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主義有著很深的文化淵源,而且往往產生巨大的力量,集體主義強調對於集體的服從,堅守集體的規則,有著很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往往發揮超越個體相加的價值。
中國古代就有集體主義傳統,在古代集體主義傳統以大家族的形式表現,以血緣和姓氏為紐帶,強調“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古代大家族的集體主義實際上是小農經濟下的報團取暖,目的是透過集體的力量,人多力量大來得到保護和獲取更大的利益,往往是普通農民依附於同宗族的大地主,耕種同宗族地主家的土地,獲得地主保護,災年地主會對受災宗親給予照顧,受了欺負由宗族大佬出面解決,主持公道。電視劇《大秧歌》就是以吳乾坤為首的吳氏家族和以趙洪勝為首的趙氏家族爭奪出海權而展開,而雙方家族報團的核心目的就是獲得出海權,實際就是為了生存生活的需要,透過抱團取暖,將一個家族的勢力聯合起來共同謀求利益,這是在生產力極其低下的情況下,為了獲得更多的資源,而產生的集體主義,古代集體主義以姓氏祖先為紐帶,同時形成了適合的宗族文化,透過家風家訓,來實現家族團結,目的是獲取共同的利益,更多的生存資源。
建國初期是中國集體主義最光輝的時刻,那個年代的集體主義適應了中國壓低建設成本,集中力量實現工業化的社會需要,透過集體的力量,將廣大中國人充分動員了起來,參與到社會主義建設的高潮中去,也為此興修了許多水利工程,基礎設施。對中國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那一年代的集體主義是伴隨生產資料公有的變化形成的,農村土地歸集體所有,以生產隊的形式進行生產生活管理,農民被納入一個編制中。而城市的工廠則以工廠為核心的集體化,將不同工廠分為不同集體,企業歸國家所有,工人自我管理,那時的工人形成了以廠為家的現象,這是一個集體主義高度發展的現象,說明一個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達到了一定的高度。
而今天無論是古代的以家族為單位的集體主義還是特殊年代的集體主義,都在經歷集體主義的架構崩塌,隨之而生的是利己主義,利己主義的興盛,是由於生產力的極具發展,以及社會財富極具分化導致的,而這種集體主義的崩塌是原有的小團體集體主義的崩塌,而現在正在形成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國家大集體主義,因為國家大集體主義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利益,並且國家是社會財富創造和人身保護的主體,這種大集體主義意識的形成,有利於國家整體凝聚力的上升,內部小集體不在存在凝聚力,只是利益共同體,隨時崩塌隨時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