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來,創辦的報刊難以計數,但由黨中央決定創辦,由黨的最高領袖親自撰寫發刊詞的卻屈指可數,《中國工人》便是其中之一。它在1924-1941年間三次出刊又三次停刊,1940年2月第三次在延安出刊時,毛澤東為它撰寫了發刊詞,其中提出的辦刊宗旨、編輯要求,不僅成為辦好《中國工人》的指南,而且至今仍然是新聞工作應該遵循的基本準則。而且,《毛澤東選集》(四卷)只收錄了毛澤東撰寫的兩篇發刊詞,一篇為黨內刊物《共產黨人》,另一篇即為《中國工人》。
從《中國工人》的歷史看它與黨的歷程血肉相連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第一個決議開宗明義:“本黨的基本任務是成立產業工會……黨應在工會里灌輸階級鬥爭的精神。”因此,8月就成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人運動的公開機構——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並在上海、武漢、湖南、廣東、山東設立分部,透過創辦各種形式的工人學校和工人讀物,向工人宣傳馬克思主義,啟發工人覺悟,並且在各地發動和組織工人開展了一系列罷工鬥爭,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性工人運動高潮,其中就包括著名的香港海員大罷工、開灤煤礦大罷工、京漢鐵路大罷工、安源路礦大罷工等。
1922年5月,中國共產黨以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的名義,發起召開了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實現了中國工人階級走向聯合、團結的開端,勞動組合書記部被大多數工人團體所承認,從而確立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工人運動中的領導地位。
1923年“二七慘案”發生,各地軍閥查封工會,鎮壓工人,全國工人運動陷入低潮。同年6月,中共三大通過了《關於勞動運動的議決案》,號召恢復工會,領導工人進行政治鬥爭。1924年1月,在中國共產黨的促成下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實現,成為中國革命復興和高漲的新起點。《中國工人》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由中共中央決定創刊的,傳播馬克思主義,指導工人運動。由此可見,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人運動的需要,是中國革命興起的歷史產物。
《中國工人》創刊後共出版五期。此後由於“五卅”運動發生,“編委會重要成員工作繁忙,集稿發生困難”,1925年6月,經中央決定暫時停刊。
《中國工人》再次出刊是三年多以後的1928年。這期間,中國革命形勢發生了急劇變化:國共第一次合作和以消滅封建軍閥、反對帝國主義為目標的國民大革命,由於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右派的叛變而破裂、夭折,中國工人運動也再次經歷了從高潮到低落的起伏。1928年7月,中共六大總結大革命失敗以來工人運動的經驗教訓,通過了決議案,提出了新的工運策略,要求“領導工人日常生活的經濟鬥爭去團結群眾”。為了指導鬥爭的需要,《中國工人》復刊了。
復刊後的《中國工人》是作為中華全國總工會的機關刊物出版的,復刊號封面就明確標示有“中華全國總工會”字樣。刊物的內容較此前也有了變化,理論文章減少,工會檔案(全總的報告、宣言、通告)和工運事件分析、評論等題材增加,並且新設欄目,報道各地工人生活、工運動態,以及有關國內外時事,文字也變得通俗、活潑了。
《中國工人》復刊正值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白色恐怖籠罩全國,黨的活動不得不轉入地下或農村。《中國工人》宣傳革命,宣傳工人運動,當然在嚴格查禁之列,不得不做些偽裝。這一時期雜誌總共出版八期,其中半數封面都沒有《中國工人》的刊名,第五、第六期封面用“漫畫集”,第七期用“紅拂夜奔”(言情小說),第八期用“愛的叢書”作為掩護。在嚴酷的政治環境下,堅持到1929年3月再度停刊。雖然出版時間短暫,但仍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工人運動的領導和鮮明的戰鬥性。
1928年,為躲避國民黨當局的檢查,《中國工人》以偽裝封面出刊 。
1928年,為躲避國民黨當局的檢查,《中國工人》以偽裝封面出刊 。
1928年,為躲避國民黨當局的檢查,《中國工人》以偽裝封面出刊 。
《中國工人》第三次出刊是在1940年2月,距1929年停刊又過去了11年。這期間,中國發生了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九一八事變”、國民黨五次圍剿蘇區、紅軍長征、“西安事變”“七七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抗戰進入艱苦的相持階段。鑑於中華全國總工會實際上停止了活動,為加強對全國特別是各抗日根據地工人運動的領導,1939年4月,中共中央在延安恢復成立職工運動委員會,作為中職委的機關刊物,《中國工人》再次創刊。
新的《中國工人》稱創刊而非復刊,意味著它有全新的辦刊宗旨與思路。作為在中共中央所在根據地的延安出版、面向廣大職工群眾公開發行的刊物,這時的《中國工人》與此前在國民黨統治區出版、秘密發行時不可同日而語,邊區工人運動與大革命時期以罷工為主的鬥爭形式也截然不同了,必須適應新的形勢需要。延安時期的《中國工人》與此前比較,最大的變化是語言更加通俗、形式更加多樣,內容更加直接地面向職工群眾,特別是抗日根據地的工人和工會。
為了擴大《中國工人》的發行和影響,邊區各工廠工會積極響應中職委號召,紛紛組織通訊網、讀者會,並且發動職工群眾募集資金,幫助編輯部解決困難,編輯部在每期雜誌上都要刊登捐助名單,以表謝忱。這一方面體現了職工群眾對自己刊物的熱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當時邊區面臨的經濟困境。1940年《中國工人》第五期發表編者的話:“近來因為印刷的困難和紙張的缺乏,各種刊物的篇幅均將緊縮。本刊也不得不在這緊縮的原則下,將文章的篇數與字數加以減少”,進入1941年,《中國工人》編輯部又宣佈,從第十二期起,“由於印刷和紙張困難,改為雙月刊。”事實上,出版第十三期後就停刊了。比較延安時期出版的《中國工人》與1924年和1928年在上海、武漢出版的《中國工人》,前者無論用紙還是印刷質量,都明顯粗劣許多,直觀地反映了邊區的物質匱乏。
1941年5月,中共中央發出《關於統一根據地內對外宣傳的指示》,要求加強新聞宣傳的組織性和紀律性,統一宣傳口徑。加之根據地物質條件相當困難,黨中央決定整頓各種報刊,集中力量辦好一兩份權威性報刊(如解放日報)。延安版《中國工人》雖然停刊了,但中國工人運動仍在繼續發展,並且日益成熟、壯大,逐步從邊區擴大到越來越多的解放區,最終融合國統區工會,實現全國工會的團結與統一,直至走進新中國。
從以上《中國工人》創刊、停刊的歷史過程可以看出,它與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走過的歷程是血肉相連、榮辱與共的,可以說,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工人運動的輿論宣傳工作就始終在其領導下發展、進行。中國共產黨為了堅守這塊輿論陣地,也付出了艱苦的努力。
從撰稿人看中國共產黨對工人運動的重視與領導
1924年版《中國工人》每期要目所列作者中,有中夏、士炎、德龍、述之、重遠、偉民、能至、秋白、巨緣、一農、伯簡、碩夫、守常、辟世以及羅章龍、劉少奇、張特立……這些作者中,除劉少奇、瞿秋白的名字人們耳熟能詳,其他人如不詳加考察,很可能被忽略,而他們卻都是當時中共或工運領袖人物,如“守常”即李大釗,“巨緣”即瞿秋白、“張特立”即張國燾。其他撰稿人與當時的中國工人運動,也都有著密切關係和重要影響。
中夏、重遠,即鄧中夏,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1921年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分部主任,1925年任中華全國總工會秘書長兼宣傳部長,1929年任全國總工會委員長,是著名工人運動領袖。
士炎,即趙世炎,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1920年赴法勤工儉學,與周恩來等建立了中共旅歐支部。1924年回國,協助李大釗領導北方各省鬥爭,領導了震驚中外的上海三次工人武裝起義,成為當時著名的工人運動領袖。
德龍,即項英。中國共產黨在湖北最早發展的產業工人黨員之一,也是中國工人運動第一次高潮中最活躍、最有影響的領導人之一。曾任中共第六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副委員長、委員長。
羅章龍,1920年和李大釗發起組織北京共產主義小組,是中共建立時的黨員之一、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負責人,曾任中共中央局委員、中央工委書記、全國總工會委員長、組織領導過多次工人大罷工,是早期著名的工人運動領袖。
偉民,即林偉民,中華海員工業聯合總會發起和負責人之一。和蘇兆徵等領導了香港海員大罷工、上海海員工人罷工,是早期中國工人運動著名領袖。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當選為中華全國總工會第一任委員長。
能至,即李立三,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2年和劉少奇等組織安源路礦大罷工,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49年後曾任中共中央工委書記、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兼黨組書記等職,主持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辟世,即任弼時,1920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2年轉為中共黨員。歷任團中央總書記、中共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紅二方面軍政治委員、中共中央秘書長,書記處書記,是新中國第一代領導的重要成員,1950年在北京病逝。
一農,即羅亦農,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共旅莫斯科支部書記,是劉少奇的入黨介紹人。回國後參與領導五卅運動、省港大罷工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先後任中共中央長江局書記、臨時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組織局主任。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當時中國共產黨黨員不足千人(1925年1月中共四大召開時,全國黨員為994人)。這麼多中共高層領導都為《中國工人》撰稿,可見當時中國共產黨對於宣傳和發動工人階級、開展工人運動的重視與指導,也完全契合建黨初期的工作方針與工作重點。
《中國工人》停刊三年,1928年復刊時,此前的主要撰稿人大多不復再現——李大釗、趙世炎、羅亦農先後犧牲,林偉民病逝,鄧中夏、瞿秋白赴蘇,劉少奇到北方從事秘密鬥爭,李立三忙於主持中央工作。新的撰稿人中,大部分使用化名,由於年代久遠,今天已很難考證其真實身份。不過,時任中共中央工委書記,全國總工會主要負責人之一的羅章龍卻更加活躍了,他用“滄海”的化名寫了更多的文章。這一時期《中國工人》總共出版八期,除第六、第八期外,“滄海”署名的文字平均每期佔了四分之一篇幅。此外,還有三個重要作者,即復刊《卷頭語》作者羅登賢和林育南、蘇兆徵。
羅登賢,中國工人運動的先驅之一,1925年協助蘇兆徵發動省港大罷工,1927年又協助張太雷等策劃廣州起義。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全國總工會代理委員長。1933年2月被國民黨逮捕殺害,年僅28歲。
林育南,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長期從事中國工人運動,參加領導了“二七”大罷工、“五卅”運動等,是著名工人運動領袖。歷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武漢分部主任、湖北省工團聯合會秘書主任、中華全國總工會秘書長等職。是其堂兄林育英(張浩)、堂弟林育蓉(林彪)入黨、革命的引路人。1927年在中共五大上當選為候補中央委員。曾與羅章龍共同主持編輯《中國工人》。1931年2月被國民黨殺害,年僅33歲,是著名的龍華二十四烈士之一。
蘇兆徵,中國工人運動先驅和著名領袖。18歲起做海員,積極投身工人運動。1920年同林偉民等籌建海員工會,1922年參加領導香港海員大罷工。1925年春加入中國共產黨,迅速成長為中國工運領導者,“五卅”慘案發生後,領導省港大罷工,和鄧中夏等發動25萬工人參加罷工,組織了10萬香港工人回廣州,嚴密封鎖香港,有力地打擊了帝國主義。此後歷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委員長、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常務委員。因積勞成疾,1929年2月病逝,時年44歲。
1940年《中國工人》在延安創刊,除毛澤東撰寫發刊詞外,為之題詞和撰文祝賀的還有:時任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時任延安憲政促進會會長吳玉章、時任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中央婦女運動委員會主任王明;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兼中央宣傳部部長洛甫(即張聞天)以及時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王稼祥等,這樣的祝賀“陣容”,足見中共中央高層對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的重視。此後,還有許多中央領導在《中國工人》發表文章(如第六期“‘七七’紀念特輯”就集中發表了毛澤東、朱德、洛甫、王稼祥、任弼時、鄧發的紀念文章)。
毛澤東在《中國工人》發表的三篇文章中,有兩篇後來被收入《毛澤東選集》。一篇是為創刊號撰寫的發刊詞,另一篇是紀念抗戰三週年和中國共產黨建黨十九週年的文章《團結到底》。第三篇是《相持階段中的十大任務》。朱德在《中國工人》先後發表過三篇文稿,前兩篇談抗日戰爭的局勢,特別是軍事鬥爭,第三篇《參觀邊區工廠後對邊區工人的希望》則是專門為《中國工人》所寫的。
作為當時中共中央負責工人運動和工會工作的領導者,鄧發、張浩為辦好《中國工人》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心血和努力。
張浩原名林育英,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第六屆中央委員,曾任八路軍一二九師政訓處主任(政委),後因傷病調回延安任中共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副書記。在延安版《中國工人》刊登的“職工運動叢書”廣告中,《馬列主義與職工運動》《工人運動參考材料》《職工運動教程》都是張浩編著的。1942年初,林育英因病逝世,時年45歲,中共中央領導人輪流為他守靈,萬餘人參加公祭,毛澤東、朱德、任弼時等抬棺安葬。據史料載,這是毛澤東一生中惟一一次為逝者執紼抬棺。而林育南、林育英兩兄弟作為領袖人物先後為中國工人運動獻身,在中共黨史上也是無出其右的。
鄧發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職工運動委員會書記,不僅主持《中國工人》的出版,而且寫了許多文章。延安出版的13期《中國工人》,7期有鄧發署名文章。他在文章中批評輕視工人運動的傾向時說:“中國共產黨開始是從職工運動成家立業的,中共與職工運動是心血相關的,現在我們的同志如不關心職工運動,簡直是忘了本……”1945年4月,鄧發作為解放區唯一的工人代表,出席了在巴黎召開的世界工人聯合會成立大會,並當選為理事和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1946年4月8日,鄧發與王若飛、秦邦憲(博古)、葉挺等在從重慶乘飛機返延安途中,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
1924年到1941年短短的十幾年時間,《中國工人》三起三落,總共出版26期,竟然有這麼多黨和工人運動領袖為之撰稿,足見黨對工人運動的重視與支援。(張刃)
毛澤東為《中國工人》撰寫的發刊詞
1940年《中國工人》在延安創刊時,毛澤東同志題寫的發刊詞,全文如下:
《中國工人》發刊詞
(一九四〇年二月七日)
毛澤東
《中國工人》的出版是必要的。中國工人階級,二十年來,在自己的政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展開了英勇的鬥爭,成了全國人民中最有覺悟的部分,成了中國革命的領導者。中國工人階級聯合農民和一切革命的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為建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而鬥爭,為驅逐日本帝國主義而鬥爭,這個功勞是非常之大的。但是中國革命尚未成功,還須付出很大的氣力,團結自己,團結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團結知識分子,團結一切革命的人民。這是極大的政治任務和組織任務。這是中國共產黨的責任,這是工人階級先進分子的責任,這是整個工人階級的責任。工人階級和全體人民的最後解放,只能在社會主義實現的時代,中國工人階級必須為此最後目的而奮鬥。但是必須經過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階段,才能進到社會主義的階段。所以,團結自己和團結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為建立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而奮鬥,這就是中國工人階級的當前的任務。《中國工人》的出版,就是為了這一個任務。
《中國工人》將以通俗的言語解釋許多道理給工人群眾聽,報道工人階級抗日鬥爭的實際,總結其經驗,為完成自己的任務而努力。
《中國工人》應該成為教育工人、訓練工人幹部的學校,讀《中國工人》的人就是這個學校的學生。工人中間應該教育出大批的幹部,他們應該有知識,有能力,不務空名,會幹實事。沒有一大批這樣的幹部,工人階級要求得解放是不可能的。
工人階級應歡迎革命的知識分子幫助自己,決不可拒絕他們的幫助。因為沒有他們的幫助,自己就不能進步,革命也不能成功。
我希望這個報紙好好地辦下去,多載些生動的文字,切忌死板、老套,令人看不懂,沒味道,不起勁。
一個報紙既已辦起來,就要當作一件事辦,一定要把它辦好。這不但是辦的人的責任,也是看的人的責任。看的人提出意見,寫簡訊短文寄去,表示歡喜什麼,不歡喜什麼,這是很重要的,這樣才能使這個報辦得好。
以上,是我的希望,就當作發刊詞。
來源:中國工人雜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