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真是太難熬了!”
提起自己的患病經歷,
41歲的林老師(化名)滿腹辛酸
——總覺得摸哪哪痛、
全身僵硬、坐臥不安,
還總感覺疲憊、失眠、萎靡不振,
可做了CT、MRI檢查,卻不見異常。
林老師被人當成是無病呻吟,
更讓她愁苦的是,
過去吃的止痛藥也不“香”了。
剛開始,林老師只是感覺頭部和腰部有些不適。
去了當地醫院,醫生按肌肉扭傷治療,給她用了消炎鎮痛的藥物。隨著時間推移,林老師渾身疼痛的症狀越發明顯,特別是右側肩關節和胸部疼痛最為嚴重。
“就像是被什麼東西狠狠按壓住胸腔一樣,動彈不得,全身僵硬,上課時是堵著一口氣在講話,嚴重時稍微抬手寫板書都痛得幾乎要昏厥過去,一節課40分鐘就要消耗掉我全部的體力。”
然而,林老師輾轉多家醫院,走遍了神經內外科、風溼科、中醫,都無法找到疼痛的病因。
望聞問切 憑藉經驗疾病立現
近日,林老師來到福建省立醫院疼痛科門診求診,在劉榮國主任醫師的幫助下,導致她疼痛的“幕後黑手”終於被揪了出來。
“劉主任透過面診,詢問我身體情況,並讓我彎了個腰,做了下體格檢查,馬上就確定我得了纖維肌痛綜合徵。”多年懸而未決的問題在疼痛科找到了答案,林老師心裡的石頭掉下來了。
據劉榮國介紹:
很多纖維肌痛症患者,其實是自身免疫能力下降、新陳代謝障礙、微迴圈灌注不良引起了廣泛性無菌性炎症病理變化,進而刺激全身軀體感覺神經和自主神經系統,導致了疼痛和各種不適感。
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治療中,劉榮國團隊為林老師安排了銀質針針刺導熱治療。第一療程結束後,她就感覺整個人渾身舒暢。兩個療程後,她可以連著上三節課了。
認識不足致臨床誤診率高
原發性纖維肌痛症在成年人中的發病率大約為2-3.3%,其中80%以上的患者為女性,女性是男性的4-7倍。
該病雖然常見,卻並不為大家所認識,因此臨床診斷率不高,治療困難,療效也很不理想。患者常常輾轉於不同的科室和醫生之間,歷經數年而得不到明確診斷。
“由於該病的臨床症狀很多,很多醫生會單獨將某個表現當做病因,有些甚至會被以抑鬱、焦慮症進行治療。”
劉榮國指出,就診疼痛科的纖維肌痛症多數週轉於骨科、神經科、康復科、中醫科等科室,接受過口服基礎藥物,或針灸、理療或者生物反饋療法的治療。
但往往療效不佳、不持久或難以耐受副作用或為中斷藥物的依賴而前來。作為疼痛科醫師如果還是按照傳統的治療手段,其結果必然失敗。
科普時間
什麼是纖維肌痛綜合徵?
纖維肌痛症是出現全身廣泛瀰漫性肌肉疼痛,並常伴有顯著疲勞、睡眠障礙、情緒抑鬱/焦慮等異常臨床表現的一組疼痛綜合徵。
為什麼會得纖維肌痛綜合徵?
目前尚且病因不明,一般和社會心理因素、疼痛傳導機制異常、疼痛抑制性遞質減少有關。
纖維肌痛綜合徵有哪些臨床特徵?
全身廣泛疼痛是纖維肌痛症的典型症狀。尤以中軸骨骼(頸、胸椎、下背部)及肩胛帶、骨盆帶等處為常見。其他常見部位為頭、上背、中背、臀部、大腿、膝、小腿、肘、腕、踝、足。
另一個特點為具有廣泛存在的壓痛點(區),這些壓痛點存在於肌腱、肌肉及其他組織中,往往呈對稱性分佈。
特徵性伴隨症狀:包括睡眠障礙、過度疲勞、心理異常。約90%的病人有睡眠障礙,表現為入睡難、易醒、多夢、精神不振。
50-90%的病人有疲勞感,常常抱怨感到太累,無法工作。心理異常包括情緒抑鬱和焦慮。不少患者伴有腸易激惹綜合徵。
以上症狀常因天氣潮冷、精神緊張、過度勞累而加重,區域性受熱、精神放鬆、良好睡眠、適度活動可使症狀減輕。
福建衛生報全媒體記者:林穎
通訊員:陳鈺濤
來源:福建衛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