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威縣邵固村,蜿蜒蛇行著一段二十公里長的黃河大堤,他是繼古埃及金字塔之後,人類歷史上建造的第二個宏大工程,他比秦長城早建2100年,至今已有約4350年的歷史,它就是聞名於世的鯀堤。下面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古老的神秘之堤為什麼叫鯀堤?為什麼要建造鯀堤?鯀堤之下又有什麼秘密呢?下面我給大家繼續講述
什麼叫鯀堤呢?鯀堤是一條很古老的黃河防洪大壩,是大禹的父親“鯀”主持建造的所以後人管這條古老的防洪大壩叫鯀堤。鯀堤南起河南的滑縣北至邢臺市的新河縣全長1000華里。
鯀堤規格面貌,在清康熙威縣誌當中有明確詳細的記載,換算成現在的計量單位就是鯀堤的底面寬15米,上面寬七米,高七米那麼到實際算下來,他整個1000華里大堤的體量是當時與他同時建造的古埃及金字塔體積的15.4倍,可見,我們威縣鯀堤是一條宏偉龐大的工程,威縣鯀堤的建造在時間上可以說僅次於古埃及大金字塔,但它的體量要比古埃及大金字塔體量大得多,所以說它是我們人類歷史上一項偉大的工程是我們邢臺歷史上十分難得的一個歷史遺存。
那麼為什麼要建造鯀堤呢?當時是堯舜執政時期堯舜執政時期正是我們地球上自然災害多發期,這個時期,海水倒灌,天氣異常,雨水頻發,自然災害尤其是水災嚴重,堯舜執政之後,曾經幾次遷都,都是因為洪水的襲擾,從北邊的唐地一帶,遷都到隆堯的堯山腳下在此建造了堯都,堯都是遷過來了,但是當時的水患並沒有消除,對老百姓造成很大的危害,為了根治水患,堯帝召開了部落首領大會,來研究治水的問題,解決老百姓的洪水災難,經過部落首領大會研究,多數人認為鯀可以勝任,可以擔當治水大臣,但是堯帝認為鯀這個人好說大話,脾氣暴躁難以勝任,但是部落首領大多數人都同意,認為非他莫屬,最後堯帝少數服從多數,放棄了自己的意見,同意任命鯀為治水大臣,可以說鯀是臨危受命來擔當這一大任,雖然鯀這個人有缺點但他是一個盡職盡責,敢說敢幹的人,他沿著黃河南下一直走到滑縣,走了一千里路來考察黃河如何治理的問題。經過考察,他發現要治理黃河,必須用土掩的方法建造大堤。那麼在哪裡建造比較合適呢?最後選到了我們威縣邵固一帶,作為他的大本營,作為他的指揮部,在這裡安營紮寨,開始建造鯀堤,鯀為什麼選擇在威縣邵固這個地方安營寨寨,動工興建呢?有兩個方面原因:一個是鯀在考察黃河時(當時不叫黃河叫大河)他走到河南浚縣一代,他發現河水突然間變緩了,不像別的地方那麼澎湃咆哮,為什麼呢?他發現有一股山泉從山上流下來,和大河之水對沖,逆向而流使黃河水的流速緩慢了下來,由於河水緩慢下來,河面比較平穩河水比較清澈,正因為這樣,在威縣和清河一帶形成了清涼河也叫清河,這也是清河縣名字的由來。正因為這個地方水比較緩,水比較清澈,所以鯀在這裡安營紮寨來建造鯀堤,第二個原因是:因為威縣邵固距離北面的古大陸澤比較近,是大陸澤接納黃河水的前端因為古代的時候,只要黃河水進入了大陸澤就等於入了海,所以在這個地方建造工地是比較合適的所以鯀選擇了威縣邵固一帶作為大本營。
鯀的時代是沒有鐵器的時代,人們靠雙手和雙肩建造千里大堤為了防止泥石流潰堤,他們採用樹木做支架,固定堤壩,至今,我們仍然能看到碳化了的樹木依然整齊有序的排列在堤壩之中,鯀堤的建造是人們征服自然與自然抗爭的一次偉大壯舉!也顯示出古代先民御水抗洪的卓越奮鬥和宏大氣魄。
堤外雲垂黑,堤邊村火紅。
可嘆九載績,盡在煙雨中。
300年前,清朝著名詩人楊爾昌登上鯀堤,看到堤外暮雲低垂,堤旁炊煙嫋然,想起鯀治水的九年辛勞都湮沒在紛紛煙雨之中,不由得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著名的《鯀堤夜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