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9年,蜀漢名將關羽為了策應劉備在漢中取得的優勢,趁著曹魏在漢中新敗之際趁勢北伐荊州,當時荊州附近只有曹操集團的少量兵力,面對關羽北伐的軍隊根本無法持久。
為了救援曹仁,曹操派出了上將於禁率領幾位大軍前去支援曹仁,哪知道當時荊州正值雨季,于禁到達襄陽的時候漢水暴漲,而於禁的部隊又處於漢水下游,關羽利用了天時地利方面的優勢趁機“水淹七軍”,此戰讓關羽名聲大噪,也成就了其“威震華夏”的威名。
關羽的此戰在這之後被歷代兵家廣泛運用,不過因為這需要天時地利,所以這“水淹七軍”就如曇花一現般的存在於歷史上,直到一千多年之後,新中國又一位名將利用這招“水淹七軍”,這一仗打的美軍抱頭鼠竄。
這位開國名將就是志願軍十大王牌之一的39軍吳信泉中將,此次戰役也讓聯合國軍李奇微都讚歎志願軍的戰術,仗原來還能這麼打?
1950年12月31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發動了“第三次戰役”,挾第一、第二次戰役勝利之威的志願軍在第三次戰役之中突破了“三八線”,並開進到了“三七線”附近,而這次戰役之中最大的戰果則是志願軍解放了漢城,這是中國人民自1840年鴉片戰爭一來第一次攻陷異國首都。
這次戰役極大鼓舞了中國人民對抗美帝的信心,一時之間一掃在抗美援朝初期對美軍的那種擔憂,甚至國內的大部分指戰員也要求志願軍繼續朝著縱深穿插來獲取更大的勝利。
雖然志願軍戰果連連,可是這背後卻隱藏著巨大的危機,第三次戰役相比前兩次戰役來說,雖然政治意義巨大,可是從軍事層面來說戰果和前兩次比較差了不少。
而且,更主要的是,此時志願軍由於連續作戰已經疲憊不堪了,由於戰線拉得太長,後方的補給物資和彈藥根本得不到及時的補充。
更主要的是,當時志願軍正處於南韓境內,南韓軍隊在撤退前為了拖垮志願軍更是採取了“堅壁清野”的方式,志願軍想就地解決後勤補給的這條路線也被“聯合國軍”斷了。
面對這巨大的危機,志願軍副司令員韓先楚上將首先發現了危機,他立馬將前線志願軍的情況彙總並報告給了彭老總。
彭總在得知了前線的實際情況之後,也從實際情況出發決定就地休整,待後勤運輸到了之後再和美軍交戰。
然而,時任“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根本不甘心失敗,就在第三次戰役結束不久,麥克阿瑟發起了“第四次戰役”,其目的就是想趁著志願軍立足未穩之際重演一次“仁川登陸”的陰謀。
面對麥克阿瑟的咄咄逼人,志願軍對此採取了“西頂東放”的戰術,再一次發揮志願軍的優勢和敵人鏖戰,在漢江,志願軍第50軍和38軍頑強阻擊“聯合國軍”的進攻,挫敗了麥克阿瑟的陰謀,而在前線的志願軍則也因此得到了喘息之機徒步有序的後撤。
看著自己的圖謀並沒有擊敗志願軍,麥克阿瑟氣急敗壞地向世界宣告:‘要發動全面戰爭。’
麥克阿瑟的這一番驚人言論讓遠在白宮的杜魯門嚇了一跳,於是他立即撤換了麥克阿瑟,讓時任第8集團軍司令官李奇微接替麥克阿瑟的指揮權。
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此時李奇微剛剛接替麥克阿瑟的職位,便想完成麥克阿瑟未完成的戰略構想,利用美軍的機械化軍團來擊垮志願軍一部。
而李奇微也特地派出了在此前的“長津湖戰役”之中被打殘的美陸戰1師的第3團。
而在另一邊,時任39軍司令員吳信泉也接到了任務,他奉命阻擊這支部隊,給其他兄弟部隊的撤退爭取時間。
此時39軍也剛剛從前線戰場上撤下來,前幾次戰役中,39軍頑強作戰給予了敵軍重大打擊。
可是志願軍戰士畢竟是人,連番作戰下來39軍戰士也是疲憊不堪,由於連續作戰,武器彈藥都已經見底了,部隊急需補給。
而相反美軍那邊呢?機械化兵團的推進速度很快,而且他們本身就有海陸空三位一體的火炮支援,相比志願軍來說反而更具優勢。
所以在這樣的狀態下,39軍戰士縱使戰鬥力再強,可是如果以常規方式抵擋美軍的話那麼無疑也是紙上談兵。
隨著部隊撤退到了華川一帶,看著眼前的地形,以足智多謀著稱的吳信泉突然想到了一招,而就是這個突如其來的妙計挽救了整個志願軍。
華川一帶從地利上來說沒有什麼特殊的地形,可是其不遠處就是華川湖,當地人民就藉助這湖水修建了一座“華川水庫”,看著眼前的這座華川水庫,吳信泉將軍想到了對敵之策。
此時志願軍經過連續作戰已經疲憊不堪,在這種狀態下阻擊美軍無疑是不明智的,因此就只有用非常規的作戰方式,此時吳信泉就想到了歷史上關羽“水淹七軍”的那一戰,雖然可能不會對美軍造成重大傷亡,可是卻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阻擊敵人的效果,而且漫天的湖水洩下必然會讓道路濘泥不堪,美軍的機械化部隊陷入沼澤地之中無疑會讓他們失去追擊的能力。
於是,在想到了這一條計策之後,他立即派出一支部隊駐守在華川水庫上游守住高地,防止美軍佔領,而他自己則親自帶領39軍作戰科長進行實地勘察,並詳細詢問當地工作人員水庫的情況。
在經過實際測量考察之後,吳信泉將軍發現華川水庫的蓄水量還不足以阻擊美軍的行進速度,必須要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蓄水才行。
於是他當即下令將華川水庫的12道閘門全部關閉,同時不斷派出小部隊穿插到敵後進行不斷襲擾來遲滯美軍的進攻。
相比麥克阿瑟的大膽,李奇微面對志願軍顯得要更加謹慎,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吳信泉能夠蓄水成功還多虧得靠李奇微的謹慎,否則假設面對的是麥克阿瑟的話這一奇計還真不一定好使。
要說李奇微也是身經百戰的名將,戰鬥經驗非常豐富,不過他千算萬算都沒有算到吳信泉會使用這一招,因為在西方歷史世界裡還真就沒有類似的戰例。
1951年4月9日,美陸戰1師終於到達了漢江下游附近,由於連續不斷的行軍,此時美軍也已經疲憊不堪,而周邊地勢又一覽無餘,根本見不到志願軍的影子,在這種狀態下美陸戰1師也放鬆了警惕。
可他們沒想到的是,陸戰1師的動向早已經被39軍所掌握,此時39軍已經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只等把水庫炸開就能水淹美軍。
在得知美軍即將渡過漢江時,吳信泉知道機會來了,在事前他早就已經疏散了當地的居民。
就在即將開閘洩洪的那一刻,39軍內部也有了分歧,有些指戰員為了加快洩洪的速度想要炸掉水庫,這樣不但可以阻敵前進同時也能夠大量的殲敵。
面對這一想法,吳信泉堅持只開閘放水反對炸掉水庫,而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 第一這座水庫是當地人民花錢修建的,此次戰役之後當地百姓還要在這生活,如果單單只是為了加快洩洪速度就不顧百姓死活,那麼這和那些美帝有什麼不同呢?
- 其次,加快洩洪的確可以大面積殺傷敵人,但是美軍的巨大傷亡也有可能會引起美軍的瘋狂報復,之後美軍的報復對於志願軍來說也是吃不消的。
- 其三,39軍的任務主要就是阻敵,開閘防洪已經達到目的,那麼沒必要炸掉水庫。
吳信泉將軍的想法也是大部分指戰員的意見。
1951年4月9日正午時分,華川水庫的大門終於拉開,一時間整個水庫就如同滔天猛獸一般衝向下游的美軍。
由於蓄水量充足,僅僅過了40分鐘,整個漢江水位猛漲1.5米。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奇觀”,美軍一下子就傻眼了,在“大自然”面前,坦克、裝甲車以及汽車等都顯得如此的蒼白無力,一瞬間就被這突如其來的洪水給沖走。
而這滔天的洪水不但波及到了前線的美軍,就連遠在後方的美軍彈藥和帳篷都被波及到了,霎時間美軍被衝擊的四散而逃。
從戰術層面上來說,這場洪水並不能給美軍造成重大傷亡,因為美軍現代化水平實在太高,而且當時美軍之中會水的人也不在少數,而且那些坦克雖然被水沖走,可是內部並未損害,只要經過檢修就能繼續使用。
可是問題在於,這番大水已經打亂了時間上的部署,這一切都需要時間。
當時39軍和美軍需要的都是時間,而美軍因為這次大水直接被困在水裡6天6夜,等到再次集結部隊準備追擊之時他們已經失去了追擊的最佳時間。
等到部隊再次集結的時候,39軍已經和兄弟部隊構築了新的防禦陣地併成功掩護了兄弟部隊的轉移。
靠著這一招“水淹七軍”,吳信泉中將不費一兵一卒不發一槍就有效遲滯了美軍的進攻。
至此李奇微上任後的這次戰役也以失敗而告終,只能於4月21日被迫停止北進,第四次戰役到處結束,而吳信泉此戰也成為了李奇微的噩夢,多年之後李奇微想到吳信泉這一招還是有點心驚膽戰,因為他恐怕怎麼樣都不會想到在現代化軍隊面前吳信泉居然會用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