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風溼免疫學科的快速發展及自身抗體檢測的普遍開展,風溼性疾病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類風溼關節炎(簡稱“類風溼”)就是風溼病家族的代表性疾病,每年10月12日是世界關節炎日,查出類風溼,到底怎麼治?近日,南京市第一醫院風溼免疫科接診了一位患者,該患者誤信偏方治療類風溼,不但延誤了診治,還承受了偏方背後難言的“痛”。
今年45的劉先生因為骨關節疼痛難忍有一段日子,不僅四肢關節出現腫脹、疼痛和甚至在早晨起來後關節發緊、僵硬、活動不靈,在當地醫院診斷為“風溼病”。聽說類風溼是“不治之症”, 甚至稱之為“不死的癌症”,這可把劉先生嚇壞了。
不願意接受西醫正規治療的他“動了腦筋”,想尋求所謂“沒有副作用,能徹底除根”的好辦法,可誰知這竟是走向了一條“偏方”的不歸路。經朋友介紹,劉先生採用偏方進行外敷、火療,甚至透過棍棒敲擊以期望達到所謂“以痛治痛”的目的。然而,不僅沒有減緩疼痛,還逐漸出現關節畸形。
“門診經常看著患者拿著各種各樣偏方的藥瓶子,再看看他們無助的表情和因為耽誤正規治療而畸形的雙手,甚至糖尿病、消化道出血等各種併發症的出現,讓人感到深深的遺憾和無奈!”南京市第一醫院風溼免疫科副主任醫師蘇定雷介紹,現在風溼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溼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徵的治療手段已很成熟,有很多藥物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尤其是對於類風溼關節炎的患者來說,早期診斷、早期正規治療,可以避免關節畸形,防止併發症,如肺間質病變、骨質疏鬆的發生。
“我們常用的藥物大多能有效地控制關節炎的進展,且每個月的費用並不太高。”蘇定雷表示,由於這些藥物一般起效相對較慢,大概需要1-2個月,因此在起效前的這段時間,會先用一些小劑量激素或非甾類抗炎藥,來控制關節的腫痛,以減輕患者的痛苦。而對於那些難治性的關節炎患者,現在也有許多新型的生物製劑和靶向藥物,可以更好地控制疾病,緩解疼痛,還患者一個無痛的生活。
蘇定雷提醒,隨著精準醫學的發展,絕大多數類風溼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首先要客觀認識和麵對這個疾病,併到正規醫院接受規範的治療,切不可病急亂投醫。 否則最後不但延誤了診治,還會承受很多偏方背後難言的‘痛’。“
通訊員 章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見習記者 呂彥霖
校對 李海慧
來源:紫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