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洛陽城裡的小兔子,歡迎你的到來。
醒來,覺得甚是愛你。
---朱生豪
最近有幸加入了讀書會的讀100本書系列活動,這是期間我讀的其中一本書,印象深刻,與大家共享。
紙短情長,民國大師們的至美情書。
朱生豪,中國著名的翻譯家,翻譯了《莎士比亞全集》,留下181萬字手稿。他的To be or not to be,生存還是毀滅,被後代人稱之為神來之筆。他曾經說過,飯可以不吃,翻譯莎士比亞不能停。《朱生豪情書》這本書是寫給妻子宋清如的,裡面共收錄了306件書信。在1933-1937年之間,二人之間的書信往來。朱生豪本人性格內向,不愛說話,但透過讀他寫的詩,覺得他有著熱烈深沉,有愛有趣的靈魂。這些書信是他們愛情的見證。
每一封信的結尾,他都會給宋清如一句情詩,愛的表白,他這樣說:我寄給你全宇宙的愛。試想一下,哪個女子不會被這深情款款,滾燙的情書所打動。中國有很多擅長寫情詩的才子,徐志摩的情書也很動人,但濃烈。朱生豪的情書淡淡的,體現著細水長流的深情。
朱生豪年輕時候在杭州讀的大學,宋清如比他低三屆,他們經歷了十年的苦戀,兩人還經歷過異地戀。現代人對異地戀都有著比較悲觀的看法,但是在那個年代,他們如何維持這段曠世絕戀的,是的,利用書信來進行維持,書裡面有很多的乾貨,在書信中他給宋清如長知識,和宋清如聊天,這樣看來他們不僅是情人,更是朋友。1937,日寇侵襲,他們顛沛流離,宋清如跟著父母到四川,隨後他們才相會上海。後來太平洋戰爭爆發,31歲的朱生豪向宋清如求婚,這對經歷了磨難的知己,終於結合,宋清如答應了他的求婚,隨後他們共同面對民族的災禍和苦難。1943年,日寇佔領的故居,在嘉興,他們艱苦生活,但從未間斷翻譯,但最終積勞成疾,1944朱生豪撒手人寰,彼時朱生豪剛剛32歲,兒子剛滿一歲。朱生豪的去世宋清如受到打擊,甚至絕望到要隨他而去,她在信中這樣寫到:你的死亡帶走了我的快樂,也帶走了我的痛苦,撕碎了我的靈魂,煎幹了我的眼淚,活著的不再是我,只是枯竭了的靈魂。
是的,她曾經也想到過死,但是望著尚小的孩子,未完成的工作。她翻開之前寫給她的信,活過來了,給了她力量,讓她度過回國那些絕望的時光。
這是怎樣的情書,給了宋清如無盡的希望呢?他在信中鼓勵她,並一直相信她,希望她從自己的心靈裡解放出來,不要只有小姐式的感傷,告訴她不要害怕,不要顧忌什麼,不做傳統的女人,要敢於做自己,想讓她變得更好,鼓勵她,一直做她的朋友。面對她的不安,他不會一直說自己愛得有多深,而是一直強調自己會默默支援她。他的有趣不僅僅在於寫得一首好詩,二人更會以詩會友,宋清如的創作水平也日漸提高。
好的愛情是兩個人互相促進的。除此之外,朱生豪對電影戲劇等都有獨特的見解,把自己的看法寫在信裡面告訴宋清如,從這些語句中可以看出他的精神世界很豐盈,如天馬行空般精彩。他可以對泰戈爾巴爾扎克,馬克吐溫,侃侃而談,評頭論足。在生活和工作中一絲不苟,在親密關係中無話可說,人們都說愛情都會慢慢走進衰亡,宋清如不會有這樣的擔心,他們點點滴滴都與愛人分享,有說不完的話。
我們其實都可以學學他們,怎麼這麼有話可說,坦誠動人。他們之間是不卑不亢,有尊嚴的愛情。
愛,鑲嵌在朱生豪的生命裡。相戀十年,宋清如被三百多封情書打動,步入婚姻殿堂,在後來宋清如的描述裡,他們的生活很平淡,翻譯,煮飯,沒有被茶米油鹽消磨。
朱生豪一直呵護宋清如對婚姻的不安,這本書也描述了朱生豪思想發展過程,從天真,黑暗社會現實碰壁,最終確定目標。
1933-1934年,朱生豪畢業離開浙江大學。1935年,帝國主義侵華,生活壓力變得沉重,隨著對社會政治問題思索,思想更加成熟,翻譯莎士比亞。當時外國人曾說,中國是沒有文化的國家,朱生豪發誓一定要將翻譯成為終生事業,用自己的方式來報國。二人攜手開始文化意義重大的翻譯工程。
1936年,風聲鶴唳,時局緊張,他們過上了顛沛流離的生活,想趕緊翻譯完莎士比亞,日夜兼程,不敢懈怠地工作。這本書也是朱生豪一步步走向成熟的成長史,留給後世的傳奇譯作。
他把最好的自己留給了宋清如。宋清如是他靈魂的夢想和希望。我們也相信真愛可以跨越生死,跨越時空,長留人間。
從前車馬很慢,一生只愛一人。
今天,我們不僅僅是要透過專情與愛的人長相廝守,還要有完整獨立的人格相互吸引,互相攙扶著走過一生。
你有什麼樣的情書呢?你希望的伴侶是不是這樣的呢?歡迎留言,我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