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長津湖》,燃爆了國慶檔,直逼40億的票房,把無數觀眾帶回那個殘酷的年代,樹立在雪域裡的冰雕連,不僅豎起了無名英雄的豐碑,也讓我們明白了好日子的來之不易。
據統計,為了打贏朝鮮戰爭,我國先後派出了135萬志願軍,可最後健全回國的,只有37.2萬人,因為凍傷、戰死、重傷而損失的人數,高達97.8萬人。而更可怕的是,這場戰爭所耗費的軍費,超過60億人民幣,這還不加上向蘇聯借來的30億軍火物資。
這樣的消耗,直接導致我們錯過了二戰結束後,全球飛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對於剛結束幾十年戰亂的中國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很多小夥伴會說,我們投資這麼大,犧牲這麼多,朝鮮戰爭這一戰,是不是就是個錯誤的決定,假如不出兵鴨綠江,我們是否會比如今進步30年呢?
當然不是。這些數字雖然慘痛,至少還儲存了我們的實力,假如當年我們不出兵,就可能繼續面臨幾十年的戰爭。點個關注,聽我慢慢講來。
當時形勢
自從1945年二戰結束,日本無條件投降,不僅退出中國,也撤離了朝鮮半島。此時的朝鮮有兩個政權,北部是以金日成為代表的共產主義政權,南部是以李承晚為代表的大韓民國政權。以北緯38度為雙方分割線。
雙方都想統一,可也都明白,光靠自己肯定是勢均力敵,沒有大國的支援,誰都沒有必勝的把握。
一開始,北朝鮮希望獲得蘇聯的支援,幫助自己打敗南朝鮮,可蘇聯那時剛剛結束二戰,正想休養生息,而且他們知道,一旦支援北朝鮮,勢必與支援南朝鮮的美國產生矛盾,甚至會爆發戰爭,因此他勸慰北朝,繼續保持現有局面。後來北朝又求助我國,可那時新中國還沒徹底解放,也無法實施援助,直到此時,毛澤東對於朝鮮半島政權的意見,還是和蘇聯一致的,可是後來為什麼又決定出兵了呢?
1949年新中國成立,毛澤東親自前往蘇聯,準備建立友好外交。斯大林也知道,新中國潛力無限,欣然接受,雙方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將東北主權交還給中國。
表面上看似乎很和諧,可事實真的如此嗎?要知道,當年斯大林派出百萬大軍,歷時3個月才趕跑了東北的日本兵,可才接管5年,就又還給中國,當然不甘心。不過條約已經簽訂,明著不行,就來暗的,狡猾的斯大林又想了一招。
他認為,只要讓中國再度陷入戰爭,就能讓中國手忙腳亂,到時候就可以趁機要挾,甚至強搶東北的控制權。
1950年的5月,斯大林主動會見北朝鮮的金日成,要幫助他進攻南朝鮮。一開始北朝鮮勢如破竹,把南朝鮮打得節節敗退,可7月1日,美國援兵抵達南朝鮮,立刻逆轉了戰場,北朝鮮軍隊屢戰屢敗,而美與南朝鮮則一路高歌猛進,直逼我國鴨綠江。與此同時,美軍還派出幾百架飛機,日夜轟炸我國臺灣海峽,國內形勢一片緊張。
不得不戰
到底去不去朝鮮戰場,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面臨的第一件大事,當時我國的意見分為兩派,一方認為出兵鴨綠江,會極大地損耗我國的軍力與民力,就算戰勝,也損失慘重。可毛澤東一方卻認為,這是一場立國之戰,只有保護好自己的家園,才有機會發展,才能獲得其它國家的認可。最終經過會議表決,出兵!
經過3年的苦戰,我國先後派出135萬志願軍戰士前往朝鮮戰場,我們也確實付出了極大的犧牲,不過終於把南朝鮮趕回了三八線,美軍主動停戰認輸,保證了東北的主權完整,終於結束了這一場遠征。
不出戰的後果
可能有人會問,如果我們不出兵,會有什麼後果。
1. 失去領土完整。
北朝鮮和美國組成的聯合國軍相比,簡直不堪一擊,而蘇聯在美軍投入戰場後,逐步選擇了撤退,留下北朝鮮自生自滅,按照這個趨勢,北朝鮮被擊潰就是歷史必然。那麼美軍就很有可能直接越過鴨綠江,進入我國國土,佔領東北地區。而根據《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結尾的規定:締約國任何一方如受到日本及其同盟國攻擊而處於戰爭狀態,中蘇兩國便可共同使用旅順港海軍基地。與侵略國作戰。蘇聯就有藉口入駐旅順,與美國一起霸佔我國的國土,東北地區成為美、蘇的附庸。
2. 失去工業基地。
眾所周知,建國時期的東北,是我國重工業的中心,一旦東北淪陷,這些企業勢必遷往內地,就不會有如今的東北糧倉和工業區,更不會有那片黑土地上,豐富的良田、煤炭、石油、鋼鐵等資源。
3. 再次面臨軍事壓力。
那個時候,美國是全球唯一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一旦他逼近東北,勢必會依靠大量的雷達、導彈等裝置,將整個東北覆蓋,藉機在臺灣問題上做文章。之後逐步在東部沿海地區,拉開一條長達1000多公里的軍事線,我國整個區域都將暴露在其視線之下。
4. 蘇聯虎視眈眈。
誰也不能保證,這個表面上親切的蘇聯老大哥,是不是真的始終對我們照料有加,危機時刻會不會對我們落井下石,趁火打劫是無師自通的,臥榻之側的猛虎,誰知道會做出什麼事來。
還好我們出兵了,還好我們勝利回來了,這一場戰鬥,軍事上我們和美國打了平手,政治上卻是當之無愧的贏家。當時的美國是世界公認第一高手,手中還掌握著獨門絕技核武器。可我們志願軍戰士硬是憑藉血肉之軀擊敗了他,擊敗了這個紙老虎,確立了我們的國際地位,對之後穩定發展幾十年,起到決定性作用。
否則,如今我們想去新疆,想去大連,都要辦理外國護照才行!
抗美援朝一戰,是改變中國歷史的戰役,是奠定發展的立國之戰,中國5000年的歷史,同樣有幾場不得不戰的戰鬥,改變了華夏的歷史。
阪泉之戰
這場戰鬥被歷史稱為創世之戰,被神話稱為開天之戰,因為這一戰,開啟了我們的華夏古老文明,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大一統。
公元前2600年,那時還是中華的上古時期,炎帝黃帝兩部落為了實現一統,在阪泉展開了大決戰,這場大戰持續了3年之久,由於年代久遠,沒有詳盡的史料記載,只在無數的口口相傳中逐漸成為神話,據傳說,黃帝率領獅虎熊豹等6支軍隊與炎帝交鋒,他在阪泉河谷豎起7面大旗,擺下星斗七旗大陣,正面吸引炎帝的注意力,而暗中派人日夜挖掘,打通一條地洞直通炎帝營帳的後方,突然竄出來,偷襲炎帝陣營,活捉炎帝。
炎帝輸得心服口服,主動向黃帝俯首稱臣,並且承諾永遠不再和黃帝為敵,從此雙方形成聯盟,拉開了英雄時代的序幕,之後一舉擊敗蚩尤,徹底統一中華民族,開啟了華夏文明。
長平之戰
公元前262年,秦國突然奮起,開始吞併六國的大計,一路上勢如破竹無人可擋,可偏偏在趙國遇到了阻礙。趙國主帥是名將廉頗,廉頗依據地勢固守營寨,用以逸待勞的方式多次挫敗秦軍,任憑敵軍怎麼挑戰,都不應戰。秦軍無計可施,因為他們長途跋涉而來十分被動,水土不服、糧食短缺等問題嚴重,如果不能速戰速決,必將無功而返。
可眼看廉頗就要取得長久的勝利,趙孝成王卻聽信秦國的反間計,認為廉頗是年老膽怯,於是將他撤職,換上了自己喜愛的趙括,也就是那個紙上談兵的趙括。
秦軍主將白起假意戰敗,引誘趙括率軍追擊,實則暗中派騎兵迂迴到後方,截斷趙軍的退路,更把糧道截斷。趙括多次派人突圍失敗,只好用防禦陣型等待救援,這一等就是46天。
趙國士兵斷糧46天,開始互相殘殺,互相為食,趙括親自率領精銳突圍,結果被秦軍射死。主將死了,趙國20萬大軍投降,白起擔心他們回國後反覆無常,下令全部活埋。
長平之戰歷時2年,秦國全殲趙國45萬人,之後一路坦途,先後滅六國,定中原,結束了幾百年的戰亂。
百團大戰
這應該是近百年來,中國最硬氣的一場仗。自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進入了漫長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而日寇的侵略更是讓華夏大地佈滿了血和淚。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15日,彭德懷指揮八路軍,在華北正面硬剛日軍,這一站,八路軍參戰部隊多達105個團,超過40萬人,因此被稱為“百團大戰”。
彭老總率領部隊,以正太鐵路為出發點,橫跨太行山,歷時3個半月,一舉攻破日軍交通線。這場戰役共分為3個階段,1是破壞正太鐵路及附近水塔、車站的交通線,2是繼續擴大戰果,摧毀交通主線兩側的敵偽據點,3是反擊日軍的報復,均取得了圓滿的戰績,粉碎了日軍的“囚籠政策”,全殲日軍2萬餘人,奠定了抗日勝利的基礎。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中國歷史上曾爆發了無數戰鬥,歷經滄桑卻生生不息,就是因為總有無數勇士站出來,為保護家園奉獻一切,如今的萬家燈火,都是這些戰士用生命換來的,我們也要感謝他們的付出,才換來這盛世華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