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在貴州境內的長征可以分成兩部分來敘述。
第一部分為紅六軍團1934年9月20日進入貴州,最後與紅二軍團匯合,轉戰在貴州的銅仁,松桃,石阡,最後經由貴陽西北地區的扎佐,修文,到黔西、大方、畢節等地區,1935年3月22日突破國民黨軍10多萬人的包圍圈,到達雲南宣威縣東北地區的來賓鋪,徐屯地區結束,歷時半年時間之久。
第二部分為中央主力紅軍於1934年12月14日進入貴州黎平縣開始,經貴州劍河、黃平、施秉,餘慶,進入遵義,四渡赤水,後南渡烏江,過息烽,襲貴陽,經安順,興仁,盤縣等,至1935年4月23日進入雲南省的曲靖縣境為止,共歷時四個月餘。
紅六軍團其實就是活動在湘贛邊境的部隊,其領導人為任弼時,蕭克,王震等。1934年夏天,當時紅六軍團處境已是非常艱難,被國民黨軍壓縮在遂川、萬安、泰和3縣交界的牛田、津洞方圓數十里的狹小地區內。本身要在根據地內打破敵人的圍剿已無可能。於是1934年7月23日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給紅六軍團的訓令中規定了紅六軍團向湖南發展的路線,地域和行動。多年後,已是總理的周恩來回憶說,當時讓紅七軍團北上是為了調敵,紅六軍團南移西進是為了給後面的主力紅軍大轉移探路的,只是在訓令中沒有明確闡述。因為在中央蘇區的北大門廣昌失守後,中央軍委也在做一些退路和打算,就是要去湖南北部和賀龍領導的部隊匯合的。只是後面紅六軍團在向西移動的過程中由於湖南何健的湘軍以及廣西的桂軍的阻撓,沒有能夠直接匯合,而是轉道進入貴州經歷了很多磨難,才與紅二軍團匯合,此是後話,後面再詳述。
中央主力紅軍代號“紅安”的縱隊——即中共中央、軍委、紅軍總司令部等所在的縱隊——於1934年10月10日離開瑞金,長征由此開始。經過了敵人的四道封鎖線,同樣遇到了湘軍、桂軍、國民黨中央軍的圍追堵截,沒有能夠達成北上與紅二軍團匯合的目的,不得不轉向敵人力量相對薄弱的貴州前進,由此拉開了兩大主力紅軍在貴州長征歷程。後面將持續釋出兩大主力紅軍在貴州的艱難歷程以及很多逸聞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