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要塞有無把握?”1943年石牌保衛戰中,國軍第九戰區司令陳誠,問十八軍十一師師長鬍璉。
胡璉回答說:“成功雖無把握,成仁卻有決心”。
石牌只是臨近宜昌一個幾百戶人的小村,但石牌保衛戰關係到整個抗戰的成敗。
石牌是長江三峽的門戶,石牌不保,則重慶不保,西南三省大後方將面臨全面淪陷的厄運,抗戰正面戰場也會土崩瓦解。
石牌戰區的防守,以國軍五大主力之一十八軍為主,石牌要塞交給了十八軍建軍根基十一師防衛。
開戰前,十一師師部人員齊跪山巔,由胡璉宣讀誓詞“……古有明訓,華夷須嚴辨,春秋存義,……今賊來犯,決予痛殲,力盡,以身殉職……此誓,大中華民國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正午。”
激戰中有三個小時的時間,十一師戰場外的人聽不到槍炮聲,戰況讓我方憂心如焚。這三個小時,發生了二戰中規模最大的白刃肉搏。
十一師在肉搏中,用一千五百多名官兵的生命,守住了陣地,日軍在肉搏中的傷亡可想而知。
石牌保衛戰以日軍傷亡七千餘人潰敗告終,從此日軍無力西犯,石牌保衛戰也因此被稱為“東方的斯大林格勒戰役”。
主打這場戰役的十八軍,在國軍五大王牌軍中建立最早,不過這個軍並非系出名門。
十八軍的根基十一師,是由北伐期間,閩軍起義部隊的兩個旅改編而來。
這兩個旅先改編為十七軍,由閩軍起義旅長曹萬順擔任軍長。1928年十七軍縮編為十一師,曹萬順任師長,蔣介石黃埔心腹陳誠任副師長。
陳誠的介入為這支部隊開闢了成為蔣介石嫡系王牌之路。1929年蔣介石藉故將曹萬順調離十一師,陳誠接任師長,從此十一師各級軍官逐漸被黃埔系掌控。
1930年中原大戰期間,十一師擴編為十八軍,陳誠任軍長兼十一師師長。十八軍成立後急速擴張,沒幾年建制就龐大到遠超普通的軍。
新擴充的師,陳誠一般都兼任師長,把以前的師長“兼職”,交給自己的心腹,用滾雪球的方式,打造嫡系部隊。
這也是蔣介石的意圖,他要用陳誠組建的部隊,和何應欽爭奪黃埔系軍隊的控制權。十八軍擴張後,分離出不少其他的軍,經陳誠的調教,這些部隊都成了蔣介石的嫡系。
而十一師和十八軍也成就了陳誠的黃埔土木系,土分開是十一,木分開是十八,所以叫做土木系。
十八軍是嫡系王牌,和我軍作戰卻佔不了便宜。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中,十八軍遭到重創,以致後來追擊中央蘇區長征部隊時,陳誠心有餘悸,推薦薛嶽任“追剿總指揮”,自己在江西留守。
陳誠高升後,他的至交、保定軍校同班同學、十八軍初創時的搭檔羅卓英,最先接任十八軍軍長,率部參加了淞滬會戰。
羅卓英
抗戰期間十八軍軍長几經更換,羅卓英升遷後接任的是黃維。到石牌保衛戰時,十八軍軍長是方天。
1944年8月,接替方天的軍長羅廣文調任後,副軍長鬍璉當上了十八軍軍長。這年冬天,十八軍換上全副美式裝備,接受各種美式軍事訓練,嫡系王牌的待遇就是不一般。
抗戰中十八軍表現值得稱道,除淞滬會戰、石牌保衛戰外,還參加了武漢會戰、常德會戰、湘西會戰等一系列重大戰役。抗戰結束後,十八軍於1946年改編為整編十一師,胡璉擔任師長。
直到1948年8月,整編十一師才恢復十八軍番號,由楊伯濤出任軍長。
楊伯濤只能算黃埔後輩,他畢業於黃埔軍校發展而來的,中央軍校武漢分校第二期。十八軍黃埔系軍長都已升遷,這時候只能由小輩當軍長,楊伯濤的軍銜僅是少將。
淮海戰役時,以十八軍為核心,組建起四個軍加一個快速縱隊的第十二兵團。本來蔣介石要讓胡璉當十二兵團司令,因桂系白崇禧的極力反對,才改由十八軍老軍長黃維任十二兵團司令。
淮海戰敗,黃維、楊伯濤都被我軍俘虜。楊伯濤改造中表現良好,1959年第一批獲特赦。
黃維很頑固,一直拒不悔改,直到1975年最後一批釋放戰犯時,有關部門還想繼續關押他。還是毛主席大度指示照顧垂暮之人,清盤釋放,黃維才得以出獄。
可憐黃維的妻子蔡若曙,本是天生佳麗,國民黨高官家的小姐,1950年為尋夫從臺灣跑回大陸,以一人之力,養著孩子和黃維老母,苦等黃維二十多年。
蔡若曙從三十多歲的美少婦,熬成白髮蒼蒼的老太婆,和黃維團聚時,已經有些精神失常,最終落得投護城河自盡的收場。因為黃維的“堅守”,蔡若曙的堅守顯得太不值得。
淮海戰役後,十八軍還剩下包圍圈之外的一個師、一個騎兵團,以及胡璉等突圍的殘部。以這些部隊為基礎,1949年2月,十八軍重建,黃埔四期高魁元任軍長。
新組建的十八軍在金門戰役結束後,撤到臺灣,後經一系列整編番號消失,基礎部隊十一師,成了金東守備隊,駐防金門金沙。
國民黨另一支王牌部隊七十四軍,因改為整編七十四師在孟良崮覆滅而聞名。
有人認為這支部隊屬於何應欽系,因為七十四軍的兩任指揮官王耀武和張靈甫是何應欽的人。
這個說法有些根據,但不完全對。七十四軍是1937年淞滬會戰以五十一師為核心組建。五十一師原是何應欽任部長的軍政部下屬補充一旅,少將旅長就是黃埔二期王耀武。
王耀武黃埔畢業進入黨軍第一軍任排長,這時的軍長正是何應欽。
1932年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中,王耀武所在三十二旅被紅軍圍困在宜黃,王耀武力勸主官不退,率部堅守二十四天迎來轉機,戰後被升為補充一旅少將旅長。
1934年,補充一旅在譚家橋落入方誌敏紅十軍團,以及紅七軍團主力的口袋陣。不料補充一旅戰力強悍,造成紅十九師師長尋淮洲陣亡,紅二十一師長鬍天陶被俘,紅軍兩個軍團的主力被迫撤離。
後來方誌敏被捕犧牲,和這次失敗有很大關係。時任紅十軍團參謀長粟裕,把這次失敗視為終生恥辱。
可以看出,七十四軍一開始就有做我軍強勁對手的基因。補充一旅1936年擴編為五十一師,王耀武任師長。
組建七十四軍後,王耀武只當了個副軍長,軍長由原蔣介石的侍衛,浙江奉化人,黃埔一期生,可能是蔣介石外甥的俞濟時擔任,足見蔣介石對這支部隊的重視。
而且俞濟時當軍長前,就是七十四軍另一個師——五十八師的師長,七十四軍也不能完全算是何應欽系。
七十四軍在抗戰中戰功顯赫,幾乎上規模的戰役,都少不了七十四軍的身影。
1939年6月,俞濟時當上第十集團軍副司令兼八十六軍軍長後,王耀武接任七十四軍軍長,他就此以輝煌的戰績,成為與抗戰“戰神”薛嶽齊名的抗日名將。
1943年的常德會戰,七十四軍五十七師師長餘程萬,率部死守常德,日軍釋放毒氣彈,也沒有動搖守軍的決心。餘程萬率三個團長等百餘人突圍,其餘人都自願與常德共存亡。
六天後,餘程萬就和王耀武親率的五十一師一起奪回常德。當時正值開羅會議期間,美國總統羅斯福聽到戰況,還專門把餘程萬的名字記在備忘錄上,七十四軍成了一支有國際知名度的部隊,虎賁軍的稱號也由此而來。
1944年2月,王耀武戰績卓著,升為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下轄七十四軍等四個軍。
1945年4月,王耀武率二十四集團軍與十萬日軍展開雪峰山戰役,最終以傷亡兩萬零幾百人的代價,讓日軍傷亡近三萬人。雪峰山大捷讓王耀武當上了國民黨中執委。
日本投降後,七十四軍空運到南京受降,國民政府給了七十四軍極高的榮譽。張靈甫也在此時升任七十四軍中將軍長,還兼南京衛戍區司令,七十四軍成了蔣家王朝的“御林軍”。
這也說明七十四軍並非完全是何應欽系,張靈甫更不是何應欽的人,不然蔣介石哪兒敢把性命交到七十四軍手中。
1946年6月內戰爆發時,七十四軍改編為整編七十四師,張靈甫任中將師長。
整編七十四師是師的番號,軍的規模,1941年上高戰役後,七十四軍已換上蘇聯裝備,這時的整編七十四師,則是全副美式裝備,王牌部隊的待遇一點不打折扣。
內戰初期,七十四軍在薛嶽的指揮下,趁山東、華中我軍還未形成統一指揮機構,取得了不錯的戰績。
特別是七十四師攻打蘇皖根據地首府淮陰時,粟裕迫於七十四師強悍的戰力,不得不在我軍兵力佔優勢的情況下撤退,暫避鋒芒。
在粟裕對陣張靈甫的漣水保衛戰中,張靈甫在七十四師受創後,嗅出了粟裕圍殲的意圖,主動收縮,躲過了我軍的包圍。
粟裕
如果把山東戰場交給王耀武全權指揮,也許七十四師不會過早覆滅。
王耀武在抗戰勝利後,即掌管山東軍政。不過到1947年3月,向山東進攻的指揮權,已落到坐鎮徐州的陸軍總司令顧祝同手上,七十四師則隸屬湯恩伯的第一兵團指揮。
王耀武作戰老奸巨猾,萊蕪戰役粟裕誘敵被王耀武識破,急令突前的李仙洲軍團回縮抱團,讓粟裕痛失戰機。後來陳誠令李仙洲軍團攻擊向前,粟裕才重得機會,將李仙洲軍團全殲。
七十四師孟良崮被圍,和李仙洲形成孤軍有相似之處,如果王耀武指揮,或許能讓七十四師逃過一劫。
有人說七十四師被殲,是蔣介石系的部隊要搞掉何應欽系的部隊。蔣介石不會那樣蠢,做自斷臂膀的事,那可是他的御林軍,五大王牌之一,他才捨不得放棄。
十個師圍攻我軍華野主力,七十四師中心開花的計劃終成泡影,還是因為國民黨沒有我黨那種對軍隊凝聚力。
國民黨各救援部隊的協調、決心不足,加上我軍奮力在短時間內強攻得手,才是導致七十四軍被殲的原因。
“當年有幸識夫君,沒世難忘恩愛情。四七硝煙傷永訣,悽悽往事怯重溫。”2003年,張靈甫的遺孀王玉齡,在上海玫瑰園為張靈甫修建的衣冠冢上,題寫了這首詩。
王玉齡是長沙富二代,天生麗質,孫立人是她的姨父。日本入侵,讓王玉齡流離失所,她痛恨日本人,崇敬抗日英雄。張靈甫大她二十五歲,她還是一眼就愛上張靈甫,接受他的追求,十七歲就成了他的妻子。
1947年初,王玉齡懷著九個月的身孕去前線看了一次丈夫,不想竟成永訣。此後她帶著張靈甫的兒子終生沒有再嫁。從臺灣到美國後,王玉齡一直牽掛著丈夫的遺體。
1973年,在周總理的關懷下,王玉齡重返大陸,可是陳毅厚葬張靈甫的確切地點已經找不到。多年之後,王玉齡不得已只好為丈夫建了一個衣冠冢。
硝煙散去,留下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張靈甫找到了真愛,可惜他把忠義,錯付給了蔣介石。
王耀武不想打內戰,抗戰勝利後準備辭職經商,卻被蔣介石強拉上戰場。1948年8月,王耀武率十一萬重兵防守孤城濟南,許世友八天破城,王耀武潛逃途中被俘
在戰犯看守所,王耀武聽到毛主席評價他抗戰有功,激動之下積極改造,1959年第一批獲特赦。1968年王耀武病逝,享年六十四歲。
1948年9月,七十四軍番號恢復,邱維達升任軍長。淮海戰役中,七十四軍歸屬邱清泉兵團。
戰力大不如前的七十四軍,在淮海戰役中徹底覆滅,邱維達被俘沒有成戰犯,送到華東軍區解放軍軍官團學習後,於1950年到華東軍政軍政大學出任教官,後在地方政協任職,1998年去世。
國民黨對這支王牌部隊有執念,淮海戰役後再次重建七十四軍,軍長是黃埔五期勞冠英。
新建七十四軍被解放軍一路追打到福建,在福州戰役中又遭重創,撤到馬祖時不足五千人,武器丟失殆盡,終被併入七十三軍,失去了番號。
勞冠英去臺灣後受到軍法審判,雖判無罪但失去職務,以開雜貨鋪為生,1977年去世,享年七十歲。
黃埔四個派系中,杜聿明因長期擔任國軍王牌部隊第五軍軍長,而自成一派。
第五軍是國軍第一加唯一機械化軍。1938年,國軍組建第一個機械化師200師,黃埔一期杜聿明出任師長。
同年十一月,以200師為核心,組建第十一軍,隨後改番號為第五軍。該軍裝備有大量蘇式坦克,德國裝甲車,四百多輛軍用汽車,幾十部摩托,重炮數量也遠超國軍其他軍。
國民黨很寶貝這個軍,建軍後第五軍就直屬軍委。整訓時,五軍軍長非黃埔系,隨後俞濟時也擔任過十多天該軍軍長。1939年2月,杜聿明擔任五軍代軍長,不久實任。
第五軍在1939年11月的崑崙關戰役中戰損較大,戰後一直在貴陽休整。1942年日軍入侵緬甸,第五軍加入遠征軍入緬作戰。
然而因為英軍自私自利,使得第五軍損失慘重,除杜聿明率新編二十二師撤到印度外,其他各師被打得七零八落,核心200師師長戴安瀾,也在戰鬥中傷重不治,以身殉國。
退回雲南的第五軍部隊,就此擔任昆明防衛及滇緬公里保障的任務,1943年初,原副軍長邱清泉被任命為軍長。
第五軍在抗戰中作為不大,內戰開始卻表現出恐怖的戰力。在蘇北、華北戰場上,五軍一副攻無不克的架勢,給解放區造成的巨大損失。
1947年8月,宋時輪華野10縱準備圍殲五軍八十四師,結果邱清泉指揮五軍合擊10縱,造成10縱傷亡一千人,被俘三千人的重大戰損。
1948年9月,第五軍併入第二兵團,邱清泉任兵團代司令,熊笑三接任五軍軍長,授少將軍銜。
邱清泉的司令只當了幾個月,1949年1月,二兵團就在陳官莊被我軍全殲。五軍此時的代軍長郭吉謙被俘,原軍長邱清泉被擊斃,熊笑三突圍逃脫。
郭吉謙思想頑固,關在撫順戰犯管理所,直到1975年才獲釋。第五軍老軍長、淮海戰役國軍實際總指揮杜聿明,也在突圍時被俘。
由於杜聿明在戰犯管理所思想有較大轉化,1959年獲得第一批特赦,後擔任過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常委等職務。於1981年去世。
逃脫的熊笑三擔任了新建第五軍的軍長。第五軍在福建靠新兵重建,用於金門防衛,戰力比以前差了幾個檔次。
1954年國軍整改,五軍與十九軍合編為四軍,至此這個王牌番號徹底消失。熊笑三後在1987年病逝。
國軍超級王牌新一軍、新六軍
新一軍是由杜聿明帶到印度的五軍新編二十二師,和遠征軍新三十八師於1943年初組建,首任軍長鄭洞國,和杜聿明一樣是黃埔一期。
第五軍成立後,本已是軍長的鄭洞國,受杜聿明邀請,自願降級到第五軍當副軍長,和杜聿明的關係非同一般
新一軍還有一股力量,是新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不是黃埔系,也不是地方派系。
他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隨後公費到美國續修土木工程,後進入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學習。在清華期間還入選國家籃球隊任主力後衛,學業、才藝都相當精彩。
美國的背景讓他進入了宋家系統,新三十八師就是由宋子文任部長的財政部稅警總團改編而來。宋子文交出緝私隊總隊半數兵力的條件,就是要讓孫立人當新三十八師少將師長。
當時美國在中國遠征軍印度基地,辦了一系列軍事學校,新一軍除了換裝全副美式裝備,還按美軍部隊配置進行編制、接受訓練。
這使得新一軍和隨後建立的新六軍,現代化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裝備達到發達國家A級標準,我國總算有軍隊首次在武器上超過了日本。
孫立人同美國人更合得來,這讓他在1944年5月,接替鄭洞國當上了新一軍軍長。以新一軍為基礎,加上空運到印度的國軍部隊,孫立人又組建了新六軍,由黃埔六期、原第五軍新二十二師師長廖耀湘任軍長。
新一軍可以說是國軍的王中王,在孫立人率領下,完虐緬甸的日本“叢林之王”十八師團,日本難以相信。我國軍隊有這樣恐怖的存在。
新一軍和新六軍人事上主幹是杜聿明系,孫立人在新一軍有很高的威望,又與杜聿明不和。
為協調矛盾,1947年8月,孫立人被調離新一軍,出任陸軍副總司令兼陸軍訓練部司令,11月即被蔣介石派往臺灣,與從新一軍抽調的幾百個原稅警總團的骨幹一起,專事訓練、組建新軍。
到臺灣的孫立人因1955年涉嫌兵變辭去一切職務,並遭到軟禁,於1990年病逝。
接任的軍長潘裕昆,黃埔四期生。遼瀋戰役新一軍、新六軍主力都歸廖耀湘兵團指揮。
新一軍覆滅潘裕昆脫逃,先回湖南老家再到香港觀望。1949年在香港和44位國軍將領一起,通電擁護我黨,1982年病逝於杭州。
廖耀湘擔任第九兵團司令後,讓他黃埔六期的好友、五軍老人李濤接任新六軍軍長。
遼瀋戰役廖耀湘和李濤都被俘虜,廖耀湘作為戰犯1961年第三批被特赦,出獄後當過工人、文史員,還擔任過全國政協委員,1968年病逝。
新一軍第一任軍長鄭洞國,1949年被直屬部隊以突圍為名挾持,向解放軍投誠。後來擔任過國防委員,政協委員、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職,1991年八十八歲時病逝。
國軍五大王牌抗戰時都能打,內戰卻打不過民心所向、大勢所趨。只有真正捍衛國家、人民利益的軍隊,才能成為堅不可摧的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