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長津湖》持續熱映,於國人愛國主義情緒高漲之際,作為一名軍史愛好者,簡單向大家介紹一下當年曾經在長津湖畔浴血奮戰的十二個步兵師,讓我們永遠銘記那些忠勇的將士,那些永不磨滅的番號。
說明一下,參加長津湖戰役的是第九兵團三個步兵軍都得到了加強,不是按照我軍傳統的三三制編制,而是每個軍下轄4個步兵師。除原所轄部隊外,第20軍配屬了原第30軍89師,第26軍配屬了原第30軍88師,第27軍配屬了原第32軍94師。
今天向大家介紹第20軍參戰的4個步兵師。
1、步兵第58師
前身為紅軍閩東獨立師,後為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第1師,是有紅軍基礎的新四軍老部隊,是第三野戰軍的頭牌主力,當家花旦,能攻善守,尤以穿插作戰見長。該師第172團是紅軍團、新四軍老六團。在當年萊蕪戰役中,第172團1營1連在小窪陣地獨擋十數倍突圍之敵,為全殲萊蕪之敵做出了突出貢獻,戰後被授予“人民功臣第一連”榮譽稱號並受贈“氣壯山河”錦旗一面。
在長津湖戰役中,該師首戰單挑下碣隅裡之敵,付出重大犧牲,湧現出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第一位特級戰鬥英雄,第172團1營3連連長楊根思,該連也被志願軍總部授予【楊根思連】榮譽稱號。戰役期間儘管第58師傷亡和非戰鬥減員異常嚴重,仍然將1萬多人的主力師中最後能戰鬥的400多人編成4個連隊繼續追殲逃敵,58師師參謀長胡乾秀在戰鬥中壯烈犧牲,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犧牲的第一位師級將領。綜合評價,第58師在長津湖戰役的表現堪稱優秀。
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後撤階段,58師在通訊中斷、極度疲勞、糧彈奇缺、無友鄰配合的情況下,在華川地區展開倉促防禦,連續奮戰13個晝夜,頑強阻敵瘋狂冒進,有效掩護了兄弟部隊轉移休整,為朝鮮戰場的全域性贏得了轉機,開創了我軍歷史上由被動轉入主動,在野戰陣地防禦條件下以少勝多的典範。被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稱讚為:“這個部隊能打硬仗、惡仗,能突擊又能顧全大局,是一支作風很硬的好部隊” 。
建國後第58師還參加了1979年對越自衛還擊作戰,擔負機動部隊,負責高平地區的清剿戰鬥。2001年改裝為我軍第一個機械化步兵旅,為全軍同類型部隊的建設擔負探索道路的重任,在軍委的心目中,該部隊的分量可見一斑。當年濟南軍區的三個集團軍軍長均出自該師,58師,牛氣!
汶川抗震救災期間,該部僅用5個小時就完成集結,千里馳援,是第一支整建制到達災區的部隊,體現了這支英雄部隊出色的快速反應能力。
進入新時期,沿革為第83集團軍某合成旅。
2、步兵第59師
前身是以在陽澄湖地區養傷的新四軍36名傷病員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江南抗日義勇軍東路司令部,是著名的“沙家浜部隊”,後為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第2師。
在長津湖戰役中,該師擔負攻克死鷹嶺一帶高地(美軍稱德洞山口地區)的作戰任務,因為種種原因,總體表現欠佳。以一個整師之力,付出慘重代價,仍未能攻克由美陸戰1師兩個連據守的陣地,是長津湖戰役未能取得更大勝利的關鍵性敗筆之一。如果59師能夠得手,柳潭裡和下碣隅裡之敵將無法匯合,59師也能夠騰出手來協同攻擊柳潭裡或下碣隅裡,整個戰場態勢將完全不同。
在長津湖戰役中,該師第177團6連全連保持戰鬥姿態,凍死在陣地上。
1985年第59師番號撤銷,師部改編為第20集團軍高炮旅旅部,所轄的三個團中,第175團即沙家浜團改隸第60師、第176團撤消建制番號,第177團改編為第20集團軍通訊團。
3、步兵第60師
前身是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後為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第3師。
長津湖戰役中,該師主要擔負截斷下碣隅裡和古土裡之間的公路、阻擊古土裡之敵北援下碣隅裡的任務。在戰鬥中重創北援下碣隅裡的德賴斯代爾特遣隊。在長津湖戰役打響時,下碣隅裡的防守是最薄弱的,如果在戰役規劃上,第60師能分出一部協同第58師攻擊下碣隅裡,很可能在戰役伊始就攻克這個這個關乎到全域性的重要節點。
在美陸戰1師撤退之路的命門——水門橋附近,有一處險要之地1081高地,第60師180團2連全連展開戰鬥隊形,凍死在陣地上。如果戰士們能吃得飽穿得暖,這裡必然是美軍的死地。
綜合評價,第60師在長津湖戰役中表現優秀。
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中,該師突破昭陽江,向敵縱深穿插30公里,及時搶佔要點五馬峙,截斷了南韓第3師、第9師的退路,為主力部隊殲敵創造了條件。戰後擔任尖刀連的該師第178團5連榮立集體一等功,連長毛張苗榮獲“一級戰鬥英雄”稱號。毛張苗後擔任第60師師長。
從朝鮮回國後,第60師人不卸甲馬不離鞍,先後參加攻克大、小鹿山島,積穀山島和東磯列島的登陸戰鬥。1955年1月第60師參加瞭解放一江山島戰鬥,是整個PLA陸軍中唯一參加過三軍聯合登陸作戰的部隊。
1985年該師整編為陸軍第20集團軍步兵第60師,下轄的三個步兵團為步兵第175團(由第59師轉隸)、178、179團,步兵第180團撤銷建制番號。1998年縮編為摩托化步兵第60旅。
進入新時期,沿革為第83集團軍某合成旅。
4、步兵第89師
前身是以蘇北軍區第6軍分割槽所轄第1、2、3團為基礎組建的新編第10旅,後為華東野戰軍第12縱隊35旅,1949年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軍89師。
第30軍撤消番號後,第89師改隸第9兵團第20軍。後該師一部改編為空軍陸戰第1旅,是我軍第一支空降部隊。該旅先後沿革為為空軍陸戰第1師、傘兵師、空降兵師、空降兵第15軍43師。九十年代被確定為空軍應急機動作戰部隊。所以說空15軍中有大約三分之一是第89師的血脈延續。隨後26軍又以該師剩餘人員為基礎恢復第89師建制。
長津湖戰役期間,該師一部參加了協同第27軍79師攻堅柳潭裡之敵的戰鬥。在該師政委王直的卓越領導下,這支部隊在酷寒條件下應變能力強,創造了長津湖戰役中的一個奇蹟,全師凍傷的官兵人數不到500人,堪稱東線戰場士兵防寒保護到位、作戰出色的典範,是戰役後期唯一一個真正能夠展開追擊的師級作戰單位。
戰後第20軍因部隊減員嚴重,需要整合,需撤銷一個師的番號。第89師因為相對資歷較淺,被撤銷建制番號。第89師機關編入第20軍機關,該師下轄的三個步兵團中,第265團改為第20軍特務團,第266團團直改為20軍後勤部擔架團機構,第267團改為20軍補訓團機構,兩團各營連補充20軍各師。
第20軍特務團即原89師265團後改為20軍60師180團,參加了我軍歷史上首次陸海空軍聯合作戰解放一江山島。1985年第180團撤銷建制番號,該團的英模連隊“葉挺連”(1營2連)轉隸第60師第178團。
長津湖戰役中時任第89師師政委的王直,因表現出色,升職第26軍政治部主任,1955年獲得開國少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