗外事,萬機在我,恩澤權力慾焉往哉!”(《新唐書》卷二〇七《仇士良傳》)
這仍是要討好愚弄皇帝。
唐代宦官的崛起實際上並沒有發生在唐朝中後期,其實在唐朝初年就已經有跡象。
·唐朝第一位帶兵征戰的宦官可以追溯到唐朝開國時期。《金石萃編》記載了一位名叫張阿難的宦官,此人官至汶江縣開國侯,參與了李世民平定竇建德、劉黑闥的戰爭。
·唐中宗時期,宦官楊思勖平定皇太子李重俊的兵變,此後又為唐玄宗誅殺韋后的宮廷政變立下汗馬功勞。在唐玄宗登基後,楊思勖多次受命領軍在外鎮壓叛亂。
“七總戎律,一勘內亂,鷹揚五嶺,武鎮六州,斬級二十萬,京觀八十一,可謂禁暴戢兵。”
而唐玄宗本人則開啟了唐朝的宦官時代,他本人十分信任宦官,並且大規模提高了宦官的地位,《舊唐書》記載︰
中官稍稱旨者,即授三品,左、右監門將軍。
宦官地位的提高也意味著政治力量的擴大。唐玄宗的高力士,唐肅宗時期的李輔國都是宦官權勢擴大的產物,而在這一階段,宦官典軍也成了常態。比如安史之亂中,宦官李輔國、程元振、魚朝恩相繼統帥軍隊。唐代宗時期魚朝恩因為跋扈被殺,宦官一度被驅逐出軍隊。但是在唐德宗時期,宦官因為在叛亂中忠誠於皇帝,得以繼續掌握兵權。
宦官掌握神策軍是唐德宗時代的事情,唐德宗之前的皇帝,雖然也允許太監干政,甚至出現不少權宦,但是還不至於對皇帝權力構成挑戰。
唐德宗李適即位之初也不信任太監,嚴禁太監干政,但是公元783年“涇師之變”中,唐德宗開始徹底改變。
783年,涇原鎮士卒兵變,攻陷長安;唐德宗倉皇出逃至奉天(今陝西乾縣),並被叛軍包圍一月餘,史稱奉天之難。在出逃避難的過程中,原來信賴的禁軍將領在叛軍進城時竟然不能召集到一兵一卒來護衛他的安全,而他倉促逃亡時身邊最可以依靠的,竟然是自己在東宮時的內侍宦官竇文場、霍仙鳴及其所率的百餘名宦官。
宦官的忠心可依與朝廷武將的難以依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慢慢地,李適開始將統領禁軍的事宜交付竇文場和霍仙鳴等人,說明他已經開始改變了即位之初疏斥宦官的態度。
興元元年(784年),李適重返京師剛三個月,就重組神策軍,並以他信任的竇文場和霍仙鳴監軍。此後不斷加強神策軍建設和掌軍太監權力,神策軍也逐漸成為最重要的中央禁軍和朝廷直接掌握的最精銳武裝力量,而太監掌軍也逐漸制度化。
在唐德宗之後,唐代的宦官穩定地掌握了神策軍的兵權,並且一直延續到唐朝末年。但是在這段時間裡宦官的兵權並不是一直很穩固,因為宦官手握的神策軍兵權不斷受到來自皇帝,文臣,宰相的挑戰。唐順宗時,王叔文、王還等人曾經在唐順宗的支援意圖打倒宦官,解除宦官的兵權,結果一敗塗地。唐文宗時,李訓、鄭注謀劃誅滅宦官,結果被仇士良一舉擊滅。
而另外兩個因素也促成唐德宗安排宦官掌軍。
1、安史之亂後,唐代皇帝對於權相和武將的防範心理十分嚴重,而宦官作為家奴由於生理缺陷不能夠篡位,這也是皇帝讓宦官掌兵的原因。
安史之亂的爆發是典型的武將謀反事件,這給予當時唐代皇帝極大的震撼。武將擁有軍權極有可能改朝換代,謀反作亂,成為了唐肅宗後每位皇帝心頭懸掛的一把利劍。早在唐肅宗、唐代宗時期就有已經有體現,兩代皇帝在對付安史叛軍時,朝廷的主力朔方軍的統帥接連換了三個:先是郭子儀,其後是李光弼,最後是僕固懷恩。為了制衡武將,唐肅宗、唐代宗還派宦官監軍。所以武將必然不會受到皇帝的信任。
那麼宰相會受皇帝的信任嗎?答案也是否定的。唐朝開國之初便設定了三省六部制,本質上就是對於宰相的權利進行分割,把漢代宰相事權統一的權力切割為決策權、執行權、封駁權,以防止權相出現,在唐朝之前權相篡位屢見不鮮,曹魏的司馬家族三代篡位,北周的楊堅以宰相篡位。對此君主不可能不防。唐代後期讓宰相集體奏事就是為了防止權相的出現,讓宰相之間相互制衡。宰相想要受到皇帝的信任基本上也很難。
武將和宰相都不受信任,剩下的就只有身體有殘缺的家奴宦官成為唐朝皇帝的選擇,雖然宦官也有專權跋扈的行為,但是相比較於武將和宰相來說,宦官不會謀朝篡位,李唐的江山永遠是李氏家族的,這也是無奈的選擇。
2、唐王朝在後期維持統治需要中央自己的軍隊,但是這支軍隊也只能掌握在宦官手中。
唐代出現安史之亂的原因就是外重內輕,也就是唐代的邊防節度使在邊疆擁有重兵,而唐朝的中央無兵可用,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唐代軍制崩壞的結果。
唐朝在前期實行的是府兵制,唐朝在各地設定府兵制的基層組織折衝府,折衝府統轄一定的數量計程車兵,戰時為兵,平時為農。折衝府的數量在各種歷史文獻中記載不一,但折衝府大約有三分之一是坐落在關中地區,這使得府兵體制下,唐朝的京畿地區計程車兵數量遠超地方,中央得以有效控制地方。
隨著唐朝發展,府兵制的基礎均田制被破壞了。上層貴族的土地兼併導致唐朝朝廷控制的土地數量大為減少,根本無力保證府兵的土地所有權,這使得府兵制依賴的均田制無法執行,沒有土地作為收入來源,府兵陷入貧寒,根本無法自己裝備武器,於是出征作戰成為府兵的經濟負擔,最後的結局就是府兵大量逃亡,折衝府成為虛殼,毫無用處。
府兵制的消亡導致唐朝中央沒有軍隊使用,而邊疆的節度使招募的軍隊越來越多,並且屢屢用於戰爭,都是猛將銳士,所以安祿山的出現並不是偶然。在安史之亂後,唐朝迫切需要組建一支強大的中央軍隊,最後在唐德宗時期組建成型,也就是神策軍。神策軍在名義是皇帝的親軍,但是皇帝作為君主,是不可能離開中樞,直接前往軍營統帥軍隊的,所以神策軍只能交給他人暫時管理。
首先排除了武將和宰相。武臣容易擁兵自重,宰相已經擁有行政權,如果再有兵權,對皇權的威脅就太大了,所以只能是宦官,宦官屬於內臣,所代表的是皇帝的權威。
在唐代後期,朝堂中其他勢力出於對於宦官掌握神策軍不滿提出了種種方案,但他們提出的方案都不行,唐德宗時期蕭復提議讓宰相掌兵,唐憲宗時期,宰相李絳甚至提出把神策軍分割給各個節度使。顯然這些意見都沒有考慮到唐代皇帝的顧忌,分割神策軍給各個節度使會導致唐朝中樞無兵可用,把兵權交給宰相,唐朝的社稷會受到威脅。也只能交給宦官,雖然有宦官跋扈,但是社稷能夠延續。
另一點也是很多人對宦官掌握軍權的誤解,認為所謂的“宦官政治"只是一兩個宦官做了神策軍的頭目把握了軍權,控制朝政。
如果真的如此,唐朝皇帝完全可以學習明朝皇帝處死大宦官即可,例如魏忠賢之死,根本不可能發展到皇帝的廢立操持於宦官之手的情況出現。
這就要提到唐朝宦官和其他朝代宦官差異點,而這個差異點也是唐代宦官可以廢立皇帝的關鍵所在,也是唐代宦官政治的一大特色,大體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1.神策軍的體制決定了宦官牢牢佔據了神策軍的上層。
神策軍的的官僚系統按照《新唐書》的記載如下:
大將軍各一人,正二品;統軍各二人,正三品;將軍各四人,從三品。掌衛兵及內外八鎮兵。護軍中尉各一人,中護軍各一人,判官各三人,都句判官二人,句覆官各一人,表奏官各一人,支計官各一人,孔目官各二人,驅使官各二人。
不過《新唐書》記載的不是很全面,比如護軍中尉的下面還有中尉副使。但神策軍的職官系統是虛職,比如統軍,大將軍,這些官職是用來獎賞那些立下功勞的武臣,真正能夠統帥軍隊的是唐代後期形成的使職系統。
而神策軍的使職系統的高層使職基本上被宦官所盤踞,比如護軍中尉、中尉副使、中護軍等掌握軍隊使職只能由宦官充任,神策軍的中層使職諸如判官,句覆官、表奏官、支計官、孔目官、驅使官等官職都是文臣或者宦官來擔任,只有底層的使職為武將所擔任。
神策軍的使職系統的設計使得唐代的宦官滲透到神策軍的方方面面,導致宦官和神策軍牢固地結合在一起。
唐德宗之所以採用這種設計,本意是剝奪武將對於神策軍的掌控,使得神策軍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結果造成宦官和神策軍交織在一起,這導致此後唐朝歷代皇帝想要剝奪宦官的兵權基本不可能。他們可以殺死個別跋扈的宦官,卻不能阻止宦官繼續執掌神策軍。
⒉唐代宦官實現了家族化。
中國的宦官其實有過家族化,宦官由於生理原因不能生育,但是他們會透過收養養子的做法延續自己的香火,即宦官可以透過收養兒子來組建自己的家庭,保證自己的身後的香火以及權力的繼承。在東漢時期,就已經有宦官曹騰透過收養曹嵩組建自己的家族,曹騰之孫便是曹操。
唐代的宦官同樣也是如此,只不過唐代的宦官的家族化已經遍佈整個中上階級的宦官。而且他們比較於東漢時期的宦官更具有進步性,他們會娶老婆、收養大量的小宦官作為自己的兒子,透過這種比擬普通人的家族來實現宦官之間的凝聚力,加強自己在內廷系統的政治權力。
唐代後期比較有名的宦官家族有仇氏家族,仇士良便是唐代後期宦官家族仇氏家族的典型代表,仇士良的家族透過世代收養養子,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宦官世家。據《仇士良神道碑》記載仇氏家族的曾祖是仇上客,此後一直綿延至仇士良的父親仇文晟,仇士良本人有五個兒子,其中四個是宦官,一個是普通人。其中以長子仇從廣位居宣徽使為最顯赫,其餘諸子各有官職。此外宦官家族之間也會通婚,有一個宦官仇文義有養女6人,5人都嫁給其他宦官,以此擴大宦官家族之間的勢力。
仇氏家族只是唐代後期宦官世家的一個縮影,此外唐代後期的權宦梁守謙、王守澄都是宦官世家出身,更有一些歷代掌握神策中尉的宦官世家,比如楊復恭的家族,從曾祖楊志廉開始連續擔任神策中尉。
宦官的家族化使得宦官集團牢牢佔據了神策軍的軍權。皇帝只能剷除個別宦官,卻不能剷除整個宦官全體。牢牢掌握了神策軍的宦官就可以左右皇帝的廢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