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軍形第四】
1. 孫子曰: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2. 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餘。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勝也。
3. 見勝不過眾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戰勝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舉秋毫不為多力,見日月不為明目,聞雷霆不為聰耳。古之所謂善戰者,勝於易勝者也。故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故其戰勝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勝,勝已敗者也。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4. 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為勝敗之政。
5.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數,四曰稱,五曰勝。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數,數生稱,稱生勝。
6. 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勝者之戰,若決積水於千仞之溪者,形也。
端倪創譯
1.老祖宗說:以前姜太公的時代擅長指揮作戰的人,首要利用防禦優勢使我方不可被敵方戰勝,耐心等待敵方出現漏洞抓住破綻的時機透過突擊進攻戰勝對方。不可被戰勝的責任在於我方防禦不出現漏洞破綻,可以被戰勝的責任在於敵方防禦出現漏洞破綻。因此擅長指揮作戰的統帥把防禦做到銅牆鐵壁般不被戰勝,卻不能讓敵方防禦一定出現漏洞破綻從而取得勝利。所以才說:可掌握取得勝利的時機,但時機不以人為製造而一定出現。
2.防守可以使我方不被敵方戰勝;進攻可以使我方戰勝敵方。力量不足就選擇防守,力量強大就選擇進攻。隱蔽深藏主力部隊是擅長防守的準則,高速運動主力部隊是擅長進攻的準則。防守高明可以儲存有生力量而進攻高明就可以完全勝利。
3.大家都能觀察出哪方將勝利,並非高手中的高手;贏得戰鬥被天下人稱讚,也並非高手中的高手。舉起毫毛不是因為使用了更多的力氣,看見日月不是因為使用了更明亮的眼睛,聽見閃電雷鳴不是因為使用了更靈敏的耳朵。姜太公的時代擅長指揮作戰的人,取勝是因為對手很容易被戰勝。因此他們不追求智謀的名聲,不追求英勇的功績。只要能戰勝對手不出差錯,怎麼做到不出差錯,就是安排必定勝利的計劃,使敵人處於不利即將失敗的處境。因此擅長作戰的人,使我方防禦處於無懈可擊的狀態,並能抓住敵方將導致失敗的作戰機會。
4.所以說常勝王牌師先處於有利條件穩超勝卷才謀求與敵方戰鬥,註定失敗的部隊先與敵方戰鬥再想如何取得有利條件去謀求勝利。擅長統兵打仗的人,去偽求真(真理)並保證軍法的執行,成為最終決定勝負的關鍵。
5.古老的兵法說:第一、可耕種的面積,第二、糧食的產量,第三、軍隊的數量,第四、力量的權(稱)重,第五、勝利的結果。國家擁有的土地可以計算可耕種的面積,可耕種的面積可計算播種糧食的產量,糧食的產量可以計算養活軍隊的數量,軍隊的數量可以計算發動力量的權(稱)重,力量的權(稱)重最終決定了勝利的結果。
6.以576:1的權重足以造成雙方重大的失衡(鎰:二十四兩,兩:二十四銖),重心偏向勝利的一方。發動人民戰爭的必然是勝利一方,就像連綿不絕的溪水從1800米高空自由落體,落地的勢能無比強大,這就是形態最終呈現的力量。(最後一段創譯屬於史詩級孫子附體,有時候在想不會身體裡真有孫子的DNA啟用,引導我來創譯,解除千年的誤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