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在國慶之際,中國科訊特邀辭賦家,推出《兩彈一星元勳賦》系列,透過“賦”這一中華古典文學體裁彰顯科學精神、弘揚愛國之情。以銘記這些為國無私奉獻的國家脊樑,追憶那段令人熱血沸騰的崢嶸歲月。
1999年9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對當年研製“兩彈一星”貢獻突出的23位科學家予以表彰,並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他們是:
于敏、王大珩、王希季、
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
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
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
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
彭桓武、王淦昌、鄧稼先、
趙九章、姚桐斌、錢驥、
錢三強、郭永懷。
這23位科學家,是共和國的功臣,是老一輩科技工作者的傑出代表,是新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光輝榜樣,更是大眾心中的英雄,全國人民永遠崇敬的楷模。
彭桓武賦
作者:周勝輝
公籍湖廣麻城,餘桑梓之鴻儒,上國之大器也。餘神追久矣,惜無緣識荊,唯慨而賦之曰:被光黃⑴之甲仗,執扶余⑵之長纓。簪籛鏗⑶之冕帶,御梁王⑷之騎乘。華夏存豐碑,功標於史;望族餘大德,光耀於彭。兩代赤子⑸,師夷技以許國;四校名傅⑹,牧雛翼以揚鷹。誠乃社稷之騏驥,華夏之鯤鵬也!而復潤清華⑺之水木,滋愛大⑻之渟泓。雙科博士,納厚積而薄發;兩彈元勳,荷重負以潛行。自可驅四海之長鯨⑼,挾九天之雷霆也!
夫乃天賜異秉,才氣之蕩蕩;胸存浩然,筋骨之桓桓。博通今古,修仁而養德;學貫中西,緯地而經天。名滿異域,棄榮華而無悔;情繫中華,趨憂苦以猶歡。列清華之四傑⑽,躋英倫之三賢⑾。兩封院士⑿,步天驕之聖殿;數膺鉅獎⒀,躍科技之峰巔。更復以小博大,執中子之爆轟⒁;見微知著,握量子之躍遷⒂。探輻射流⒃於玄境,察凝聚態⒄於毫巔。著述等身,靈光之若昱;詩文傲世,大筆之如椽。
嗟乎,感公高義,捐鉅獎⒅以濟危難,具俠士之厚仁;慕公大勇,冒萬死而修重器,奮豪傑之神武。耄耋之齡,猶躬耕於教壇;孱弱之軀,復勤勉於苗圃。身正尊泰嶽,星名耀廣宇⒆。所謂人有腹華,日月難蔽其光;物具靈根,天地皆得其所是也。竊以為公乃任事之典範,為人之翹楚也。必將績傳萬載,名垂千古。
註釋:
⑴、光黃:春秋時期古光國和黃國的合稱,麻城屬於古黃國之地,彭氏即遍佈光黃之交。
⑵、扶余:即古扶餘國,即現代長春市,彭桓武先生的出生地。
⑶、籛鏗:即彭祖,彭氏祖先,先秦道家先驅之一,名籛字鏗。
⑷、梁王:指彭越,彭氏名將,西漢封梁王,亦為彭氏先人之一。
⑸、兩代赤子:彭桓武父親曾留學日本,他本人留學英國,但都為了報效祖國而毅然回國。
⑹、四校名傅:先生曾先後執教於雲南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四大名校。
⑺、清華之水木:先生於1931年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1935年獲得理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入該校研究生院。
⑻、愛大:即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簡稱,位於蘇格蘭首府愛丁堡的一所世界著名綜合研究型大學。先生1938年在該校理論物理系求學,師從著名物理學家馬克思•玻恩。
⑼、驅四海之長鯨:先生是我國核潛艇動力方案的領導者。
⑽、清華四傑:先生在清華上學時,與王竹溪、林家翹、楊振寧合稱“清華四傑”。
⑾、英倫三賢:1941年到1943年,彭桓武和海特勒、哈密頓合作發表了一系列論文,綜合介子場的研究成果對宇宙線現象進行較系統的解釋,這些成果中最著名的一部分就是以三人姓名首字母命名的HHP理論。
⑿、兩封院士:1948年。先生被選為愛爾蘭皇家科學院院士,1955年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
⒀、數膺鉅獎:1982年,先生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1985年,又兩度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5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⒁、執中子之爆轟:20世紀50年代,先生就參與了我國原子能物理和“兩彈”的理論研究與設計,他在中子物理、爆轟物理等多個學科領域都取代了重要成果。
⒂、握量子之躍遷:即HHP理論,該理論發展了量子躍遷機率的理論,用能譜強度首次解釋了宇宙線的能量分佈和空間分佈等。
⒃、輻射流:先生是我國輻射流體力學研究領域的佼佼者。
⒄、凝聚態:先生大力倡導凝聚態物理的研究,參與組織了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的凝聚態理論和統計物理學術小組,被選為該小組的第一任組長,致力於推動這門學科在中國的普及和發展。
⒅、捐鉅獎:1996年,先生拿出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的獎金100萬港幣,設立了“彭桓武紀念贈款”,用這筆錢獎勵那些為祖國的尖端科學事業做過貢獻的人。
⒆、星名耀廣宇:為了表彰先生在理論物理領域取得的諸多成就,2006年6月13日,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准,將中國科學家發現的、國際永久編號為第48798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彭桓武星”。
作品導讀:
彭桓武,湖北麻城人,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主要主持人之一,參與和領導了中國原子能物理和原子彈、氫彈以及戰略核武器的理論研究與設計,被譽為“氫彈之父”。
作者與彭老是同鄉,出於鄉情、親情,起筆就以充滿真情的筆墨,對彭老這位麻城驕子的才氣、胸襟、修為、成就,進行了深情謳歌。這種情感一直貫穿始終,成為文章的主線。
賦這種文體因辭藻華麗,自古以來就多被用於歌頌抒情。語言優美、講求韻律是其所長,同時也是其所短。即,很容易被作者用過了,過度地讚譽,違背真實原則。本賦在寫作中,對於彭桓武這樣的科技巨匠,按說怎麼褒揚都不過分。但作者還是採用了簡潔的筆墨,直描的手法,對桓武先生的求學歷程、奉獻人生,進行了客觀記述。“復潤清華之水木,滋愛大之渟泓。雙科博士,納厚積而薄發;兩彈元勳,荷重負而前行。”雖氣勢恢宏,卻皆為寫實,客觀恰當。
在用韻方面,作者也別出心裁,三個段落分別以彭、桓、武為韻,猶如三朵蓮花共擁一枝,又如一線穿三珠,給人們以美的享受。文字也很優美洗練,如“兩代赤子,師夷技以許國;四校名傅,牧雛翼以揚鷹。”講了彭家父子國外求學又迴歸報國的故事,講了彭桓武在四所大學教書育人,為祖國培養科技精英的故事。短短20個字就把這兩件事表述得清楚明白,讓人讀後倍感親切!
作者簡介:
周勝輝,男,研究員。現任黃岡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麻城市作家協會主席。歷任《新作家》雜誌編輯部主任、《都市小說》執行副主編、《長江叢刊》副主編等職務。曾獲湖北省第八屆“群星獎”、湖北省群眾文化事業特別貢獻獎等數十次。亦曾多次獲得全國各類詩詞、辭賦文學大賽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