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正式成立,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無數人為了今天付出了生命,活下來的人還要為新中國的建設鞠躬盡瘁,每當想起這些偉人,第一個會想到的是偉大的毛主席,第二個一定就是敬愛的周總理。
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勳,周恩來是一位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者,是一個優秀的思想家、出色的政治家,不僅如此周恩來總理還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外交家。
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新中國的外交絕對是重中之重,作為新中國的第一任總理,周恩來就是新中國的家長,正是周恩來挑起了外交這個千金重擔,周總理代表國家熱情的接待各國的來訪,周恩來也代表中國走出國門,同各個國家建立外交。
周總理,為人非常自信,談吐風趣幽默,而且有著非常過人的智慧,在多次同外國人打交道的時候,總有些外國的記者和外交官提出一些刁鑽的問題,但是都被周恩來總理一一化解,他用他的智慧,維護了祖國的尊嚴,保障了國家的利益,正是周恩來,才有了新中國的嶄新的外交之路
“外交”對一個國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唾棄國民黨執政時期國民政府那種屈辱的外交關係。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新中國必須奉行獨立的,自主的,和平的外交方針。在那個弱國無外交的年代,周恩來不僅是新中國的總理還兼任著外長一職。
作為總理的周恩來知道,一個國家要想在這個世界上站住腳,不遭受其他國家的欺負,必須要有強大的外交,所以在新中國成立之後,黨和國家的領導人把新中國的外交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再新中國剛剛成立之時,只有9個國家和新中國建立了外交關係。而這些國家都是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
在這之後,和新中國建立了外交關係的還有一些新獨立的國家和新中國的鄰國。這些國家包括:印度共和國、緬甸聯邦共和國、印度尼西亞共和國、丹麥王國等等。而那時候的西方各國都是跟隨自己的老大哥美利堅,站在美國的陣營之中,和新中國一直保持對立的關係。
在這種的糟糕的情況下,周恩來總理在新中國的外交政策中想出了一系列的對策,1953年12月31日,印度共和國派遣代表團前往新中國,中國曆來作為禮儀之邦,周恩來總理進行了高規格的接待,並親自會晤印度的代表團,在這次會晤中,周總理首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這項原則得到了印度代表團的高度評價和讚賞,印度代表十分認可中國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這是歷史性的一刻,這是新中國第一次提出自己的外交政策,“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代表了中國的外交態度,代表了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對和平的嚮往和憧憬,代表了中國處理一切外交事務的準則。
1954年2月28日,蘇聯、英國、美國、法國四個國家的外交部長在德國首都柏林進行協商會議,在蘇聯外交部長的提議下,決定在1954年4月舉行日內瓦會議,這次日內瓦會議的主要目的是討論朝鮮問題和印度支那問題,除了蘇聯、美國、法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會議的全過程外,其他國家的代表團分別參加各個有關問題的討論,1954年4月19日,中國政府任命周恩來總理兼任外交部長出席日內瓦會議作為中方首席代表,張聞天、李克農、王稼祥為中方代表。
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對新中國很重要,這次會議確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為五大國的地位。1955年4月18日,20多個亞洲和非洲地區的國家政府代表團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了亞非會議,這是亞洲和非洲第一次召開在沒有殖民國家參加下的會議,這次會議的目的主要是討論亞洲人民和非洲人民的切身利益。
周總理本來是不準備發表講話的,最後在一些特殊的原因下,周總理在萬隆會議發表了講話,並向全世界宣稱“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周總理發表講話之後,贏得了在場所有外交官的喝彩,周恩來用卓越的外交才華征服了在場所有的外交官,“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也贏得了大多數國家的支援,這打破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僵局。翻開了新中國外交新的一頁。
周恩來總理作為新中國第一任外交部長,在外交過程中經常發生一些有意思的小插曲,但這些小插曲都被周總理一一化解。從而展現了周總理聰明的智慧。
周總理鋼筆的來歷
這是一次重要會議後的採訪,周恩來總理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
對答如流,這個時候一個美國記者似乎注意到了什麼?他舉起手要發表講話:“你好,周總理我看到你使用的鋼筆是一支美國製造的“派克牌”鋼筆,請問你為什麼要用美國生產的鋼筆呢?是因為中國生產不出這麼好的鋼筆嗎?”這位記者在提問的口吻明顯是帶有譏諷嘲笑的。周總理在聽了,這個記者的提問後,風趣地笑了笑,然後說道:“說起這支派克鋼筆,那真是話長了,這是我的一位好朋友送給我的,我的這位朋友參加了朝鮮戰爭,這是他在朝鮮戰場繳獲的,他回國以後,把他的戰利品作為禮物送給我了。我說無功不受祿,我不想收下這支鋼筆,我的朋友跟我說,收下吧,留個紀念,這是美軍在朝鮮板門店投降簽字儀式上用過的。我覺得這支筆非常有意義,於是我就收下了貴國產的鋼筆。”
這位記者的提問本想自己會給周總理出個大難題,想讓周總理下不來臺。他的本意就是這樣。想用此話題嘲諷中國沒有美國強大,連個鋼筆都生產不出來。可惜他找錯了對手,惹了不該惹的人,他以為他面前這個總理溫文爾雅好欺負,沒想到周總理竟然如此智慧。
周總理的回答讓誰也沒有料想到,在面對這麼一個棘手的問題,竟然被周總理輕鬆給化解,而且回答的竟然如此之好,實在是讓人佩服,本想嘲笑中國和周總理的美國記者,反倒在此時成為了一個大笑話,並且還沒有反駁的力量。最沒想到的是,連自己國家的“國恥”還被周恩來總理順帶著拿出來曬了曬。
鋼筆這個故事,讓美國記者和美國顏面掃地,這件事也告訴其他國家中國再也不是那個任人宰割的國家,當然了按照美國人的小心眼程度,美國記者想讓中國出醜也絕對不是這一次。
周總理機智回懟美國官員。
自新中國成立後,正在國際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對於國際事務起
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並且中國恢復了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國際地位逐漸地顯現出來,20世紀50年代以後,中國和蘇聯的隔閡越來越多,雙方早已背道而馳。美國在經過了20多年對新中國孤立的政策後,漸漸地意識到自己對新中國的外交政策是失敗的。而在美國和蘇聯爭霸中,美國是處於下風的,在這個時候,美國不得不考慮改善和中國的外交關係,於是在中國和蘇聯關係惡化的時候,美國伸出了友誼之手。
1972年2月21日,時任美國總統的尼克松,開啟了他的訪華之旅,這是他第一次見識到這個東方巨人的魅力。尼克松訪華,標誌著自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和美國互相排斥的局勢被打破。20世紀70年代末,在鄧小平的努力下,中國和美國於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關係。從此結束了長達將近30年的不正常狀態。
但是美國人那種高高在上的心態還是讓很多國家的人不爽的,在沒有建立外交關係以前,美國也曾經就中美破冰之旅進行了多次訪談,就想乒乓球外交。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次美國代表團來中國進行訪問,其中的一個外交官員總是一臉高高在上的表情,這名外交官在見到周總理之後,非常不屑,他用奚落的語氣問周總理:“在中國這些日子裡,我發現了一個非常郵局的問題,為什麼中國人都喜歡低著頭走路呢?而我們美國人是喜歡抬起頭走路的。”這位外交官的言論就是諷刺中國人懦弱自卑,用這種辦法抬高美國的形象。
在這位官員不當言論之後,整個會場突然變得安靜了下來,全場的所有人都在等待著總理的回覆。周總理身份淡定,不慌不忙的,臉上閃爍著標誌的自信笑容,然後說道:“這並沒有什麼好奇的,中國人民一直都是踏踏實實的努力,喜歡走上坡路,所以需要低著頭慢慢的走,而美國人喜歡走下坡路,所以總是趾高氣昂的。”周總理的這番回答,可謂是酣暢淋漓,十分痛快,這句話說出了中國的發展速度,又強調了美國人的尷尬情況。文雅的談吐直擊對方的要害,讓不知天高地厚的美國官員只能靜靜地在冷風中獨自尷尬。
作為一個有著五千年曆史的中國,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以禮待客,中國人是非常講究人情世故的國家,中國人從來不會挑事,但是也絕對不會怕事。中國絕對不是你想欺負就可以欺負的國家,周總理機智的回答了記者,巧妙的回懟了美國官員,不僅維護了新中國的形象,也彰顯了大國風度。
周恩來總理沉著冷靜,心平氣和地給與對手還擊,一點沒有失態,這讓其他國家見識到了中國處理事務的方式,也讓各個國家見識到了新中國的外交風采。
每個人在生活裡和工作中,都會遇到一些人故意處處刁難你,他們期待你出醜,期待你失態,在面對這些人的時候,你應該作何打算呢?是妥協放棄,還是迎難而上呢?
聽完這兩個故事後,我們可以知道,周總理就是迎難而上的人,而且一點沒有損失紳士的風度。周總理的機智讓他們看到了今天的中國早已經不是以前的中國,從新中國宣佈成立的那天開始,就代表了一個強大的新中國誕生了。有著這樣一位鞠躬盡瘁的總理,簡直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人民的幸運。
自以為聰明的人往往是沒有好下場的。世界上最聰明的人是最老實的人,因為只有老實人才能經得起事實和歷史的考驗。-----周恩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