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960年—1127年),終結五代十國戰亂的朝代,傳九位皇帝,享國167年。與南宋合稱宋朝,又稱兩宋,因皇室姓趙,也稱趙宋。北宋九位皇帝,他們有武功強,有的文治厲害。有沒有文武雙全的呢?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北宋的九位皇帝 北宋第一位宋太祖趙匡胤。趙匡胤於公元九百二十七年出生於洛陽。像其他的皇帝一樣,他出生的時候也是天有異象,赤紅光霞滿屋。身上自帶沐浴露的香氣,渾身金燦燦的像極了黃金聖鬥士。祖籍河北涿郡和猛人張飛屬於跨越幾個世紀的老鄰居。從孩童變成青年後,生的威武霸氣,一看就不是凡人。遊歷江湖的時候在襄陽一座寺廟落腳,碰到一個老和尚說我資助你盤纏,你往北方走。會收穫意想不到的成功。小趙同志一聽還有這樣的好事,那就帶著老和尚饋贈的盤纏一路向北,在北方遇到了他開始一生的起點。加入了後漢樞密使郭威軍隊征討叛逆。郭威同志後來成為了後周的開國皇帝,當時被部下推舉黃袍加身的時候,我們的小趙同志就在下面看著,立志自己也會有那麼一天。所以後來在陳橋驛兵變被推舉黃袍加身,他一點心理壓力也沒有。因為北周就是這麼來的麼。郭威稱帝后,趙匡胤是禁軍東西班行首,柴榮繼位時他是殿前都虞侯,柴榮病逝的時候,他是殿前都檢點。從這也可以看出趙匡胤其實也是柴榮的親信大臣武官。顯德六年,周世宗柴榮病逝。趙匡胤趁7歲的柴宗訓剛即位,主少國疑。謊稱契丹人大軍進犯,率兵外出平叛,走到陳橋驛就是現在的河南封丘縣陳橋鎮這個地方發動兵變被擁立為帝。建立宋朝,後因怕手握重兵的夥伴們做出和他一樣的事情演了一出杯酒釋兵權的戲。攻荊楚、滅後蜀、平南唐統一祖國南部。於開寶九年十月十九日,跟他的弟弟趙光義喝酒喝到天亮,第二天過世。享年五十歲。
第二位是宋太宗趙光義,本名趙匡義。因為要避皇帝的諱麼,不能叫一樣的。繼位後改名趙炅。有的人寫成趙九,我也是服了。這位小趙出生的時候也是有異像的,古代皇帝都給自己弄的和別人不一樣,要一種神秘感。他的異像咱就不說了,太神乎。趙三(排行老三)從小聰明,別的孩子都服他,簡單點說孩子王。陳橋驛兵變的時候擁立他哥哥,後被封為晉王。在政治處理方面有能力,不善於武功,要不打仗總敗給契丹人呢。公元九七六年繼承為帝。文治方面發展農業、擴大科舉錄取名額、編纂圖書、立志改變武人當政的局面,幾次出兵北伐都受挫,最著名的高粱河戰役中誕生了我們後世演繹楊家將的楊老令公一齣戲份。敗得最悽慘的一次趙三本人被射了一箭騎著小毛驢回的京城。因而轉變政治方針守內虛外。大力發展國內經濟文化。至道三年三月二十九日,駕崩於萬歲殿。
第三位宋真宗趙恆,宋真宗趙恆,宋太宗的第三子,生於開封。在位二十五年,真宗統治期間治理有方,北宋的統治癒發堅固。管家管理日漸完善,經濟繁榮。人民生活幸福,稱為鹹平之治。其實趙恆本身不可能繼位的,按照祖制,它既不是太宗的長子,也不是皇后所生。但長兄趙元佐因叔父趙廷美之死發瘋,二哥趙元僖突然暴斃,他才有幸戴上這個帽子。為人比較謙虛,當上太子之後按理說應該接受官員們的朝拜,但這傢伙見著誰都作揖,迎送到大門口。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低調。在位期間最出名的事情應該是檀淵之盟了。在這點上要吐槽下這位小小趙,膽子太小了。一零零四年遼國入侵北宋,還沒打呢就被大臣們勸的要遷都到蜀地。最後在寇準等一幫文臣武將的堅持下,硬把他推到濮州。見到遼軍產生了二次退縮的念頭,大臣們有一次爭執。慢慢的南宋軍隊集結完畢,很佔優勢。這種情況下,跟契丹人簽訂了檀淵之盟。每年繳納歲貢。
第四位宋仁宗趙禎,趙禎於一零一零年出生在開封,著名的狸貓換太子中的太子就是趙禎。據說當年的宋真宗的兩個妃子劉妃與李妃同時懷孕,立下了生下龍子的當正宮娘娘的賭約,這個目標的產生讓二人明爭暗鬥。李妃生產時劉妃命人把剝了皮的貓換出了李妃生出來的兒子,誣陷李妃生的是妖孽。於是真宗就把李妃打入冷宮,劉妃做了皇后。但劉妃的兒子很不幸早早夭折了,但李妃的兒子經歷波折做了太子,就是趙禎。趙禎繼位的時候只有十三歲,有劉皇后臨朝聽政。十一年後劉皇后過世才開始親政。趙禎在軍事上沒有什麼作為,但在位期間於周邊修好,儲存了大宋有一個安定的經濟發展環境。實行仁政、廣開言路、寬容待人以民為本使得當時的政治清明,經濟發達,文化創作出現一個高度發達的現象。湧現出一批賢臣,開創了仁宗盛世。中國年五千年來有很多個皇帝,能擔當一個仁字的不多。我覺得宋仁宗算一個。1063年,趙禎去世。朝野上下悲痛不已,舉國哀傷。偏遠地區的人也戴白帽子,甚至鄰國的皇帝、百姓也為他的離去而難過。第五名宋英宗趙曙原名趙宗實,後改名趙曙。宋太宗趙光義曾孫,商王趙元份之孫,濮王趙允讓第十三子,宋仁宗趙禎養子。。因為宋仁宗並無子嗣,從小把趙宗實接入宮中撫養。擔任左監門衛率府副率,後任右羽林軍大將軍、宜州刺史、秦州防禦使。嘉佑七年,被立為皇太子,改名趙曙,封鉅鹿郡公。英宗和他爹仁宗一樣,是一位很想有作為的皇帝,近乎偏執地恪守孝道,使得即位之初便和曹太后有矛盾。親政之後也是像明朝的朱厚熜一樣搞了一個大禮儀事件追封自己的親爹,給他要一個名份。這件事情幾乎鬧到了他的生命終結。結果也沒有時間搞他當初的遠大理想和政治抱負了。給父親爭位份,滿朝文武大臣各執一詞,作為皇帝也做不了主。最後還是曹太后在酒醉之下沒有看清內容簽了字,才結束。雖然事後曹皇后很後悔,但詔書已發,也不能追回來,就這樣吧。趙曙很高興,但他不知道自己也高興不了多久了。在位期間任用富弼、歐陽修、韓琦等進行社會改革,打算改變積貧積弱的現象。重視書籍的編寫和整理,支援司馬光寫了資政通鑑、歷年圖。宋英宗雖然有一定的政治才能,但卻因病早逝,享年36歲,空就一身抱負卻沒有時間施展,只能留給他的兒子宋神宗去做。
第六名宋神宗趙頊,原名趙仲針,宋英宗趙曙的大兒子,生母是高皇后,所以說他繼位時名正言順的,符合祖制。治平元年封為穎王,治平三年立為太子。治平四年正月繼位,所以你看這個時間是有多緊。由此可以看出,英宗那會兒身體是真不咋地。神宗沒有即位之前,目睹國家這種積貧積弱的困境。就想做一番事業,好了現在機會來了。開始幹吧,召回王安石到京城,推行社會改革,熙寧變法就是這個時候。因為是神宗大力支援的變法,此時又是親政,所以在皇帝的保駕護航之下,一開始做的很順利,第二年的時候就給王安石升官了。當了參政知事,王安石讓王韶同志出兵抗擊西夏,王韶同志很爭氣,一下子幹倒西夏五個城池。被定義為熙河開邊。剛剛我們說了變法前一段時間推行的很順利,但後來一些守舊勢力集團發現變法等於從他們錢袋子裡掏錢,這還能幹嘛嗎?皇帝老子也不好使了。這幫老頭對皇上和王安石群毆舌戰,結果皇上也頂不住了。左右搖擺不定,決定我自己幹改革看你們還說不,親自走馬上陣勉強維持。恰好趕上元豐四年,西夏皇室窩裡鬥呢,神宗想了我的武力展示機會來了。於是兵發五路攻夏,由於縱深太長,宋朝運糧不及時,跟不上大部隊,只能退兵。攻夏也無疾而終。接下來一年也是和西夏扯皮打仗,但就是沒贏過。所以說宋朝不能打仗,好不容易出個狄青吧還讓文官給黑,最後氣死了。
第七位皇帝宋哲宗趙煦,宋哲宗趙煦原名趙傭,趙頊的第六個兒子。他的五個哥哥出生不久就過世了。因此趙頊希望自己這個兒子可以像百姓家的孩子好養活,所以改名叫傭。封為檢校太尉、天平軍節度使、均國公。元豐五年封延安郡王,授彰武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可見趙頊得有多捨得。小趙傭也沒辜負父親,聰穎好學,勤奮上進。在父親走後,雖說當了皇帝但大權基本上在高太后手裡把持,高太后背景很深。曾祖師是宋太祖時以武功起家的高瓊,母親是開國大將的曹彬的孫女。這位老太太對一切改革變法的事情都看不上,當初就把王安石趕出京城。眼下扶持孫兒當朝,那可是一權在手,朝野頓服呀。對於反對變法的司馬光、溫彥博、呂公著更加推崇。清算新法,史稱元佑更化。高太后去世後宋哲宗趙煦親政,這下可是快活了,可以一展拳腳了。把就當全擼了,換了一批自己人。重啟和河湟之役,收取清塘,發動了兩次平夏戰爭,弄得西夏卑服的。後因皇后得子而高興,古代的孩子早夭折。沒活多大就死了。宋哲宗悲痛不已。漸漸身體不好,沒過多久就駕崩了。享年25歲。
第八名宋徽宗趙佶。這是一個典型的藝術性天才,等於說是入錯行了。一筆瘦金體書法寫得登峰造極,令人歎為觀止。創造了院派畫風,說白了就是建築設計圖類似。統一的院派格式。宋徽宗趙佶是神宗的第十一子、哲宗的弟弟,即位之後採用新法,但是沒有選對人。選了蔡京這個佞臣來具體實施。蔡京打著皇帝的旗號在南方採辦花石綱、汴京修艮嶽。徽宗崇通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找道士看手相,沒事建道宮玩。一系列的動作弄的宋朝百姓民怨沸騰,各地爆發起義。我們熟知道梁山泊宋江、南方的方臘就是發生在那個時候。靖康元年,金軍南侵,這傢伙膽子嚇破。把皇位傳位給太子趙桓,自己撒丫子跑了,跑了你就跑吧。事後一聽金兵走了,他又回來了。結果兩任皇帝全給逮了。發生了後來的靖康之恥,被金人羞辱踐踏,最終死在五國城就是現在的黑龍江省依蘭縣的西北部,享年53歲。
第九名宋欽宗趙桓,南宋開國皇帝趙構的哥哥,徽宗長子。前文提到欽宗繼位完全是形勢所迫,怕死的徽宗基於逃命傳位於他。其實說起來靖康事變就是個搞笑的事情,宋廷一直仇恨遼人。因為遼人一直欺侮它,還要繳納歲貢。於是繞道海路聯絡金人一起攻到遼,商量好你取哪個弟、我取哪個地。結果金人按照約定很快把訂協議的地方給佔領了。一看宋廷還沒有動,其實不是沒動,而是發兵了,被遼人打得丟盔棄甲跑回來了。整軍再去戰鬥,結果第二次去的時候發現約定的地點被金人佔領了。宋朝說;咱們按原來商量好的,這個地方給我吧。你們想啊哪有這麼好的事情啊。金人要求用黃金白銀交換,宋人答應了,金人就走了。城裡的人口全被掠走了。宋朝佔領城池之後把剩餘給金人的黃金白銀沒當回事。金人就又回來轉了一趟,結果就把我們的徽欽二宗、連上大臣王公們都拘走了。這二位在金營可沒少受罪,具體的細節本期就不描述了。氣節這一點上比不上明朝朱見深。欽宗死於南宋紹興二十六年,死時五十七歲。康王趙構在南方建立政權就是後來的南宋,也是被金人攆得到處竄,真丟老祖宗趙匡胤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