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沐媽
前段時間看到這樣的新聞直播:“15天新生兒心臟病病情嚴重,被120急救車轉運,從貴州轉到河南治療,經過多方的努力合作和醫生高水平的治療,嬰兒脫離危險,手術終獲成功”,看得我當時心情也相當緊張。
作為一位媽媽,曾經也受到孩子先天性心臟病的困擾,看到這樣的新聞既心酸又慶幸:心酸的是,孩子的家長也要經歷我們之前的心路歷程;慶幸的是,我家孩子經過手術已經完全恢復健康,而這位孩子能夠幸運得到治療也很萬幸。
初識先天性心臟病
沒有生娃之前,對先天性心臟病瞭解甚少。而對先天性心臟病的瞭解,都是在娃出生之後。我家娃2015年12月出生,出生幾天出院回家之後,社群醫生上門回訪,才得知孩子心臟有雜音。(如果不是這名醫生,我們到現在也不知道孩子心臟有問題,萬分感謝她)當時醫生提醒我們:到孩子六個月之後再複查一下,看看雜音的問題是否消失。
好在孩子能吃能睡,發育比較健康,當時心情也就很放鬆,常常自己勸自己:應該就是正常的生理問題,孩子大了應該就自己長好了。直到孩子六個月時,我跟老公決定帶孩子到醫院複查一下:B超顯示孩子心臟右心室室間隔缺損,診斷為先天性心臟病。
看到這個結果,我有點懵了:家族沒有心臟病史,而孕期我也很注意,特別是每次孕檢都是正常的,為什麼孩子會出現先天性心臟病,當時怎麼也想不明白。
還好缺損不是太大,不影響孩子的正常發育,醫生當時給出的建議是:再觀察觀察,等孩子大一點再看看。
關於手術的糾結
等到孩子兩歲多的時候,再複查心臟彩超,雖然缺損沒有變大,但是也沒有長好的趨勢,而且又出現了主動脈瓣脫垂的症狀,這個時候本地醫生給出的建議是手術治療。我跟老公內心是有點拒絕讓孩子手術的,總是期望出現一個很厲害的醫生,給一個不手術就能治療的建議。所以,2018年秋天的時候,我們帶著孩子去了北京兒童醫院一趟,再次做過彩超之後,當時的專家也是建議儘快手術。
最後,我跟老公商量帶著孩子回我們當地手術,畢竟不是什麼大手術,而且我們當地的醫療條件也還不錯,醫療保險方面和照顧孩子人手上都要佔優勢。跟本地醫生聯絡之後,選擇了在2018年10月,孩子兩歲多不會有太深記憶的時候,給孩子做手術。
手術前後
當時醫生給出的手術方案有兩種:一種是介入治療,創傷比較小,孩子恢復比較快,不受罪;第二種是修補法,從孩子腋下開口手術治療。手術過程中,介入治療失敗,醫生最終還是選擇了修補術。
從我把孩子送進去麻醉到手術中,最後到手術結束孩子被送進PICU大概有三個多小時的時間。(孩子手術後,需要特別的護理,所以必須在重症監護室護理一天)等待手術的過程,感覺所有的時間都靜止了,外界的一切都顯得不那麼重要,只是機械性地盯著大螢幕,看手術進展到哪一步,等到手術結束的那一刻。時間很漫長,內心又很焦灼,只能在心中無數次的祈禱:一切順利,孩子健健康康就好。
手術後恢復
手術在下午三點左右結束,而在第二天下午差不多同樣的時間,孩子可以從重症監護室轉移到普通病房。我跟孩子爸爸等在重症監護室門口,待孩子被推出來時,看到孩子瘦瘦的小臉,迷糊的眼神,真的是心都要碎了。因為之前手術麻醉,再加上在安靜的重症監護室待上一天,孩子經歷了什麼,真的無法想象。
術後恢復期,孩子身上插的導流管、導尿管拔掉還需要幾天。等孩子甦醒之後,伸著小手很想讓抱抱,但是無奈身上有管子,不能完全把他抱在懷中。只能由我半抱著他,安慰安慰他,躺在他的旁邊,緊緊抓著他的手讓他慢慢放輕鬆。
因為孩子從手術前幾個小時就不能再進食,而在手術之後在重症監護室的時間也是基本上沒有吃什麼東西的,餓了兩天,所以精神恢復之後,就會特別特別餓,簡直就跟餓狼一樣。但是,也得給他控制量,哄著他慢慢吃,少吃一點。
手術後大概三天,先是拔了尿管,然後隔兩天拔了引流管,孩子就能下床活動了。牽著他瘦瘦的小手在樓道里走動,看著他開心地向我跑來、對我笑,感覺恍如隔世。
手術後大概一週,終於可以出院了。在家休養了幾個月之後,孩子順利地上了幼兒園。醫生要求的每年一次的彩超複查,我們也都照常做了,結果也都是跟正常小孩心臟一樣,能跑能跳。
如今,孩子已經快六歲了,跟別的孩子待在一起,生長髮育沒有什麼區別。而問他對當時的手術有沒有什麼記憶,他搖搖頭,好像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如果不是看到關於幼兒先天性心臟病的新聞,我也幾乎忘記了曾經的經歷。跟那些一直健康的孩子相比,我們家孩子身上的疤痕證明曾經他受過的罪;但跟那些病情比較嚴重的孩子相比,我們又何其的幸運,不用經受多次手術,也沒有復發的風險。
有人說:孩子就是自己的命!有了孩子之後,才更明白這句話代表的含義,特別是在孩子生病不舒服的時候,恨不得讓自己去承受所有的苦難。
而相比較孩子的健康來說,他的學習好壞,能不能當第一,能不能成為別人羨慕的物件已經不重要了。
在孩子病癒之後,對於孩子的期盼永遠是:希望你健健康康、開開心心長大,有快樂的童年,有幸福的生活,足矣!
┄┄┄┄┄┄┄┄┄┄┄┄┄┄┄┄┄┄
關注【沐媽育兒曉說】,聊聊育兒那些事兒,沒有大道理,只有小感觸,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