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山多深秀。氣候溫潤,草木蔥蘢。常有“刷山”一族擇定一條線路,以腳力一寸一寸行進在山野裡,識草木、辨鳥音,慢慢成了小半個植物獵人,在自己的公眾號裡分享四時草木之美,記錄探幽和發現。還有一類行動者,因為喜歡山而到那兒,“撲面臨頭,受用一綠”,索性停下不走了,在山裡建民宿、開書店咖啡吧,像山民一樣種植。這些行動者是生活家也是發明家,創造美的空間也詮釋美和時間。這些年,浙江的山山水水冒出很多美到讓人怦然心動的民宿,莫干山、松陽、安吉、桐廬、永嘉、富陽、蒼南、西湖邊……所有隱在深山裡,建在半山腰,可遠眺梯田、竹海、霧嵐、雲煙、古村落的民宿,都有一種挪移時空的魔力,明明就在此時、此地,卻像是夢幻般照見另一個自己。
小縣大城
一個週末,正是梅子黃時雨,朋友來電說去雲和散散心吧。雲和?我還是第一次聽說在浙江麗水,有一個人口僅10餘萬的小城雲和。“雲和有中國最美的梯田,山清水秀空氣優,來吧!”對朋友的召喚動了心,簡單行裝,上海虹橋站出發,高鐵兩個多小時到麗水站,坐上接應小車,一路綠意疊嶂真就到了雲和。
雲和被連綿群山合抱——“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形把小城攏成一個盆地。縣城主馬路車少人稀,整潔寧和。彼時,我還不知雲和的獨特之處——同樣是山多地少,有些地方可能會開發山產和林下套種,推動一村一品和電商物流,但云和不一樣。雲和是發動村民下山轉移。轉移下山住哪裡呢?城區建有48個安置小區。雲和具備這個空間基礎——縣雖小,城卻大,雲和縣城有28平方公里,20年前縣城建成區面積僅3.14平方公里,居民3萬多,當時全縣人口卻有10萬多,大部分村民分散在高山、深山和庫區,交通、衛生、教育都成問題。陸續下山的農民住進了敞亮的高樓,成了小縣大城“雲和模式”的受益者。
木玩世界
這就說到雲和的產業基礎——我還第一次知道,許多孩子童年擁有過的木製玩具,原來大半出自雲和,雲和是木製玩具製造的大本營。這一傳統產業從上世紀70年代起步,到如今,雲和“木玩”在海內外遍地開花。在城區裡走一遭,到處是木製玩具的標識和店招。持續升級的木製玩具製造業吸納了大量下山就業的農民。我眼前所見,分明是一座中國木製玩具城,幾乎所有人都在玩具城裡上班,就像查理的巧克力工廠,童話般魔幻,卻又是現實。等他們的孩子出生,必然也將在積木和益智玩具的涵養里長大。
傍晚沿浮雲溪兩岸慢走,眼見一條標語——“童話雲和”,看來雲和人也是這麼定位自己的小城的。童話給人人間仙境的印象,童話故事也都魔幻,想想能堅持20年時間,以愚公移山般的精神讓山裡的農民下山來,給他們一個更安定舒適的家,一種更可持續的未來生活,這件事本身也夠魔幻。我想這才是雲和人寫下的童話。
山中色彩
山空出來了,不用抬頭,都能感受到撲面盈盈的綠意。梯田溼地是景,天籟霧嵐是景,秀山竹海是景,雲和湖上的兩岸風光是景——當然隱在山裡的民宿更是景中景。這些新起的民宿不顯山露水,依勢而建,和諧地融在山野坡地。在一處叫白銀谷的火山峽谷,黃泥牆的屋瓦村落雲霧繚繞,一個站定,層疊的梯田和翻湧的竹海撲入眼簾。我在這個古靜的村落裡看到由牛圈小屋改造的小酒吧、書店、咖啡館和木玩工坊,還有可愛的山野雜貨鋪,正售賣村裡出品的紫蘇辣椒醬、坑根老茶和山地土產。民宿主人小杭說:“雜貨鋪從不閉門,也沒店員,誰想買就掃碼自助。”“不怕村裡人或遊客順手牽羊嗎?”“不會,遊客不會隨便拿,村裡的大爺大娘更不會……”
小杭很年輕,安靜的樣子像是一棵樸美的山樹,看不出已有多年辦民宿經驗,來雲和前一直在麗江開民宿。“為什麼又到了這裡?”“就是喜歡山,喜歡這裡的靜。”我在她的微信公眾號裡讀到幾句旁白:“洋蔥、蘿蔔和西紅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這種東西/它們認為那是一種空想/南瓜不說話/默默地成長著”——多好,這也是雲和童話。
雲和的梯田疏疏朗朗,水稻已種下,等待抽穗揚花,層疊的水田明鏡似的一彎又一彎。“夏至雨點值千金”,我在凌空索道車裡看梯田,雨點很呼應地下來了。一忽兒,水霧漫開,眼前秀山、竹海、梯田都朦朧了,群山籠罩在霧嵐裡。雲和的美盡在不言中。
有下山進城的村民,忍不住又回到家裡創業。在梯田景區,不少民宿的主人就是從農村去到城市,又從城市迴歸農村。這也像一個童話。雲和的美值得這般珍念和善待。如果我是一個調色師,我就設計一款雲和綠——用它來做茶盞、碗碟、衣裙,還有云和茶、雲和水……我想多了,雲和的綠哪用我來調,你去到那裡,在山間走一遭、住一晚,那絲絲縷縷的雲和綠就披掛了你一身。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