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組裝主機還是買現成品牌主機?
隨著電腦行業領域的發展,這行業的水也越來越深。品牌電腦整機質量難免會層次不齊,部分整機選材優異,但也存在個別利益燻心的不良廠家,選材就沒有那麼用心;
一般會選擇組裝機的朋友應該差不多都是行家或者有行家裡的朋友,正常情況下都可以為組裝電腦選到較好的配件,而且如果遇到硬體不相容的問題就很麻煩啦,電腦小白慎重!
二、從價效比角度
這裡給大家解釋一個誤區,很多剛入行的朋友都覺得組裝機的價效比一定比品牌機的高,正確的思維開啟方式是,組裝機的高人之處就是可以自由組裝,根據自己的切身需求合理分配應有的資源配置。
而對於品牌機來說,就是“身不由己”,配置都是固定的,多多少少做不到物盡其用,可能會存在cpu或者gpu過剩,其實這樣往往就會將預算浪費。
三、從價格角度
一般情況下,同樣檔次級別的配置,組裝機的價格想比品牌機的要便宜很多,價效比高是組裝機吸引人的優勢之一,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品牌機會比組裝機穩定,畢竟品牌機的各種相容性都是有嚴格要求的,透過測試才可以流入市場。
四、從售後服務角度
由於品牌機是由廠家整機安裝,為了獲得市場口碑以及良好的陰雨,給使用者足夠的安全感,都會帶有比較完善的售後服務制度,當你電腦發生故障自行又解決不了,就可以申請售後由廠家處理,省時又省力。
相比整機,組裝機是透過自行購買的配件來完成,出問題只能根據對應問題源的出處去找廠家,相對就比較費時費力。
CPU、顯示卡、記憶體、螢幕選購技巧
CPU是一臺電腦最核心的硬體,所以選購一個優質的CPU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電 腦 CPU如何挑選?這裡為大家介紹下 電腦小白選購CPU注意事項 ,一起來看看。
1、核心數量是不是越多越好?
這是很多使用者較為普遍的一個想法,認為CPU的核心數量越多,其效能就越強,但其實並不能一概而論。對於一款處理器來說,重要的引數除了核心數量之外,還包括是否支援超執行緒技術、預設主頻、最大睿頻、是否支援超頻等引數。
比如同一廠商的一款原生六核六執行緒的處理器,即使是在相同的主頻下,效能並不一定強過同系列四核八執行緒的產品。
因此,在選購處理器的過程中,只通過核心數量來判斷一款CPU的好壞是不科學的。需要注意的是,由於產品的架構不同,Intel和AMD對於處理器的主頻標準是不一樣的,不能直接用於橫向比較。
2、CPU是不是一分錢一分貨?
雖然從整體來說價格越高的CPU,其綜合性能就越好,但因為CPU市場存在著競爭關係,Intel和AMD不斷地針對競品推出相應新品,尤其是對於AMD來說,價格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項優勢。
另外,即便是同一品牌的產品,由於產品定位和促銷策略的不同,可能也會出現一些價格更低、效能更好的產品。同時也需要結合使用者需求來決定,比如一些入門級輕度遊戲玩家如果選擇了APU產品,獲得的使用體驗就要比同價位的FX系列產品要好一些。
3、CPU應該買Intel還是AMD?
這可能是絕大多數使用者在裝機選購CPU時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就目前的產品線佈局來看,無論是Intel還是AMD,都針對不同需求的使用者推出了多款從入門到旗艦的產品。
Inel除了有我們熟悉的酷睿i3/i5/i7系列產品外,還為入門級平臺推出了奔騰及賽揚系列,以及為高階使用者推出了酷睿至尊系列處理器。
而AMD近兩年的產品線也在大幅增加,除了帶有獨顯核心的APU系列產品之外,AMD還推出了面向主流人群的Ryzen 3/5/7以及面向高階使用者的Ryzen Threadripper系列產品。也就是說,我們在選購CPU的過程中,無論選擇哪家廠商的產品,都有能夠滿足需求對應型號,不必太過於糾結。
4、CPU是否要和其他電子產品一樣,買新不買舊?
對於電子產品市場來說,一直有一種“買新不買舊”的說法,因為新品往往代表著更多的技術和功能,從CPU行業來看,雖然一些新的技術不能直接在CPU中體現出來,但卻能在新品對應的主機板中加入一些新的介面和功能。比如USB 3.1、高速M.2,DDR4記憶體等,如果使用的是幾年前的CPU,那麼這些功能是沒辦法在老主機板上實現的。
不過很多功能只是“看起來很美”,對於一般使用者來說,很多新功能根本用不上,而新品CPU往往代表著成倍增長的價格以及不溫不火的效能提升,因此對於預算較為有限的使用者來說,完全沒有必要選擇最新的CPU產品,有時候購買上一代甚至是上兩代CPU依然能夠獲得不錯的使用體驗。但是當CPU廠商架構大幅升級的時候,還是可以考慮在價格穩定之後追一下新品的。
5、CPU該買盒裝還是散片?
最後我們再來討論一下CPU盒裝與散片的選購問題。由於CPU本身的製作難度極高,因此不存在假貨或是高仿的問題,一般情況下,盒裝的散片最大的區別就是質保了,正品盒裝CPU官方質保三年,而散片往往僅由店鋪質保一年。
另外,一些型號的盒裝CPU可能還會附帶原裝散熱器,這樣就使同一款產品的盒裝與散片的差價達到了一兩百元,一些熱門高階產品的差價可能會更高。
對於購買舊系列CPU的使用者來說,還是更傾向於購買盒裝,這是因為舊款盒裝的價格已經非常合理,而散片可能會遇到二手U的情況,在使用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風險。而喜歡追新同時又對硬體較為了解的朋友則可以考慮購買散片,以獲取最大的價格優勢。
關於這個問題,還是比較容易解答的,總體來說還是要先選CPU,因為不同的CPU需要搭配帶有不同晶片組的主機板。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要有一個大致的預算比例,比如一臺8000元的整機,在選購硬體之前要大致規劃好CPU及主機板、顯示卡、儲存等裝置的預算佔比,如果CPU+主機板的預算能夠達到3000元甚至更高,那麼就可以選擇i7+Z270或是Ryzen 5/7搭配X370的組合。
7、現在買一款旗艦CPU,可以戰5年以上?
有一部分玩家在裝機選擇CPU時喜歡一步到位,比如5年前買了一顆i7-2600K,用到現在依然能夠勝任各類遊戲新作。不過從今年起,我們能夠看到Intel和AMD都加快了新品的研發速度,一款CPU戰5年可能要成為歷史了。
下圖是一個截止到目前最新的參考圖,從上到下,入門到旗艦,透過一張圖搞明白自己大概需要什麼樣的CPU。
對於很多的計算機使用者來說,現在顯示卡不管是在玩遊戲還是設計辦公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因此選擇合適的顯示卡是個很重要的事情,那麼選擇顯示卡需要注意哪些事情呢?
關於購買顯示卡,首先要知道的是隻有兩個主要的 GPU 製造商:NVIDIA 和 AMD。
然而,雖然 NVIDIA 和 AMD 是唯一的 GPU 製造商,但他們授權其他公司銷售他們的 GPU。華碩、技嘉、EVGA、MSI 等公司銷售自己的顯示卡,上面有 AMD 或 NVIDIA GPU。
這些公司通常在其顯示卡上提供不同的冷卻解決方案、時鐘頻率和軟體。因此,雖然不同經銷商的顯示卡的 GPU 可能相同,但散熱和軟體(以及效能)可能會有所不同。
哪家公司生產更好的 GPU?
重要的是要注意,如果並不想透過支援哪家公司的產品來選擇GPU的話,那麼GPU效能是唯一的目標,那麼價效比將成為你選擇顯示卡的最大決定因素。
NVIDIA 目前擁有全線價效比更高的顯示卡。
但是,顯示卡價格經常變化,顯示卡效能有很多不同的層次。在某些層級上,基於 NVIDIA 的顯示卡將為您提供更好的價效比。在其他層,它可能是基於 AMD 的影片卡,可為您提供最佳的價效比選項。
因此,對於哪家 GPU 製造商是最佳選擇,確實沒有一個答案。這實際上取決於您的預算是多少以及在您購買顯示卡時有哪些交易/銷售。
哪個經銷商生產最好的顯示卡?
除了想知道 AMD 和 NVIDIA 之間誰更好,可能還想知道哪家顯示卡經銷商提供最好的顯示卡。
因此,對於哪家經銷商生產的顯示卡最好的答案類似於 AMD 和 NVIDIA 之間誰更好的答案:這實際上取決於當前的價格。
目前,消費顯示卡市場有點混亂。加密礦工耗盡了庫存,價格已升至歷史新高。然而,即使在加密挖掘損害影片卡市場之前,特定卡上的影片卡價格也在不斷波動。
在某些日子裡,可能會發現 EVGA GTX 1060 6GB 顯示卡售價 2000元。第二天,同一張卡可能會漲到 2300 元,但技嘉的 GTX 1060 6GB 顯示卡跌至 1849元。
而且,除此之外,您可能會發現一家零售商與另一家零售商的價格完全不同——尤其是如果一家零售商正在進行促銷活動。因此,貨比三家並檢查價格是個好主意。
這裡是最受歡迎的顯示卡經銷商的快速列表:
華碩
EVGA
微星
技嘉
索泰
藍寶石
訊景
如果選擇了所需的 GPU並且預算有限,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選擇上述品牌之一中最便宜的選項。是的,更昂貴的選項可能會帶來更高的時鐘頻率或更好的冷卻。然而,基本型號顯示卡與具有更高時鐘頻率和更好散熱的型號之間的真實遊戲效能差異並不總是顯著的。
因此,如果有更大的預算,並且想要購買帶有高階散熱器的顯示卡,那麼一定要多花些錢。
但是,如果沒有無限的預算,則可以透過選擇最便宜的選項來節省一些錢,或者可以使用系統中其他元件的成本差異。
2. 你玩什麼遊戲來決定你選擇什麼樣的顯示卡
另一個決定你應該獲得什麼樣的顯示卡的重要因素是你玩的遊戲型別。
理論上,這個概念是如果你玩圖形密集型遊戲,你應該獲得更強大的顯示卡。
《巫師 3》、《絕地求生》、《戰地 1》和 VR 遊戲等遊戲將需要比英雄聯盟、Dota 2、Minecraft 等遊戲更好的 GPU。
因此,如果是玩要求不高的遊戲的人,則可以透過選擇更實惠的入門級顯示卡來節省一些錢。另一方面,如果要玩那些圖形密集型遊戲,那麼需要確保獲得更高階的影片卡。
3. 顯示器的解析度/重新整理率是多少?
除了玩的遊戲型別之外,考慮遊戲的解析度也很重要。
顯示器的解析度越高,每幀需要渲染的畫素就越多。而且,每幀需要渲染的畫素越多, GPU 就越難工作。或者,換句話說,遊戲變得更在更高的解析度要求較高。
如果正在自己組建遊戲計算機以便可以在 4K 顯示器上玩遊戲,將需要確保獲得高階顯示卡。另一方面,如果計劃是隻在 1080P 顯示器上玩遊戲,可以透過選擇價格較低的顯示卡來節省一些錢,該顯示卡仍然可以輕鬆地在 1080p 顯示器上處理遊戲。
不過,這裡要注意的是,如果打算將來升級到更高解析度的顯示器,並且現在有錢購買更高階的顯示卡,那麼這可能是最佳途徑。這樣,當獲得更高階的顯示器時,就不必升級顯示卡以適應它。
解析度
說到顯示器解析度,如果在市場上購買新 GPU,還需要考慮顯示器(或計劃購買的顯示器)的重新整理率是多少。
就像每幀渲染更多畫素對 GPU 來說更加費力一樣,同樣,也迫使 GPU 每秒渲染更多幀。
高重新整理率顯示器當然可以提供更流暢的遊戲體驗。但是,它們也會迫使顯示卡更加努力地工作。
因此,如果想為競技遊戲打造一款高階電腦,並且需要高重新整理率顯示器以獲得優於對手的優勢,那麼可能需要一款能夠容納更高的重新整理率。
4. 相容性
就像需要確保處理器和主機板以及的主機板和機箱能夠協同工作一樣,還需要確保顯示卡能夠與其他元件一起工作。
而且,實際上,當我們談論顯示卡相容性時,需要檢查兩個主要事項,以確保顯示卡能夠與零件清單配合使用:電源和機箱。它們是檢查並確保顯示卡相容的主要元件。
5. 系統平衡和瓶頸
第一次組裝電腦的人犯的一個常見的PC組裝錯誤是,他們在顯示卡上相對於其他元件的支出過高或過低。例如,為處理器支付2000元或更多,然後為顯示卡支付約700元。或者,為顯示卡支付2500元,為處理器支付約650元等。
在這些情況下,有可能在系統中產生瓶頸。這意味著在大多數情況下(尤其是遊戲),2500元的顯示卡與650元的處理器搭配時無法發揮其全部潛力。現在,有某些情況下它是好到超過或低於支出圖形卡。
而且,在組建自己的計算機時,術語“瓶頸”可能被過度使用了。但是,如果沒有明確的原因導致顯示卡支出過高或過低,最好嘗試在零件清單中取得某種平衡,以免在系統中造成任何瓶頸。
選取記憶體條的方法
1、確定自己對記憶體的需求
對於電腦來說,更多的是要側重於某一效能方面的需求,比如有人喜歡玩遊戲,也有人想要用電腦來進行辦公,所謂不同的需求就決定了對記憶體的不同選擇。通常情況下,對於玩遊戲的使用者來說,可以適當將記憶體選擇大一此,另外最好選購一個獨立顯示卡,這樣就可以有效減輕記憶體和CPU的負荷。
2、根據硬體的相容性來選擇
由於硬體生產廠商眾多,導致不能品牌記憶體產品之間存在不同的相容性。因此在選擇時應根據主機板的支援情況來決定。首先就是需要根據主機板的引數來確定要購買的記憶體的型別。
開啟機箱,檢視主機板的詳細資訊。主機板上一般會有詳細的型號,根據這個型別,就可以在相關的網站上查詢與主機板相對應的一系列引數資訊。
顯示器的主要引數有這些,也是我們在選擇顯示器需要著重看一下的。顯示器的引數包括解析度、重新整理速度、畫素點距、介面、面板型別等等。
1、解析度:
我們在選擇顯示器的時候考慮最多的就是螢幕解析度這個引數了,它代表著顯示器顯示時的清晰度。解析度以畫素點為單位用橫向和縱向的畫素點的數量來表示解析度,在螢幕尺寸一樣,畫素越高顯示就越清晰。但畫素越高對顯示卡硬體的要求也就越高,目前的主流解析度有1080P、2K、4K。
2、重新整理率:
每一個動畫都是有圖片一張張重新整理來實現的,那螢幕的重新整理率表示一秒鐘重新整理多少畫面。目前顯示器的重新整理率有60Hz、120Hz、144Hz,重新整理率越高則畫面顯得更加順暢細膩。這個引數也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對於遊戲黨、超清影片的人來說,需要考慮體驗感。
3、畫素點距:
畫素點距也是顯示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硬體指標,它其實就是顯示屏色準。色準,就是色彩精準度,是指顯示裝置顯示的色彩精準程度。在任何相同解析度下,點距越小,影象就越清晰。
4、顯示屏介面:
目前的顯示器介面有VGA、DVI、HMDI、DP、Type-C等等,早期最多的時VGA和DVI介面,但HDMI和DP介面成為當代主流。小夥伴在選擇顯示器時需要考慮一下電腦的介面是否匹配!
5、面板型別:
IPS面板就是所謂的“硬屏”,目前主流熱門的面板型別,我們用手按上去螢幕不會出現明顯的波紋,可視角度廣,響應速度與色彩還原均不錯,但漏光會有點問題;
VA面板的正面對比度較高,可視角度也不錯,但是相比IPS略差,並可能出顏色顯示不均勻的情況;
TN面板屬於“軟屏”,用手按下去會有“水波紋”,可視角度差,由於成本相對比較低廉,一般使用在入門級顯示器上。不過它的優勢是容易提高響應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