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皇權社會,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可同時也是風險最大的職業。根據史學家的統計,古代的皇帝超過六成都活不過四十歲,平均壽命大約只有39歲。至於這些皇帝的死因,也是五花八門,有被權臣殺掉的,也有被敵國滅掉的,還有許多則是因為花天酒地最後把自己給作死的。
皇帝是古代最危險的職業,而作為皇帝的接班人,太子的職業風險也很高。古代最殘酷的就是奪嫡之爭,在皇權面前,什麼父子兄弟親情友情都不值一提。比如清朝康熙帝的太子胤礽,前前後後當了37年的太子,可還沒當上皇帝就被廢了。胤礽被廢,其實並不是因為他無德無能,而是因為他這個太子當的時間太長了,其他皇子想要當皇帝,就必須先除掉他這個太子。
太子想要熬出頭當皇帝,確實不是一件容易事,因為需要提防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可能一個不小心,就會被其餘皇子抓住把柄,從而失去太子之位。在古代的那些太子中,擔任太子時間最久,並且成功熬出頭的是唐順宗李誦,他當了26年的皇太子,不但差點被搶走太子之位,還被氣的中風癱瘓在床。很多人以為他就這樣一蹶不振了,可是當得知父親離世後,他立馬站起來登基成為新帝。
李誦19歲被立為太子,在他長達26年的太子生涯中,也經歷了種種的風險,差點沒能修成正果。他的性格很好,史書上稱其“慈孝寬大,仁而善斷”,還寫的一手好字,他父親唐德宗李適每次作詩賞賜給大臣,都是命太子執筆謄寫。唐德宗在位初期,他們父子之間的感情很好,此時的唐德宗還算賢明,對太子李誦也十分重視,所以也無人敢覬覦太子之位。
可隨著唐德宗在位時間越來越久,他和歷史上的大多數帝王一樣,晚年時期逐漸開始變得昏庸起來,在政治上也缺乏敏銳性,開始寵信那些宦官和權臣。基於這個原因,李誦的太子之位也變得不那麼穩固。而且由於唐德宗在位時間較長,李誦當了數十年太子,遲遲不見熬出頭,所以始終處於壓抑的狀態,心裡特別的憂鬱急躁。因為心裡的憂鬱長期得不到排解,使得他年紀輕輕就中風癱瘓在床,還失去了語言的能力。
李誦在生病之前,為人處世一直非常謹慎,幾乎不給別人挑刺的機會。後來他中風癱瘓之後,有人就建議唐德宗廢掉李誦,改立舒王李誼當太子。可是這個李誼並不是唐德宗的親生兒子,而是他弟弟李藐的兒子,所以唐德宗十分猶豫,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於是就召見前朝老臣李泌,想聽聽他的看法。、
李泌直言不諱,對唐德宗說,你打算廢掉自己的親兒子,改立侄子的做法很荒唐。從貞觀年間算起,每一次廢立太子都會使朝綱大亂,怎麼能夠輕易廢掉太子呢?然後又以李承乾、李賢等前朝廢太子舉例,使得唐德宗打消了廢除李誦太子之位的念頭。而且當時唐德宗自己健康也不太好,年齡又很大了,也沒有機會重新培養一個皇位接班人,只能繼續讓李誦擔任皇太子。
李誦的健康狀況一直不好,唐德宗也十分著急,數次親臨太子府探望,還派人去全國各地尋找名醫給太子治病。因為太子的病一直不見起色,唐德宗憂思成疾,很快自己也病倒了,不久之後就病死了。一直到臨死前,這父子兩人都沒能再見一面。
唐德宗駕崩後,大臣們都以為李誦的身體無法繼承皇位,也無法承擔皇帝的職責。可是當唐德宗病逝的訊息傳來後,李誦的病竟然突然間就好了大半,不但能夠站起來了,還恢復了語言能力。於是在舉辦完唐德宗的葬禮之後,李誦繼承帝位,是為唐順宗。
李誦當了皇帝沒幾個月,就因為健康狀況惡化,把皇位禪讓給兒子李純了。由此看來,他應該也是屬於迴光返照,並不是真的恢復健康。想來也是,李誦當了26年的太子,好不容易熬到皇位,心情肯定是非常激動的。雖然說他這個皇帝前後也沒當多久,而且在位期間大權被宦官俱文珍等人把持,不過他好歹算是當上了皇帝,比胤礽的結局可以說是好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