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
抗美援朝戰爭史詩片《長津湖》正在影院熱映,上映14天票房已破43億,觀影人次近9000萬。
《長津湖》的熱映再度讓人們對71年前,極度艱難的環境中,捨身忘死、勇於犧牲的志願軍充滿崇敬之情,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參加長津湖戰役的,也有來自浙江的志願軍戰士,他們的英雄事蹟亦值得我們銘記。
近日,杭州影院迎來了一位特殊的觀眾——87歲的老奶奶陳繼文,她和家人一起觀看了《長津湖》。陳奶奶看完電影后感觸頗深,回家後她翻出了老伴楊石毅的照片和楊石毅參加長津湖戰役時記下的《戰地日記》。
除了《戰地日記》,楊石毅在戰場上給家人的家書,以及後來由他撰寫其子整理的報告文學《冰湖血戰》,都生動真實地描繪了他與戰友浴血奮戰的那場慘烈戰爭,讀之令人動容。
近日,楊石毅的家屬在杭州接受了錢江晚報·小時新聞的獨家採訪。
1】《戰地日記》:被國家軍事博物館收藏的一級文物
楊石毅是浙江諸暨草塔鎮楊家樓莊餘霞村人,1944年6月,18歲的楊石毅加入了共產黨領導的新四軍浙東遊擊縱隊金蕭支隊,開始了其一生的戎馬生涯。
他先後參加過蘇魯豫皖之宿北、魯南、萊蕪、孟良崮、豫東、渡江、上海戰役,抗美援朝第二、五次戰役和一江山島戰役等重大戰役。
他在戰鬥中英勇頑強,衝鋒在前,多次負傷,先後榮立三等功4次,四等功2次,先後被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三級國旗勳章、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解放勳章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獨立功勳榮譽勳章。
長津湖戰役中,楊石毅擔任志願軍第20軍60師179團1營副教導員。20軍60師誕生於浙東地區,是浙江人民的優秀子弟兵。他與戰友們在長津湖乾磁開地域戰鬥中,痛殲美國海軍陸戰隊王牌第一師德賴斯代爾特遣支隊。
此次戰鬥中,志願軍保持軍事打擊的高壓態勢,並積極開展政治攻勢,瓦解敵軍,迫使240人投降。此戰,繳獲敵坦克4輛、汽車74輛,創造了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一個軍政全勝的經典戰例。
離休前,楊石毅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二十軍軍長兼黨委書記,2010年因病去世。
楊石毅的《戰地日記》,真實地記錄了他在抗美援朝期間的所見、所聞和所思,還總結了志願軍179團1營取得戰鬥勝利的具體原因,為專家學者研究抗美援朝戰史提供了一手資料。
日記的原件已被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屬國家一級文物,陳奶奶家中的這本是她親手抄寫的手抄本。
10月11日,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來到了陳奶奶的家,看到了這本《戰地日記》的手抄本。筆記本的封面已經泛黃,姓名一欄上寫著:楊石毅。
“這是我上世紀50年代自己手抄的。”陳奶奶表示,雖然年事已高,但老人家精神很好,記憶非常清晰。
她告訴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在《戰地日記》被收藏之前,愛人楊石毅讓她手抄一本留作紀念。
曾做過“文書”的陳奶奶抄得非常仔細,字跡十分娟秀,《戰地日記》的十個章節做了目錄,並且每個章節還做了標題。
“那個時候年輕,字都寫得這麼小。”她爽朗地笑著,“現在都要用放大鏡看了。”
我翻看了一下這本約兩萬字的《戰地日記》。
日記記錄的是楊石毅1950年10月入朝至1951年6月,參加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東線長津湖作戰至第五次戰役的期間戰鬥生活經歷。
分“再見吧,親愛的鄒縣人民”、“在列車上”、“宣誓”、“憤恨地前進”、“艱苦就是榮譽”、“鹹南戰役”、“朝鮮人民熱愛咱們”、“南征誓師大會”、“第五戰役”和“結尾”十個章節。
其中“鹹南戰役”又分為“戰鬥前夕”、“二十七位烈士永垂不朽”、“我去受降”、“勝利的來源”、“戰役宣告勝利結束”五個部分,詳細記載了長津湖戰役中的乾磁開戰鬥,27名烈士英模事蹟以及接受240名聯合國軍人員投降的經過。
時間往前到1950年11月,長津湖戰役爆發。
中方參戰的是宋時輪領導的第九兵團,對手是以美海軍陸戰隊第1師為主力的聯合國軍。在這次戰役中,以浙東縱隊金蕭支隊為基礎發展起來的20軍60師179團承擔了繁重的阻擊任務,也就是“斬蛇腰”的任務。
楊石毅擔任該團1營副教導員,親臨前線指揮戰鬥。作為戰鬥的主要領導和組織者,他在乾磁開阻擊戰中用政治攻勢、瓦解敵軍,使240名聯合國軍投降,不但大大減少了我軍的傷亡,而且從心理和氣勢上壓倒了敵人,為長津湖戰役的最後勝利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發現,楊石毅的《戰地日記》文筆流暢,細節生動,感情真摯,戰爭的殘酷彷彿就在眼前,志願軍戰士對敵人的恨對祖國的愛,更是躍然紙上。日記不僅有珍貴的史料價值,也具有一定的文學價值。
陳奶奶說,看完電影《長津湖》後,就想著把這本《戰地日記》再抄幾本,給家裡的孫輩們每人一本,當作“傳家寶”傳下去。
“當年第一次抄的時候,好像沒那麼多感觸。這幾天抄的時候,看到他白天打仗晚上寫下的這些東西,記錄了他自己、戰友還有當地朝鮮人民的事情,關於長津湖戰役的很多細節,比電影更真實更詳細。”
《戰地日記》以細膩筆法重現了乾磁開戰鬥中犧牲的27位英雄的最後瞬間。
陳奶奶說,抄到“二十七位烈士永垂不朽”這一章節時,她潸然淚下:“為了保家衛國,志願軍戰士做出了這麼大的犧牲。”
2】給弟弟的家書:凍得留下半條命
長津湖戰役是抗美援朝扭轉戰局的關鍵一役,是志願軍挑戰人類寒冷極限與意志的悲壯讚歌,是志願軍艱苦卓絕戰勝美軍精良現代部隊的永恆經典,為最終到來的停戰談判奠定下勝利基礎。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71年前的抗美援朝戰場上,敵我裝備物資對比懸殊,在敵軍吃著火雞過節時,我志願軍只能每日以一顆凍土豆果腹。
電影《長津湖》中,志願軍們在冰天雪地中吃凍土豆的畫面令觀眾印象深刻,戰士們堅強不屈的意志令觀眾們感動的同時也無比心疼。有觀眾在看完電影后,找來土豆煮熟凍在冰箱中,體驗英雄們所經歷過的艱苦。這位網友表示,根本咬不動,吃了第一口就覺得很心酸,並想到今天的美好生活都是英雄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更應該珍惜。
長津湖戰役之殘酷,從楊石毅從朝鮮戰場給弟弟的家書中也可見一斑,對於“冰雪土豆充飢”、“凍得只剩半條命”等多有描述。
保琴弟弟:
……入朝後經過了十幾天的長途急行軍,廿七號晚上,我們配合西線中國人民志願軍共同對美帝侵略軍發動了總反攻,我們部隊向長津湖下碣隅裡一線的美陸戰一師、美七師進行了分割包圍,經過半個多月的苦戰,殲滅美陸一師大部、美七師過半的偉大勝利。
為什麼我們能取得這次戰役的全勝呢?我想很簡單,勝利一定屬於為正義而鬥爭的我們。這裡我想舉一些艱苦的事實。
1、沒飯吃餓肚皮:入朝後的第五天,受到美國空軍強盜摧殘的朝鮮,經常以苞米黃豆作主要糧食,油是根本找不到一滴,口渴吃冷水,營養不足黃豆充飢,弄得大家上吐下瀉,地蛋(土豆)救活了我們的生命。在無後方作戰當中,僅僅搞到了一些地蛋生吞熟剝的度過了三天,地蛋光了,只有捱餓,或白雪充飢,兩天沒吃的,我想想實有說不出的難過,但是為了任務,我們始終咬緊牙關,戰勝了困難完成了任務。
2、凍得留下半條命:朝鮮的天氣恐怕是你想像不到的,現在已經零下二十多度(最冷時零下四十多度),在冰天雪地中我們不但堅守了陣地,而且和美帝爭奪了每一個陣地,展開了反覆的衝殺。呼呼的西北風,幾尺厚的白雪,不融化的冰凍,僅穿一件棉衣的我們,在這樣酷寒的天氣裡,哪裡不使人凍死與凍壞呢?身體瘦弱的少數同志,被酷寒的天氣奪去了他們年輕的生命,佔部隊三分之二的同志凍壞了雙腳,甚至部分凍成了殘廢,鋸了手腳。天氣冷到這樣的程度,凍得這樣的慘狀,這是我生平第一次所見到的。
3、火海中與敵廝殺:我們僅以十八世紀的武器,戰勝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機械化裝備的美國部隊,這是不容易的事情,這也說明了這次戰役的艱苦殘酷性。白天晚上數百架美機輪番不停地在我們頭上掃射轟炸,各種口徑的大炮轟炸不息,坦克汽車向我們陣地猛撲,自動武器在接敵之際橫掃著我們。但是有氣節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不但沒有被這些所嚇倒,相反戰勝了敵人,繳獲這些武器,武裝了自己,第二天又請美國爛屎兵嚐嚐自己火器的辣貨的味道。
……親愛的保琴弟弟,我在朝鮮生活雖然艱苦,傷亡隨時隨地都有可能,但是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鋼鐵意志是決不會動搖的,頭可斷,志不屈。為了世界的和平、祖國的安全、朝鮮人民解放,我應貢獻我的一切,完成我偉大的志願,直到驅逐美帝解放朝鮮。回國後,一定和你暢談慶賀。
1951.1.1元旦之際,特向你致賀,並祝你新年愉快,身體健康,學習進步!
楊石毅
1951.1.1晚於朝鮮下碣隅裡一營部
3】報告文學《冰湖血戰》:長津湖乾磁開痛殲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師
楊石毅大兒子楊少華告訴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近年在整理父親的書籍、文稿時,偶然發現了一本紅色筆記本,是一篇有關抗美援朝長津湖乾磁開戰鬥的報告文學作品。雖然紙頁已經泛黃,字跡也有些模糊,甚至還缺失了一頁,但不影響作品的連貫性和真實性。
孩提時,父親曾向他講述過志願軍在朝鮮的戰鬥故事,從此便在他幼小的心裡,播下了一顆革命英雄主義的種子。
當這段歷史隨著文字再次呈現在他眼前,他彷彿又身臨其境,被志願軍英勇頑強的犧牲精神所感染,眼眶也溼潤了……
他以自己在軍校所學的軍事知識和後期查閱的歷史資料為基礎,儘可能用當代的語言,對這部報告文學作品稍作完善,並將其命名為《冰湖血戰》,以此來銘記這場戰爭。
楊石毅外孫女胡一泓在浙商銀行上班,她告訴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外公一生戎馬,留下一襲正氣家風。外公親自將兒子送上戰場,五名子女四人從軍,保家衛國。他對於兒孫晚輩,嚴中有慈,不提往日功勳,要求孩子們傳承不畏失敗、艱苦奮鬥之精神。
楊少華告訴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自己正在整理父親的這些珍貴的文字材料,準備在適合的時候完整發表,讓更多的人被父輩正能量激勵,珍惜現在的生活。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路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來源:錢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