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過家門而不入,也稱為三過其門而不入,其故事發生於大禹治水時。典故出自《史記.夏本紀》。
大禹,姓姒,名文命,字(高)密,是夏朝的開國君主,因其治理滔天的洪水而受到後代世人的傳頌。
為何大禹會去治理水患呢?
這要從帝堯時期說起。在帝堯時期,因為中原洪水的泛濫,導致了水患的發生,讓平民百姓們苦不堪言。而帝堯便命令大禹的父親鯀治理水患,雖然說鯀使用了障水法,也就是在岸邊設定河堤,但洪水也越淹越高,一直耗時九年仍未將水患平息。由此大禹被任命為了司空,接任治理水患的事情。
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典故是如何來的?
在大禹接任了父親治理水患的工作後,便立即召集百姓們來協助治理水患,並總結了父親鯀治水失敗的原因,將治理水患的方法改為以疏導河流治水為主。也是在治理水患期間,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典故由此出現。
第一次過家門而不入,是在治理水患的前期。大禹的妻子正值分娩,助手勸大禹回家看看,被大禹以耽誤治水為理由而拒絕了。
第二次過家門而不入,正是治水工程緊張時,大禹見自己的妻子抱著孩子在家門口,也不過是匆匆地和妻子揮揮手,便又投入了緊張的治水中。
第三次過家門而不入時,大禹的兒子也已經十多歲了,而大禹仍然跟往常一樣,並沒有進家門,只是匆匆摸了摸兒子的頭,再度離去。
也正是大禹的這三次過家門而不入,被傳為美談,為後世所稱讚。
是什麼原因導致大禹三次過家門而不入呢?
對於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這個典故,都是非常熟悉的。不過很多人會好奇,為什麼三次過家門都不進去。
在歷史記載上的大禹,他一生都在為公,竭盡全力治水,最終解決了民眾水患之苦。而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擔心自己會因私廢公,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大禹的父親鯀,因“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被舜派祝融殛死,並傳說“天下皆以舜之誅為是”。所以在大禹接任父親鯀的治水之業後,為防止出現父親鯀治水不成被舜陷害的前車之鑑,故而有了“勞神焦恩,居外三十年,過家門而不敢入”。
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所弘揚的精神是什麼?
在這之後,大禹的三過家門而不入被人們傳頌為是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