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為表,道為骨,佛為心這幾句話,是南懷瑾說的。
它實際上體現了三種關係,同時也告訴我們,不同的關係在我們生命中的分量和位置。
一,儒為表,體現的是人與他人,人與社會的關係
人與他人,與社會是一個什麼關係呢?是包容共存的關係,具體表現出來就是要尊重別人,有同理心,有仁慈之心,懂得換位思考,在照顧自己利益的同時,也能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一下。
為人處事,要講誠信,要有禮貌,要寬容大度,寬則得眾嘛。只有這樣,你和他人之間才能和諧相處,才能合作起來,去完成一些事情。人和人要融洽相處,要合作,要互動,要互助,唯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自己這個個體,也能使得一個群體的利益最大化,價值最大化。
那為何又說儒為表呢?表給人感覺是表層或者說比較淺的一些東西,我的理解是,這個表,是一種客觀的定位,不是人為地說它就是表面的。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脾氣,但你和他人交往,你就得微笑,有和藹歡愉的表情,不能說愁眉苦臉對著別人,更不能怒氣衝衝,一副別人欠你什麼的樣子,這就需要剋制,剋制自己的情緒,甚至隱瞞或者掩飾自己的不悅,你不高興,但你見了人還得換出一副笑臉來。再比如說禮貌,本質上就是一種秩序感,這些未必都是人本質上想做的,但是身處社會之中,又不得不做,這便是“表”的含義。
二,道為骨,指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道法自然,順勢而為
道為骨,既然看成是骨子裡面的東西,那應該就是一個人最本質上要遵循的事情了。
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人應該觀察自然,學習自然,師法自然,融入自然,順應自然。
自然所呈現的固有的本來的樣子,是人應該學習和順應的,自然固有的規律性,是人應該遵循和借鑑的,我們常說無為而治,本質上還是以自然本來的狀態為最佳,不要去過多的干擾它。
道為骨如果用一幅畫面來表示的話,它應該是這樣的:當你在外面應付工作、應付人、應付各種各樣的事情,累了一天的時候,回到家裡,你可以肆無忌憚,毫無顧忌地甩掉鞋子,脫掉西裝外套,怎麼舒服怎麼來地躺在沙發上,迴歸一個最真實、最放鬆、最自然的狀態和自己。
所以道為骨在本質上有逍遙自在的一面,不管多麼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人,總要給自己留出一片肆意灑脫的天地,真實而不拘謹,只做最自然的自己。
三,佛為心,人要處理好自己與自己的關係
佛為心,一顆怎麼樣的心呢?平常心。
平常心其實是很高的、很了不得的一個境界。
以平常心看待自己,以平常心看待外界,勝不驕敗不餒。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要有這樣一個豁達超脫的境界。
佛家認為一切都是因緣際會的產物,條件成熟,各種因素綜合起來,匯聚起來,一件事情才能做成,條件一變,事情也就變了,任何事情都是處在變化之中,沒有一成不變,固守成規的事情。既然如此,面對變化,我們就要有一顆恬淡的心,平常的心。
平常心也告訴我們,人不可過於強迫自己,但是該努力的還得努力,同樣該看淡的也得看淡。
浮華也罷,紛擾也罷,成功也罷,失意也罷,都是一時的事情,都是變化中的一個環節而已,瞭解了這個全貌,事情再怎麼變,你的一顆平常心,都能化解它,看開它。
外界的變化,好也罷,壞也罷,任它去變,那不是你可以控制的,守好自己的一顆心,則怎樣的變化和紛繁,都在你的心之內,似乎你的心又能掌控這所有的外界一般。其實心和外界,是一個對應的關係,改變不了外界,就改變自己的心境,最後也能達到改變了外界一樣的效果。
以儒為表立足於社會,處理日常的各種事務,以道為骨放鬆自己,找到心中一片瀟灑的淨土,以佛為心看待世界,一切都在你的心境的關照之中。