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瀋陽日報-瀋陽網
碧綠連野,古道晴翠。
七星山位於瀋陽市沈北新區石佛寺鄉境內,自然風光優美,環境優越。其北依遼河,南望沈城,距瀋陽市區30公里,西、北與新民市、法庫縣隔河相望。
七星山形成於侏羅紀末期,由七座山頭組成,因其山形分佈酷似北斗七星形狀而得名。景區內人文景觀豐富,歷史遺址眾多,包括建於1074年的遼代古塔、北魏拓跋氏建設的石佛及寺院以及雙州古城遺址等。七星山由於背依遼河,古時這裡曾是交通重地和戰略重地,所以,這裡有明邊牆和烽火臺的遺蹟。清時,左寶貴修建的遼河大堤,以及解放戰爭時的碉堡群等也分佈於此。
“塔影遙開山霧重,笛聲清澈水風涼。”七星山,自古便有詩人題詩讚美。
文/韻/盛/京
七星山
□李仲元
登覽郊山號七星,
凌風半塔立崢嶸。
雙州禪院蹤無跡,
邊堡十方寺有名。
探勝興懷家國事,
清遊馳目古今情。
塵囂暫避舒天性,
野鶴閒雲一日清。
“可以說,七星山是瀋陽故事最多、內涵最豐富、最具特色的名山之一。”9月初的一天,記者與瀋陽七星溼地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鵬一起,從瀋陽市區沿著黃河北大街一路向北,奔赴沈北美麗的七星山旅遊風景區。
當車轉入錫伯大街,車窗外,紅磚農舍閃過,綠野中成熟的玉米和水稻在微風裡搖動……經過一個小時的車程,當空氣都變得越來越清新的時候,我們進入了七星山旅遊風景區中。環顧周邊美景,不由讚歎——瀋陽之北,越來越美!
諮詢專家
(按姓氏筆劃為序)
王充閭/王向峰
王綿厚/毛兵
劉長江/劉冰
李仲元/李理
陳伯超/初國卿
荊紹福/顧奎相
梁政國/董寶厚
溯源:遼代雙州城曾矗立於此
秋天,是七星山最美的時節。跟著張鵬上山是一種享受。一路上,他如最專業的嚮導,如數家珍地向記者講述這裡眼之所見的景物和景物背後的故事。不知不覺間,我們已登上海拔147米的七星山主峰。
七星山主峰上建有一座近千年的遼代古塔,看上去分外的挺拔俊逸。該塔始建於1074年(遼鹹雍十年),於20世紀30年代倒塌一部分。現存古塔雖有殘體,但仍不失殘缺之美。
記者站在主峰之上,頓有群峰獨秀之感。北看,浩蕩的遼河似一條巨龍從山下流經。西邊為新民,山腳下有馬門子長城遺址。近瞅東南方向,山下不遠便是遼太宗時的雙州城遺址。
張鵬告訴記者,七星山風景區包括三大文化,除了遼文化,另外還有獨具風采的錫伯族文化、軍事防禦文化。其中,軍事防禦文化便是指七星山上上下下的碉堡群。七星山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1948年前後國民黨為防禦東北民主聯軍從四平方向攻打瀋陽而修建了碉堡群。記者看到,現存的27座碉堡大都完好。其中,山頂上的幾個碉堡比較大,直徑10米左右,最高的一個有3米多高。記者鑽進碉堡,從碉堡的槍眼中可以清楚看到山下的一舉一動。2013年,七星山碉堡群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這些碉堡群也成為解放戰爭真實的見證。
說起七星山地區石佛寺村的錫伯族文化,更是全國聞名。歷史上,石佛寺村一直是遼河南岸水路交通要道,歷來為錫伯族、朝鮮族、滿族、回族、漢族的居住之地。各族人民和睦相處,民間故事口口相傳。直到如今,這裡還保留著當年說書講古、錫伯族大秧歌等習俗。石佛寺村於2019年被評為第七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
傳說:七仙人的住處變成七座山
在張鵬的講述中,記者瞭解到,七星山旅遊風景區有著獨一無二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歷史文化積澱厚重,也流傳下來許多動人的傳說,為景區增添了許多神秘色彩。
相傳,古時住在“北斗七星”裡的七位神仙擅自下凡結伴雲遊,經過沈北石佛寺上空,看到遼河如玉帶,兩岸草木葳蕤、牛羊成群,喜不自禁。更令仙人們驚奇的是,地上小山的形狀竟與“北斗七星”排列相同,且此地山清水秀、鳥語花香,於是仙人們當即決定,在此小住數日。
可就在這時,遼河發了大水,農田、村莊被淹。仙人們施展才能退去洪水。不久,又有疫情發生,仙人們又給村民送去草藥,確保人畜平安。玉皇大帝本想處罰七位擅自下凡的神仙,但聽說他們為民辦了好事,便特許七位神仙繼續留在這裡。一天早晨,村民驚奇地發現,神仙居住的地方變成了七座山峰。因七座山與北斗七星對位,從北至南依次為:天樞(東長條山)、天璇(西長條山)、天璣(孟家墩山)、天權(饅頭山)、玉衡(塔山)、開陽(南山)、搖光(羅圈塔山)。這也便是“七星山”名字的由來。
期待:把山作為整體統一管理
採訪時,張鵬對記者說,七星山約0.86平方公里,其中絕大部分在沈北新區境內,約有0.13平方公里歸新民管理。記者順著七星山西側下坡不遠進入新民轄區,見到的是無聲無息地被掩蓋在野草叢中的馬門子長城遺址。又繞過一個山坡,一處早年因採石留下的大坑而形成的“小天池”,如今成了個人承包的魚塘……張鵬說,這些都是重要的七星山文化元素,如今卻因管轄權的問題,造成七星山無法整體開發利用,希望相關部門能對此進行全盤考慮。
遼寧省散文學會會長、著名學者初國卿對記者說,他讀大學時,多次去過七星山,知道七星山是個有歷史、有故事的地方。20世紀90年代,一次同學聚會,同學相邀再登七星山,結果發現因開山採石,七星山的部分山體和植被遭到了破壞。當時,他感到非常心痛。不過,同一時間,他也欣喜地從媒體看到,政府相關部門已發現這一問題,及時對採石行為進行制止,並開始對山體和植被進行恢復。幾年前,初國卿再次來到七星山,他驚喜地發現,為了修復七星山,相關部門做出很大努力,並已取得令人讚歎的成果。
面對正在變得越來越美的七星山,記者有了一種期待:七星山作為一個整體,如果能統一管理、開發,明天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
規劃:打造遼寧獨特的殘塔風韻
教授級高階規劃師毛兵認為,七星山地區頗具內涵,重點是要突破一些管理環節,加強自然保護地和生態敏感區規劃管控,透過最佳化“規模”與“結構”,實現理想的格局,以促進城鄉融合,實現鄉村振興。建構繁榮城市與寧靜鄉鎮相得益彰、人文風情和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的高品質生活空間。
日前,記者看到一份由遼寧省人民政府批覆的《沈北新區石佛寺村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2019-2035年),從這個規劃中可以看到,自然環境、人工環境和人文環境將成為石佛寺村和七星山旅遊風景區的重要保護內容。其中,以石佛寺塔、石佛寺城址和十方寺堡遺址為保護核心,將傳統街巷,視廊,以各種型別遺產串聯起來,形成點、線、面的保護體系,促進整體保護;對石佛寺遼塔進行加固,對周邊環境進行整治,打造遼寧獨特的殘塔風韻;對碉堡群進行修繕,打造軍事旅遊專案,開展真人CS、展示體驗等活動;以遼河古渡口為中心,沿遼河加設親水廣場、木棧道、木平臺、休閒亭等設施;以石佛寺村歷史遺存為基底、以古村文化旅遊為導向,建設古村遊覽、文化展示、民俗體驗三大主導旅遊產品等,更好地打造錫伯族文化濃郁的宜居宜旅的歷史文化名村。
圖已繪就,只等呈現時。期待,瀋陽之北,美上加美……
小/貼/示
石佛寺城址
位於沈北新區石佛寺街道石佛寺一村東200米的山岡上。城址內中部偏南有兩塊明顯高出原地表的臺地,為建築遺址,城址四角有臺址。2008年,石佛寺城址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馬門子段明長城牆體
地處七星山西北的遼河左岸臺地上。該段長城牆體整體為東北-西南走向,牆體為土築,全長3.3千米。北段儲存較好,坍圮呈土壟狀;南段儲存較差,多已湮沒。
烽火臺
石佛寺地區現存烽火臺三座。分別為:柳嵩臺烽火臺、白家臺烽火臺、蘇家臺烽火臺。這三座烽火臺現在都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遼河古大堤
建於清光緒年間,由著名將領左寶貴在七星山腳下的遼河南岸主持修建,這也是遼河歷史上的第一道防汛大堤。大堤為土築,東起沙崗子村,由東轉到南,從南轉到西,至石佛一村東南,成一個直角。壩體上面寬30米,高6米,長約4公里。
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陳鳳軍/文
主任記者李浩/攝
本文來自【瀋陽日報-瀋陽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