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中國共產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不斷取得偉大勝利的思想路線,也是中國共產黨鑄就輝煌的重要法寶。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確立實事求是思想路線,革命從勝利走向勝利,中華民族站了起來
中國共產黨建立伊始,就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努力將其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但這不僅是理論問題,更是實踐問題。在大革命後期和土地革命戰爭前期,我們黨經歷多次挫折,黨的指導思想有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決議和蘇聯經驗神聖化的傾向。1929年底,毛澤東同志在古田會議決議中提出要“教育黨員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方法去作政治形勢的分析和階級勢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觀主義的分析和估量”。1930年5月,他進一步提出,共產黨的正確而不動搖的鬥爭策略,“是要在群眾的鬥爭過程中才能產生的,這就是說要在實際經驗中才能產生。”“一定要糾正脫離實際情況的本本主義”,這就需要“伸只腳到社會群眾中去調查調查”“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這表明,毛澤東同志關於實事求是、理論聯絡實際的思想路線已初步形成。
全民族抗日戰爭初期,毛澤東同志在《實踐論》和《矛盾論》中批判了“左”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為黨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確立奠定了認識論和方法論基礎。隨後,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任務,並將其表述為“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原則。1941年5月,他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對古語“實事求是”作了新的界定和闡釋,指出:“‘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絡,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堅持“這種態度,就是黨性的表現,就是理論和實際統一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作風”。這就為全黨確立馬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奠定了理論基礎。
延安整風運動,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使全黨掌握了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正確方向。黨的七大確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實事求是既是黨的思想路線,也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成為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重要法寶。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指引下,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中華民族站起來了!
新中國成立以來,在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指引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立了起來
新中國成立後的29年,是為建設社會主義而不懈探索最為複雜的時期。在艱辛探索的過程中,怎樣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也經歷了一個曲折的發展過程。
抗美援朝勝利和國民經濟全面恢復後,黨中央在開展“一五”計劃時,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創造一系列適合我國情況的由低階到高階的過渡形式,到1956年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完成“三大改造”。這標誌著我國成功實現數千年曆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1957年反右派鬥爭開始後,黨的指導思想發生很大變化。為了儘快改變國家貧窮落後面貌,在1958年提出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發動“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但實踐證明,這樣的運動違背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給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巨大損失。面對嚴重經濟困難,毛澤東同志在1961年初號召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恢復實事求是優良傳統,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
“文化大革命”十年間,“左”的指導思想居於主導地位,背離了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給黨和國家帶來嚴重災難。但是,黨內尚存的一股堅持實事求是的健康力量,在對“左”傾錯誤和極左思潮的抵制和抗爭中不斷髮展起來。特別是1972年周恩來同志領導批判極左思潮的艱辛努力和1975年鄧小平同志領導的全面整頓,使國家政治經濟社會形勢有了明顯好轉。1976年10月,黨中央一舉粉碎“四人幫”,結束了“文化大革命”。此後,儘管我國一度出現了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但如《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所指出的,在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取得的成就還是主要的。“我們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取得了舊中國根本不可能達到的成就,初步地但又有力地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我們能夠依靠自己的力量戰勝各種困難,同樣也是社會主義制度具有強大生命力的表現。”
改革開放以來,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人民富起來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瞭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停止使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錯誤提法,確定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實現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指引下,黨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
鄧小平同志指出:“毛澤東同志用中國語言概括為‘實事求是’四個大字。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絡實際,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這就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改革開放以後,以鄧小平同志、江澤民同志和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接續奮鬥,始終堅持實事求是這個須臾不可離開的重要法寶,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髮展,中國人民逐步富了起來。
第一,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黨的十三大制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鄧小平同志認為,解決中國的發展問題,關鍵是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在此基礎上,江澤民同志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胡錦濤同志指出,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是相互貫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須臾不可偏離、絲毫不可偏廢,必須全面堅持、一以貫之。
第二,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使其體制機制愈益健全和完善。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創造性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指出,社會主義要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就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鑑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管理方法,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黨的十四大作出重大決策: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江澤民同志和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我國發展的實際情況,將其不斷健全和完善,經濟活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2010年,我國一躍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第三,堅持經濟社會科學發展,不斷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等各種關係。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迅速。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問題顯現出來。鄧小平同志指出,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1995年,江澤民同志論述了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這個總攬全域性的,以及速度和效益、經濟建設和人口資源環境、東部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等十二大關係。2003年,胡錦濤同志提出“科學發展觀”概念,指出要牢固樹立協調發展、全面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這是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的產物,把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
第四,堅持獨立自主外交方針和在國際風雲變幻的嚴峻形勢下中國在世界上的自處之道。國家要發展,人民要富裕,除了內部因素外,還要有和平的外部環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爭取較長時期的和平環境作為首要任務。20世紀80年代中期,鄧小平同志提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主題,中國執行改革開放政策,爭取在50年到70年的時間內發展起來。這個戰略思想是我國處理國際事務的基本指標。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風雲急劇變幻。鄧小平同志提出了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韜光養晦、善於守拙、決不當頭、有所作為等對外關係指導方針。此後,黨中央遵循這個方針,妥善處理了若干一觸即發的危機,為我國和平發展贏得了時間。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堅持實事求是思想路線,近代百年苦難的中國開始強起來
我們黨是靠實事求是起家和興旺發展起來的。實踐反覆證明,堅持實事求是,就能興黨興國;違背實事求是,就會誤黨誤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是我們共產黨人的重要思想方法。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
第一,面對脫貧攻堅艱鉅任務,提出扶貧精準對策,取得脫貧攻堅戰勝利,如期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目標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立下的軍令狀。但是到2015年還有7000多萬貧困人口沒有脫貧。如果按過去30多年年均減貧600多萬人的速度計算,7000多萬人脫貧還需要11年。採用常規思路和辦法,按部就班地幹,很難在2020年按期完成任務。於是,習近平總書記帶頭深入貧困地區開展調查研究,走訪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提出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解決了“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和“如何退”等關鍵問題,要求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一起抓扶貧,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國提前10年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減貧目標,對全球減貧貢獻率超過70%,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鉅任務。
第二,面對國內外許多新情況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刻影響,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斷走向強起來。面對世界經濟復甦乏力、區域性衝突和動盪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的外部環境,面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等一系列深刻變化,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開展實地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同時召開各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集思廣益,探討問題,研究對策,出臺一系列深化改革的重大決策和舉措,積極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經濟社會發展邁上新臺階。面對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嚴峻複雜的國際形勢,2020年我國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經濟總量突破100萬億元大關,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三分之一。
第三,面對世界發展新格局和全球治理體系需要的新變革,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空前提高了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和塑造力。堅持實事求是,最基礎的工作在於搞清楚“實事”,就是了解實際、掌握實情。當今中國要搞清楚的“實事”有兩個方面,除了要搞清楚國內的“實事”以外,還要搞清楚世界的“實事”。因為中國的發展已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繁榮也需要中國。當今中國雖然仍是發展中國家,但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對於世界的發展既是重要的參與者,也要擔負起重大責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民的夢想同各國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實現中國夢,離不開和平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際秩序。要堅持正確義利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1月在日內瓦萬國宮全面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後,這一理念隨即載入聯合國安理會決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實事求是地分析並揭示了當今世界歷史程序的新特徵、新規律和新趨勢,為應對人類共同面臨的問題提供了積極有效的解決方案。
第四,面對新形勢下的“四大考驗”和“四種危險”,提出全面從嚴治黨,使黨的力量更加強大起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實事求是,就要堅持為了人民利益堅持真理、修正錯誤。要有光明磊落、無私無畏、以事實為依據、敢於說出事實真相的勇氣和正氣,及時發現和糾正思想認識上的偏差、決策中的失誤、工作中的缺點,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各種矛盾和問題,使我們的思想和行動更加符合客觀規律、符合時代要求、符合人民願望。“全面從嚴治黨”,就是一場偉大的自我革命。一個時期以來,腐敗現象的多發高發令人揪心,廣大黨員和幹部群眾無不為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擔憂。面對這樣的嚴峻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雷霆萬鈞之勢開展反腐敗鬥爭,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同時,反覆強調思想建黨,煉就共產黨人的“金剛不壞之身”,進一步強化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加強制度治黨,初步形成以黨章為根本、以巡視監督制度為利劍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狠抓作風強黨,嚴肅黨內政治生活,長期以來的組織渙散、紀律鬆弛的寬鬆軟局面有了很大轉變。“全面從嚴治黨”,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解決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帶有全域性性、根本性、方向性的問題,使我們黨對黨的建設規律認識提到新高度。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過去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實事求是。今天,我們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推向前進,還是要靠實事求是。”實事求是,既是中國共產黨鑄就輝煌的重要法寶,也是我們黨再鑄輝煌的重要法寶。
(來源:2021年第7期《黨建》雜誌 作者:石仲泉,系原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
監製/李小標 責編/劉文韜 編輯/王碧薇 製作/張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