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戰役佔據其二,功勞居首毫無疑問。”
這是對開國元帥林彪功勞最關鍵的評價,作為解放戰爭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三大戰役,林彪一人便指揮了其中的兩場,可謂是居功至偉。
對於林彪的作戰能力,就連毛主席也曾經評價:
林彪打仗又狠又刁。
可就是這樣的一位常勝將軍,卻在戰爭生涯裡輸了一場一生都無法忘記的戰爭——四平保衛戰。
可以說,這場戰役不僅是林彪輸的最遺憾、最慘痛的一場戰役,更是被杜聿明逼到差點命喪東北。
後來林彪每每想起此次戰役,都後悔萬分,承認關鍵的三點原因才導致了四平的遺憾慘敗。
那到底是哪三點原因呢?
今天的簡史檔案館就跟大家聊聊林彪為何輸在四平的三點致命原因!
杜聿明撕毀協議進攻四平
首先先來客觀評價一下四平保衛戰的得失,這場戰役的失利絕對不是主觀意義上的失敗,還有很多客觀的原因。
例如軍隊裝備問題,我軍與國民黨軍對比,在武器裝備上的確不在一個檔次,還有就是我軍在東北毫無根基,無組織無後備力量,總的來說,在客觀條件上,我們是完全比不過國民黨的。
1946年初,蔣介石在美國佬的支援下,開始肆無忌憚的進軍東北,企圖將東北盤下,變成自己的有生力量。
在美援之下,東北的瀋陽、長春等大城市已經落入蔣介石之手,此時雄踞在東北的國軍大約已有30餘萬人。
毛主席自然也明白東北的重要程度,所以早在之前,四平與本溪等城市也被我軍控制著,為了加強對東北的控制,毛主席專門派遣了林彪與羅榮桓前來主持大局。
可是面對實力雄厚的國軍,林彪與羅榮桓常常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之感,雖然四平等城市還在我們手中,可若是動起手來,守不守得住是完全不敢妄下斷言的。
四平的重要性,就算毛主席不說,林彪也能感知一二。
常言道:
得四平者得東北!
四平的地理位置相比較其他城市實在重要得多,不僅是連線東西南北鐵路的交通樞紐,更重要的是四面環繞著長春、瀋陽、通化等地,是絕對的軍事重鎮。
因此,四平必須要守住。
毛主席也下令讓林彪“爭取時間,等待停戰的到來。”
林彪雖然倍感艱難,但也只能拼命守住。
可國民黨豈是講信用之人?
表面和你握手言和,實際上為了完成“獨霸東北”的野心,蔣介石早就下令讓杜聿明開始偷偷進攻四平。
於是1946年4月初,杜聿明不顧停戰協議公然翻臉,集中了大約11個師的兵力,準備從瀋陽地區的南北兩個方向同時向本溪和四平開始進攻。
杜聿明既然敢出手,那就是勢在必得。
因此杜聿明專門派出了有著“天下第一軍”的新1軍出戰,還有第71軍,並且還為這兩支軍隊配備了新一色的精良美械,而我東北民主聯軍雖然裝備稀缺,實力不均等,但也只能開戰了。
說白了,杜聿明開戰也是奉了蔣介石的命令,而林彪堅守四平也是毛主席的戰略,此刻開戰,大家其實都心知肚明:
停戰協議達成前,誰佔領的地方就是誰的。
在這種情況下,四平的歸屬問題成了敵我雙方的共識,一個勢在必得,一個嚴加死守。
先出手的是杜聿明,杜聿明作為國民黨中的黃埔一期高材生,作戰向來很有自己的見解,杜聿明明白,四平重要,必定難攻,
所以杜聿明並不打算先打四平,反而是把方向放在了本溪的身上,拿下本溪,再全力進攻四平,說白了就是掃清一切障礙只針對四平!
因此在四平保衛戰打響之前,杜聿明利用調虎離山之計晃了林彪一番,林彪只顧得上四平,全然沒有將本溪作為重要節點,果不其然,杜聿明隨即派遣新6軍攻克了本溪。
林彪沒有想到,所以本溪被攻克之後,林彪的壓力倍增,只能更加嚴防死守四平,可林彪的心裡,已經開始有了異樣。
黃克誠質疑林彪決策
什麼異樣?
林彪其實早就不想守著四平了!
毛主席一直給林彪致電說道國共和談就在一兩日,請堅守住四平。
可是林彪卻完全不贊同毛主席的看法,毛主席畢竟不在戰場,面對當前形勢只能靠著想象來佈置戰略。
可是林彪是第一線的,我軍的實際情況根本無法支撐這場四平保衛戰,林彪打仗向來是精打細算的,此次四平保衛戰的細節,林彪早就熟爛於心,雙方實力不對等,還要進行硬碰硬,這隻會導致我軍不利,奇蹟什麼的是絕不會出現在這個戰場上的。
所以,林彪內心的想法就是:
主動退出大城市,儲存實力,發展根據地再壯大部隊,隨後再實施最經典的“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再奪取城市。
林彪的想法現如今看來是沒有錯的,面對實力不均等的硬碰硬,避其鋒芒才是第一選擇。
而且最關鍵的是,林彪是在硬碰硬上吃過苦頭的。
當初在紅軍長征初期的血戰湘江一戰,血流成河的場景至今印在林彪的腦子裡,那次硬碰硬的突圍,導致的結果就是8萬人變成了3萬人。
不誇張的講,屍體堆成了山,湘江水變成了血,林彪每每想起一排排屍體的場景,都不由得淚流滿面,無法自抑。
因此林彪經歷過此次教訓後,是堅決反對硬碰硬作戰,後來的屢次戰鬥,林彪都選擇伏擊戰和迂迴包抄戰術,例如平型關大捷等,這是全體四野戰士的認同。
黃克誠也是一樣!
黃克誠同樣不支援死守四平,和林彪的看法如出一轍,可是黃克誠不知道林彪的真實想法,於是發生了矛盾。
在黃克誠分析局勢後,決定向林彪建議撤退出四平,於是發電道:
我軍應該主動放棄四平,分散到中小城市和鄉村建設根據地中去,而不是應該在條件尚不具備的情況下與敵人硬拼。
可是林彪有口難言,他既不能違背毛主席的命令,又不能提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所以在黃克誠連續給林彪發了數十份電報後,依然沒有回電給黃克誠。
黃克誠開始質疑林彪的決策,心裡也變得極為不滿。
可是黃克誠哪裡知道,林彪此刻才是那個最可憐的人,前有毛主席催促死守四平,後有黃克誠反覆致電質疑。
林彪心裡的苦,誰又能真正理解?
說罷,延安方面再次來電:
停戰協議之簽定為期似不甚遠,望我東北全軍努力奮鬥,克服困難,爭取勝利。
中央一直強調,黃克誠一直質疑,林彪只能默默承受一切,又不能多和黃克誠解釋中央戰略意義,又不能評論中央決策。
林彪這次算是冤大頭了。
林彪被黃克誠嚴厲批評
這邊林彪還在猶豫堅守四平的正確與否,那邊的國民黨已經手腳麻利地開始繼續惡化著這場戰鬥。
不久,廖耀湘也帶著新6軍加入了戰場,這下新1軍、新6軍和第71軍三箭齊發,即使強如林彪,也感覺到岌岌可危。
四平越來越守不住了,國民黨部隊眼看就要開啟缺口衝進四平,黃克誠再也無法忍受心中的怒火,直接致電中央,大致內容如下:
“我戰鬥部隊人員消耗過半,戰鬥力已經減弱,倘若國民黨將重武器搬上來,別說四平難守,就連長春也會岌岌可危。如果停戰能夠儘快實現,那堅守四平、長春有必要,但若是無法實現,長期堅持下去必定會喪失兩地,消耗殆盡部隊實力。不如讓出長春,求得一時停戰,藉此來爭取時間,休整主力,鞏固東滿根據地,以待來日決戰。”
黃克誠字字珠璣,實在情真意切,可是此刻的中央正忙著與蔣介石和談調停,處於談判的最關鍵時期,無暇也不可能回電黃克誠。
經過近一個月的四平保衛戰,東北民主聯軍已經傷亡大約8000餘人,四平的防線也已經破開一道傷口,就差國民黨大舉進入了。
一直沉默的林彪終於決定撤離四平,不過林彪明白在撤退之前一定要給中央一個交待,於是在5月18日撤離四平之時,林彪致電中央:
“敵以飛機、大炮、坦克車掩護步兵猛攻,城東北主要陣地失守,無法挽回。守城部隊處於被敵切斷的威脅下,現決定退出戰鬥。”
這一戰 ,損失實在慘重,黃克誠的井岡山老部隊,只剩下3000餘人,萬毅的13000餘人,也只剩下5000人。
黃克誠自然不會放過林彪,於是在撤出四平的第一天,黃克誠就怒氣衝衝地上門來批評林彪:
“為什麼不早點從四平撤離?部隊主力遭到如此嚴重的損失如何交待?”
林彪向來沉默寡言內向,任憑黃克誠批評質問也默不作聲還口,黃克誠也逐漸不解。
直到多年後,黃克誠才明白其中的原由,倍感歉意,只不過委屈了林彪,白白受了兩方的氣。
林彪怒殺叛徒王繼芳
值得一提的是,其實原本林彪撤退時,傷亡可以再小一點的,只因為出了一個叛徒,才導致瞭如此大的傷亡。
這個叛徒就是原東北民主聯軍作戰科長王繼芳。
5月18日,林彪在決定撤退之後,已經安排好了撤退計劃,本來是可以井然有序無人察覺的撤離,但是卻被杜聿明發現,開始追擊我方,雖然後來跑到松花江以北的時候已經安全,可還是造成了非常大的傷亡。
這其中,就是王繼芳在搞鬼。
說起來,這王繼芳也算是林彪看著長大的,也是一個參加過長征的老革命,在過草地爬雪山的時候,大家都輪流揹著這個小鬼頭,才得以保住一命。
可沒想到,王繼芳人畜無害的外表下,卻擁有著一顆骯髒心腸。
5月18日當晚,部隊準備撤退時,忽然發現不見了王繼芳的身影,大家以為是不知道去哪裡忙了,也沒有當回事兒。
可是正當撤退時,杜聿明卻帶人追了上來,林彪急忙率部全線撤離,可是撤退的途中,林彪越來越覺得奇怪:敵人怎麼敢這麼大膽的追在我們後面跑?就不怕我們回頭反攻嗎?
雖然後來林彪率部跑到松花江附近,算是解除了危機,但是撤退路上的損失依然不小,後來林彪下令嚴查,才知道:
原來在當晚我軍撤退的時候,王繼芳不見是因為是去了國民黨營內,這次叛變,王繼芳早有預謀,專門帶著林彪撤退的計劃以及情報來見杜聿明,這正是杜聿明求之不得的。
所以不難解釋,杜聿明為何會知曉林彪的撤退路線,並且敢追在身後斷不鬆口,那是因為杜聿明知道林彪的一切計劃,自然十拿九穩。
至於王繼芳叛變的原因也很簡單:為了一個女人。
王繼芳在戰鬥中與國民黨三青團的一個女區隊長相愛,為了與這個女人在一起,王繼芳毅然決然地背叛了共產黨,為了表現誠意,王繼芳偷偷收集了我軍的電報密碼,部隊番號,實力情況和撤退計劃等等。
而且在當晚我軍撤退時,王繼芳悄悄開走了運送電臺的吉普車,使得我軍直接丟失了最重要的電臺,正因如此,林彪在到達松花江之後,一直都無法與中央聯絡。
而王繼芳在背叛我軍之後,當即受到廖耀湘的舉薦,變成了國民黨中的少將參議,後來甚至還到過沈醉以及毛人鳳的麾下效力,可以說是無恥之極。
林彪得知王繼芳叛變後,憤怒至極,連忙找到王繼芳的上級李作鵬詢問,可是李作鵬毫無察覺,林彪掀翻桌子怒罵:
“應該把你們都拖出去槍斃!”
眼見林彪如此憤怒,大家急忙為李作鵬求情,這才免了李作鵬被牽連之罪。
不過,賣主求榮叛國之人,從古到今有什麼好下場嗎?
王繼芳既然選擇了這條路,那必將為這條路付出代價。
1949年,人民解放軍在解放大西南的時候,二野的部隊成功地在重慶抓捕到了王繼芳,後來二野將這個小人又交到了四野的手上,四野將王繼芳押解至武漢,經過審判後,王繼芳直接被當場槍斃。
這就是叛徒的下場。
林彪總結四平慘敗的三點原因
其實站在客觀的角度來看待四平保衛戰,也並不是一場輸得非常徹底的一場戰鬥,任何戰役,只要有負的一面,就有正的一面。
例如四平保衛戰也是一樣,雖然損失重大,乃共產黨不可忘卻之傷悲,但是從積極的方面來講,我們也贏得了整補軍隊和建設東北解放區的時間。
細想一下,如果林彪沒有這段時間的沉澱與休整,怎麼可能打出遼瀋和平津這樣的戰鬥呢?
對於四平保衛戰,善於分析的林彪也總結了這場戰役失敗最關鍵的三點原因:
第一、低估了國民黨的軍隊實力。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原因,戰爭場上瞬息萬變,其實打不打我們都應該做好準備,防守沒有出路,更多是應該學會主動出擊。
面對國民黨新1軍、新6軍和第71軍的進攻,我們顯然低估了對方實力,尤其是新6軍的加入,不僅讓我軍的反擊計劃直接胎死腹中,而且打破了我軍3縱的防線,更是直接導致了四平戰敗。
可以說,這出乎了林彪的意料,防線被衝開是四平無法堅持的最重要原因,敵人強大是一回事,林彪沒有重視也是事實。
不過事有利弊,林彪因為經歷了這次教訓才將各路集結來的弱軍,成功壯大為不輸國民黨“五大主力”的王牌。
第二、不應該對和平談判抱有太大期望。
這和蔣介石有莫大的聯絡,說到底,我們實在不應該把和平共存的心願放在這麼一個野心勃勃的人身上。
馬歇爾對於和平的努力調停,顯然我黨是抱有希望的,但是蔣介石卻壓根沒有聽進去,只想著擴大自己的利益,不放棄自己的野心。
結果就是我方一直期盼和平到來,停止內戰,而蔣介石卻命令杜聿明一直進攻,吃下四平。
其實假設一下,如果我方一開始就放棄了和平的想法,轉為主動進攻或者主動防守,結局又是不是會不一樣呢?
第三、叛徒王繼芳在撤退中的偷襲。
叛徒王繼芳構成的傷害,要比實際的戰鬥傷亡更讓人難過。
王繼芳參加長征時才10幾歲,大家為了保護他,經常換人輪流揹著行路,就連林彪都親自背過王繼芳,可以說王繼芳的叛變算得上是親信叛變,對我軍造成的傷害更多是心理上的痛。
實際傷亡來說,王繼芳傳遞情報給杜聿明,導致我軍資訊全部暴露,造成了我軍撤退時的傷亡,還偷走電臺,致使林彪在撤至松花江後,無法聯絡上級,更是致命打擊。
不管怎麼樣,四平保衛戰的意義還是重大的,雖然是一場失敗的戰役,但若是能從中汲取經驗,將這一塹變為日後戰役中的一智,那四平保衛戰就沒有白輸。
我想,林彪在遼瀋和平津的表現,已經向我們證明了四平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