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卡迪羅
1948年底,我軍在遼瀋戰役中大獲全勝,淮海、平津戰役也勝利在望,解放戰爭的全國性勝利已成定局。在勝利形勢的鼓舞下,在長江以南的皖南地區活動的三支解放軍游擊隊皖贛支隊、皖浙贛支隊和黃西支隊的指揮員,也於當年12月25日在皖南休寧縣齊聚一堂,決定將三支游擊隊合編為皖浙贛支隊。
新成立的皖浙贛支隊司令員為倪南山(1955年少將)、政委楊明(解放後任蕪湖書記)、副參謀長查富德、政治部副主任錢秋育,部隊成立後即於1949年元月初,以一個營又一個警衛排的兵力,冒著紛飛的大雪揮師南下,意圖打通浙贛線,挺進武夷山區。
皖浙贛支隊向南連續走了百餘里山路,沿途打了幾個鄉公所,還活捉了德興縣縣長範振亞。範振亞是黃埔一期生,抗戰期間還擔任過師長,解甲歸田到地方上任職。他為人非常開明,對蔣氏早頗有微詞,同時對皖浙贛支隊嚴明的軍紀和迅速的行動讚不絕口,因此他一路上幫我軍做了不少統戰工作。由於他資格老,蔣氏的地方官員也不敢把他怎樣。
1月17日,皖浙贛支隊告別範振亞後,抵達懷玉山的門戶童家畈,跟在後面的蔣軍浙江省保安1團不敢和解放軍正面作戰,始終和支隊保持著一段距離,眼看解放軍入懷玉山區後,蔣軍便不再追趕,回去過年了。
懷玉山一帶,在土地革命時期曾是方誌敏、邵世平等建立的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一部分,很多鄉鎮都建立過蘇維埃。1934年12月,方誌敏率紅10軍團北上抗日,結果在皖南地區遭蔣軍重兵包圍,最後全軍覆滅,方誌敏本人也在懷玉山隴首被俘,最後在南昌英勇就義。紅10軍團失敗後,李步新、江天輝、劉毓彪等又在懷玉山一帶堅持了艱苦的三年遊擊鬥爭。
全面抗戰爆發後,在懷玉山一帶活動的紅軍游擊隊500餘人改編為新四軍1支隊2團3營,全部開赴抗日前線作戰,蔣軍地方武裝則趁機全面反撲懷玉山,大搞報復,當地百姓在蔣軍繁重的苛捐雜稅壓迫下,窮得揭不開鍋,很多人因為實在生活不下去了,只能逃入深山老林。皖浙贛支隊在進山後就遇到一個頭發蓬鬆、面黃肌瘦的青年,據說他為了躲避抓壯丁已經在大山裡藏了四年。
為了在懷玉山站穩腳跟,皖浙贛支隊進山後立即在沿途派出不少宣傳員,張貼標語和告示,號召群眾反抗剝削。為了方便工作,告示的落款總是署名“司令員方誌承、政委楊明”(方誌承即倪南山的化名),懷玉山當地的父老鄉親們看見告示後,奔走相告,異口同聲得說:“方誌敏的兄弟打回來了!”
許多群眾看到解放軍戰士,都滿懷激情地講起了當年方誌敏在這裡鬧革命的故事。一個老大爺流著熱淚說:“方誌敏是聖人呀,是一個清秀的書生。唉,他為我們老百姓犧牲了,真是太可惜了!”在這種環境下,皖浙贛支隊很快打開了局面,初步建立起了地方組織和民兵武裝。
當然,靠情懷是不能堅持太久的,想要真正在懷玉山站穩腳跟,就要實實在在地維護大眾的切身利益。而實現這一目的最簡單的手段,就是開倉濟貧,讓群眾能夠吃飽飯。正巧當年蔣軍為了對付紅軍,強行要求懷玉山的群眾集中居住,糧食集中儲存,這反而為解放軍分糧提供了諸多便利。
聽說解放軍要分糧,當地群眾紛紛成群結隊,挑著籮筐,浩浩蕩蕩地隨解放軍來到糧倉。楊明在向群眾講明分糧的意義後,便撤去了警戒線,早已等待多時的群眾,立即蜂擁而上分糧。那場面真是人山人海,別提有多壯觀了。分糧行動所帶來很積極的意義,很多鄉鎮還沒等解放軍上門,群眾就提著扁擔、籮筐自動展開了分糧鬥爭,替蔣軍管糧食的當地士紳從沒見過這場面,被嚇得面如土色,不敢阻攔。
分糧鬥爭宛如一張多米諾骨牌,產生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分得糧食的群眾為了保衛果實,又紛紛拿起土槍刀矛,自發地組建隊伍與蔣軍對抗,其中有很多人在皖浙贛支隊抵達後紛紛加入瞭解放軍。蔣氏報紙為此驚呼:“懷玉山多地發生民變,局勢難以控制,直此下去,浙贛兩省恐後院起火!”
為了支援地方鬥爭,皖浙贛支隊每經過一地,都會從部隊抽調若干戰士,組成武工隊與當地群眾並肩作戰。這樣,在僅僅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皖浙贛支隊就在浙、贛兩省邊境方圓200餘里的山區內,開闢了一塊新的遊擊根據地,直接覆蓋人口20餘萬,各種群眾武裝如保家隊、抗丁隊、遞步哨等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
而蔣軍由於前線兵力捉襟見肘,已經無法像當年“圍剿”紅軍那樣步步為營摧毀根據地了,只能集中一兩個保安團,跟在皖浙贛支隊屁股後面追著打。由於解放軍行動迅速、神出鬼沒,蔣軍追擊的保安團疲於奔命,很難取得什麼戰果,還不斷遭到群眾的武工隊、保家隊等地方武裝的襲擊,弄得他們更是草木皆兵、疲憊不堪。
為了給不停追擊的蔣軍保安團一點顏色看看,3月初,皖浙贛支隊在大茅山甲路的山坡上以3個連的兵力,伏擊了蔣軍兩個連,激烈的戰鬥持續了一整天,此戰解放軍將敵人大部殲滅,繳獲輕機槍9挺,只有敵營長帶著一個班狼狽逃走。伏擊戰後,皖浙贛支隊在當地的名氣越來越大,不僅許多進步青年學生前來投奔,上饒集中營內的我軍被俘人員也不斷越獄歸隊。
1949年3月,正當皖浙贛支隊準備挺進武夷山之際,忽然接到第三野戰軍粟總司令的指示,要求他們迅速北返迎接大軍的南下。指戰員們接到這一指示,都非常高興,此時的皖浙贛支隊,已經發展到千餘人規模,再次重返皖南時立即橫掃當地的各路蔣軍地方武裝,為渡江戰役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1949年4月30日,皖浙贛支隊在安徽屯溪與解放軍第12軍先頭部隊勝利會師,這支在敵後轉戰了四年的人民武裝,迎來了最終的勝利時刻。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