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價格區間很大,從幾百元到上萬元不等,每個價位段都有許多可以選擇的超值手機,而最讓人疑惑的是2000多和5000多的手機,都被稱為旗艦機,而且很多機型甚至都可以流暢使用兩三年,那麼它們到底有什麼區別呢?相差3000元的價格,這錢花得值嗎?
其實多花3000元購買的旗艦機並不是交智商稅,因為理論來說,更高的價格會得到一些附加功能,體驗會更好,仔細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有三大不同。
1、機身做工不同,5000多的旗艦機不會使用塑膠材質
在5000多的旗艦手機上,我們幾乎不會看到“塑膠”這兩個字眼,不會有塑膠中框或塑膠背板,大多數5000多元的旗艦機都是玻璃背板,更為高階或者用料奢侈的手機會選用陶瓷機身,所以手感上也會更好。
不過由於5000多元的旗艦機,用料更好配置更全面,所以機身重量也要比2000多的旗艦機更重,基本都來到了190g以上,比如榮耀Magic3Pro、華為P50、小米MIX4等等。
2、螢幕材質不同,5000多元的旗艦機螢幕體驗更好
螢幕是除了CPU之外,第二個最重要的硬體,很多2000多元的旗艦機會選用走量的螢幕,比如Redmi K40、realme GT Neo2、榮耀50等等機型,這些手機的螢幕如果不對比,大部分消費者看不到差異,但是如果和5000多元的旗艦機放在一起對比,就會發現亮度不同、色彩鮮豔程度不同、顯示黑色時一個發灰另一個則是黑到極致。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一些2000多元的手機,為了節省成本會考慮使用去年的螢幕,比如iQOO Neo5活力版、一加9R等等機型,儘管螢幕素質不算低,但這種做法已經表明廠商是為了節省成本。
3、影像引數不同,5000多元的旗艦機不會考慮湊數鏡頭
除了螢幕配置不同之外,影像也是2000多元和5000多元手機最大的區別,2000多元的手機很多都會考慮使用湊數鏡頭,比如200萬、500萬鏡頭,說實話這些鏡頭對影像的體驗並不大,有和沒有沒什麼區別,但是5000多元的旗艦機則不同。
5000多元的旗艦機每一顆鏡頭都很實用,比如vivo X70 Pro+、OPPO Find X3 Pro、華為P50、華為Mate40 Pro等等機型,每一顆鏡頭單拎出來都可以有不錯的成像效果,在5000多元的手機上,我們幾乎不會看到200萬湊數鏡頭的應用,如果有那這款手機建議繞行。
總而言之
2000多元的手機和5000多元的手機,在效能表現上可能都差不多,但是在螢幕、用料、影像這三大領域,差異還是比較大的,更高的價格可以讓廠商有成本堆料,而2000多元的手機受限於成本控制,能提供極致的效能已經不錯了,所以花費5000多元買旗艦機並不是交智商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